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MVT小肠坏死、肠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Fogarty经肠系膜静脉取栓加术后溶栓。结果患者治愈出院11例(91.7%),死亡1例(8.3%)。治愈患者术后无肠瘘、短肠综合征、肠系膜静脉复发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手术。结论术中经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导管术后溶栓治疗AMVT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联合后续抗凝等预防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静脉取栓术 导管溶栓
  • 作者: 钟志蓉 朱庆莉 李文波 张冠南 吴斌 刘炜 马莉 任新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现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超声科 5284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便血2例,呕血1例,呕吐2例,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1例为平扫,未提示肠系膜静脉形成,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形成,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静脉超声检查,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静脉形成,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包括肠壁增厚4例,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腹腔积液等肠道缺血表现。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超声检查 肠缺血
  • 简介:摘要:深静脉是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一类并发症,深静脉形成会使患者造成静脉功能缺损的结果,严重者还会使患者的肺发生阻塞最后窒息死亡。对于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深静脉形成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降低对患者静脉内膜层的损害,并且使患者的静脉的流动加速,抑制患者的血液凝聚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形成深静脉的概率,对于深静脉的预防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需要进行相应任务,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本文主要对深静脉形成的一系列预防手段进行简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功能缺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皮质静脉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 I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VT患者,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ICVT患者,男性和女性各3例,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癫痫发作(5/6,83.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6,50.0%)和头痛(3/6,50.0%)。在影像学检查中,ICVT的直接征象为斑点征和条索征,间接征象为脑叶出血、梗死或水肿。结论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头痛是ICVT的常见表现,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静脉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 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颅内 脑静脉 丘脑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PVT)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10例合并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6岁,中位年龄54岁。PVT分级标准采用Yerdel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总结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式和疗效。结果Ⅰ级血栓直接将血栓取出或高位离断门静脉主干,Ⅱ、Ⅲ级血栓根据血栓进展情况采用血栓剥除或取出全部血栓后行血管吻合,对于存在粗大分流血管者予以结扎离断。术后采用肝素静脉泵入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超声定期监测门静脉流,复查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均证实门静脉流正常通畅,无门静脉新发血栓形成、狭窄、血流不足等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PVT肝移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的移植物门静脉流,术前须评估PVT的范围及阻塞程度,设计精确的手术方案。根据不同情况PVT予以相应处理,可保证术后门静脉供血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结合依诺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7月我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 46例采用 A、 B、 A、 B组。每组 2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垫床、注射依诺肝素、消肿等处理,待病情许可后择期手术治疗。 A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治疗, B组患者入院后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足底静脉泵治疗。取患肢肿胀程度、各组张力性水疱发生例数及术前 B超静脉发生率对比。结果 在患肢肿胀程度及张力性水疱方面加用足底静脉泵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可有效减低患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抗凝 依诺肝素 小腿 -足底静脉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8%,只有1例患者股深静脉没有显示出来。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8例临床患者下肢深静脉(DVT)形成原因分析,探讨DVT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引发DVT的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如何精心做好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防止发生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医护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DVT的多发及危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护理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PVT)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PVT形成对肝硬化并发症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探讨PVT的治疗。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住院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199例设为PVT组,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无PVT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肝硬化PVT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据资料不同用t检验、Z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比较,肝硬化病因、门静脉宽度、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CHE)、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OR = 3.125(95%可信区间1.414~6.906),P = 0.005]、门静脉增宽[OR = 5.814(95%可信区间2.746~12.307),P < 0.001]是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硬化PVT形成使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OR = 1.594(95%可信区间1.015~2.502),P = 0.043]和CHE降低[OR = 4.267(95%可信区间2.313~7.869),P < 0.001];PVT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胸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增宽是肝硬化PVT形成的影响因素,肝硬化PVT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和CHE降低。PVT的形成使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容易出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胸水等临床表现,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深静脉形成 (DVT)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趋势 ,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因此深静脉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下肢 DVT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 , 溶栓 , 外科取栓等,本文就 DVT的治疗做一综述,为 DVT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49 例下肢深静脉护理体会及血栓风险评估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9 月期间 49 例下肢深静脉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 A 组( n=24 ,常规护理)和 B 组( n=25 ,血栓风险评估),比较两组肺栓塞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结果: B 组肺栓塞发生率低于 A 组, B 组护理满意度高于 A 组, 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小于 0.05 。 结论: 实施血栓风险评估,能够对下肢深静脉患者进行准确预测,有效控制肺栓塞 ,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对老年重症患者深静脉(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1、3、5、7 d的静脉,记录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 CCT)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TEG和CCT各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TEG与CCT各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患者DVT的预测价值。结果CCT检测结果显示,DVT组与非DVT组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2.614,F=13.750;P<0.05);两组患者仅入院第5天的最大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见临床预测DVT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最大振幅、凝集块形成速度、综合凝血指数和D-二聚体,其敏感度分别为94.4%、50.0%、44.4%、95.1%,特异度分别为48.8%、85.4%、85.4%、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662、0.656、0.651。入ICU第5天最大振幅为67.5,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界值。结论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试验 老年人 重症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的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的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 标签: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案 血栓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诊断价值 。 方法 : 从 201 8 年 12 月至 20 20 年 06 月 就诊于我院老年下肢深静脉患者中 的 48 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48 例老年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同时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参考,即 以诊断方法的不同分 为 超声检查组( 48 例)和手术病理组( 48 例), 比较 48 例 患者在分别进行超声诊断及病理诊断后, 其 诊断准确率情况 。 结果 : 48 例患者分别予以不同诊断方案进行诊断后, 48 例超声检查组患者 的 诊断准确率为 100% , 48 例手术病理组诊断准确率为 95.83 % ,两组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 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