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预防。方法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及肺栓塞的症状及体征,观察时间12~35d。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深静脉(DVT)的三大因素,对于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瘫痪的下肢,其中60%以上为膝下DVT,有症状的DVT发生比例不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下肢深静脉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溶栓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84例患者痊愈(80%),显效18例(17%),症状未有减轻者3例(3%)。结论对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0例下肢深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 6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 7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67例,符合率为 95.71%,其中 9例为双下肢静脉病变,占 13.43%, 15例为右下肢静脉病变,占 22.39%, 43例为左下肢静脉病变,占 64.18%,其余 3例漏诊或误诊,均为双下肢静脉病变;观察组的血管不良特征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急性下肢静脉,13例慢性下肢静脉患者进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形成后血管内径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或不均质低回声图像,亚急性和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无创、及时、敏感、安全地检出下肢静脉,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静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二维 彩色多普勒 超声 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致病因素、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丹参注射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疗法。结果28例经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26例完全治愈,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4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水肿。结论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深静脉 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DVT)是细致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造成患者严重的损伤,出现致残后果以及死亡1。近年来,DVT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下肢术后DVT的形成十分重要。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3月对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手术 深静脉血栓 原因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例的治疗与护理,探讨下肢静脉的治疗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病人临床治愈20例,占58.8%;显效11例,占32.4%;缓解3例,占8.8%;无无效病例,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科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的临床症状,探讨对下肢深静脉的防御措施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01至2012-01于我院进行产科手术并出现下肢深静脉的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和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观察该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长以及基础疾病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密切相关。该组患者中除2例肺栓塞转内科治疗,1例急性心衰转院,其余均康复。结论有效控制产妇体重和生育年龄,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早期积极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发病。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产科术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34例下肢深静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经滤器置入动脉溶栓治疗后,34例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我科采取的各项有效护理措施,促进了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新的溶栓护理方法,减少因栓子脱落所致的肺栓塞(PE)。方法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静脉插管溶栓护理。结果30例急性中央及混合型下肢静脉患者,经过采取以上护理方法,均顺利完成溶栓治疗,无PE发生。结论通过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插管溶栓护理,溶栓效果好,PE发生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 腔静脉滤器 插管溶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达比加群治疗深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深静脉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栓清除率94.74%,对照组的84.21%。观察组的血栓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为21.05%。观察组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比加群能有效提升深静脉的治疗效果,并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于推广。

  • 标签: 达比加群 深静脉血栓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并发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240例,回顾性分析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情况。结果男性DVT发生率15.56%明显高于女性DVT发生率8.33%。DVT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明显升高,患者BMI指数大于25、有吸烟者明显增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发生率。高空坠落患者DVT发生率最高,达到43.76%,高能量损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能量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随着手术时长的延长,患者DVT发生率增加,手术时长小于1小时时发生率为10.40%,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时DVT发生率高达50.00%。全身麻醉患者DVT发生率28.13%明显高于非全麻患者11.24%。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有DVT发生可能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能量损伤、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全身麻醉患者均可导致DVT发生率增高,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癌围手术期小腿肌间静脉的形成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乳腺癌术后小腿肌间静脉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在治疗1周之后,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病症得到缓解。在彩超复查中,患者静脉管信号恢复。为巩固并进一步治疗,患者进行了2个月的药物服用,并得到痊愈。结论乳腺癌术后小腿肌间静脉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乳腺癌 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研究证实我国深静脉形成(DVT)的发病率已与发达国家接近。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DVT不但增加了肺动脉栓塞(PE)死亡的危险,而且明显加重了病人的治疗负担。安全有效地抗凝溶栓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