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以及黄芪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32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生脉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联合奥曲肽)与对照组(单独采取奥曲肽)各16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研究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87.5%,因此,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独采用奥曲肽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能显著缓解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食管胃底静脉 综合治疗 曲张破裂 出血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4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3至2014年我院共接收了3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循证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我院的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换的死亡率有所降低,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的出血以及并发症出现。结论使用循证护理能够让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获得科学的护理,避免其病情的恶化和再次出血的风险产生,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比较短,治疗效果比较好,临床中给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起到了减轻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在急救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科学护理。结果促进了疾病好转、防止再次出血。结论急救护理是关键,饮食护理不容忽视。

  • 标签: 肝硬化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观察,统计对比治愈率、复发率及死亡例数。结果两组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例数及死亡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患者接受成分输血治疗效果。方法 40例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肝硬化患者为样本,均合并EVH,随机分组,成分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血液学指标、输血并发症差异。结果 A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B)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输血并发症率较B组低,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EVH患者接受成分输血治疗,可改善血液学指标,提升输血安全性。

  • 标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成分输血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约50%的肝硬化患者初诊时即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尤以食管静脉曲张(EV)常见,且EV的发生率随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Child-Pugh A 43%、Child-Pugh B 71%、Child-Pugh C 76%)[1]。<5 mm的EV以每年10%的速度进展为大的EV,小EV的年出血率为5%,而大EV可达15%,EV出血后6周内死亡率高达20% [2,3,4]。急性EV破裂出血停止后再次出血率和死亡率较高,未进行二级预防的EV患者1~2年内再次出血率高达60%,死亡率高达33%[5]。因此EV破裂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内镜干预在EV破裂出血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自膨式金属支架等[5,6]。本文就EIS在EV破裂出血的防治作用做一述评。

  • 标签: 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硬化疗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内镜下注射组织胶干预,观察止血情况和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做好正确判断,分析比对两组止血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远期再出血率为26.67%、近期再出血率为23.33%,观察组远期再出血率为10%、近期再出血率为10%,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量也低于对照组,止血速度相对较快一些。结论通过手术方案,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在止血,成功率较高,可显著降低再次出血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保守治疗 食管静脉套扎术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3月期间40例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垂休后叶素治疗,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曲肽治疗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67.9±9.7hvs134.8±18.2h,p<0.01),输血量明显减少(587.80±83.56mlvs953.43±46.89ml,p<0.05),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vs65%,p<0.05),出血停止后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11.8%vs30.1%,p<0.01),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0.3±2.1dvs14.7±3.8d,p<0.05),并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奥曲肽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方法 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抗纤维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抗肝纤维化治疗
  • 简介:肝硬化病人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EV),1年后有10%~20%由小EV发展为大的EV,2年中EV破裂出血(BEV)的危险为20%~30%,首次出血1周内病死率达25%~50%。现知BEV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发生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棘手,病死率高。BEV首次大出血后如不进行再出血的预防,约4/5的病人将复发而发生大出血。在住院前6周约40%的病人可再出血,仅1/3的BEV首次入院后存活1年,且其病死率随出血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 标签: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再出血 持续出血 肝硬化病人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治疗方法的发展使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本文主要探讨肝硬化管胃静脉出血的侵入性治疗方式。

  • 标签: 食管胃静脉曲张 侵入性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 临床救护措施。方法:我院于 2015年 12月~ 2017年 2月收治 62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62例患者经过救护, 58例患者出血得到完全控制而治愈出院, 3例死于肝性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情急、危、重,密切配合医生采取及时抢救,及综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才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305例肝硬化EGVB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规律内镜下治疗分成2组,即规律内镜治疗组(n=145)和未规律内镜治疗组(n=160),主要观察指标为再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随访时间、再出血间隔时间和再出血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因构成、病因是否控制、肝脏储备功能、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再出血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1.7%(17/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41.9%(67/160)(χ2=38.74,P<0.001);随访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8.14±11.11)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1.10±12.37)个月(t=5.21,P<0.001);再出血间隔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2.0(6.0,23.0)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1.0,6.0)个月(U=164.00,P<0.001);再出血死亡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4%(2/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6%(17/160)(χ2=11.13,P=0.001)。结论相较于未行规律内镜下治疗者,肝硬化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更具临床意义,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延长再出血时间间隔、减少再出血死亡率。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规律治疗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3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首次给予奥曲肽0.1mg静脉注射,继之以0.025mg/h微量泵持续输入72h;对照组18例首次给予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注射,继之以0.4u/min微量泵持续输入72h。观察两组的止血率、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17/18),止血时间为(16.2±4.9)h,再出血率为5.6%(1/18),对照组有效率为61.1%(11/18),止血时间为(44.7±14.2)h,再出血率为38.9%(7/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食管静脉曲张
  • 简介: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内镜诊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急诊内镜时机尚未完全统一。目的:探讨EVB患者内镜诊疗时机以及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EVB患者,依据急诊内镜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24h)和择期内镜组(>24h),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因素。结果:急诊内镜组与择期内镜组的学历、对EVB的了解、家庭成员、非工作日就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死亡率、外院二次转运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危险因素为对EVB不甚了解(OR=4.644,95%CI:1.206~17.888,P=0.026)、家庭成员众多(OR=5.895,95%CI:1.115~31.171,P=0.037)、非工作日就诊(OR=3.653,95%CI:1.297~19.487,P=0.014)、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91,95%CI:1.115~1.687,P=0.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EVB患者最好在出血后24h内接受内镜诊疗。对EVB了解较少、家庭成员众多、非工作日就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增加延长了EVB患者急诊内镜的时间,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优化非工作日EVB的诊疗流程,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诊 内镜 影响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奥曲肽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本院5年来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奥曲肽的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TSB、ALT、ALB、PTA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奥曲肽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奥曲肽 药物治疗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