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形成的具有封闭结构的环状分子,可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与蛋白质、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调控宿主基因表达、蛋白翻译的功能,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眼科疾病中均存在特异性circRNA的异常表达,其通过"海绵"作用调控靶基因表达可引起多种眼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渗漏、炎症反应、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晶状体混浊、肿瘤生长等病理改变,在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在眼科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眼病病理过程中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综述,探讨circRNA作为眼科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靶点的意义。

  • 标签: 环状RNA 眼科疾病 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 眼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大多存在局部损伤大,手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观察采用不同剥扎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并探讨肛门括约肌功能与环状混合痔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环状混合痔用分段外痔剥离,内痔结扎,与消痔灵液注射非结扎区内痔的方法。对于静脉曲张环状混合痔不松解肛门括约肌,而对于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结果164例治愈158例,占96%,显效6例,占4%全部有效,疗程12-21天,平均16天,手术后一年随访,有随访结果的156例,其中2例偶有肛门潮湿,瘙痒,无1例复发和继发肛裂,肛门狭窄。结论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紧张,弹性差,手术中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既可减轻手术后疼痛,防止局部水肿,又能防止手术后肛门狭窄。静脉曲张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大多松驰,手术中不松解肛门括约肌,也不会引起肛门狭窄。故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与环状混合痔的发病关系有待探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剥扎术 肛门括约肌 消痔灵注射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全身散发丘疹及环状斑块2月,于2006年2月就诊。患者于2月前发现背部出现淡红色皮疹,呈环形,逐渐增多至躯干和四肢,无

  • 标签: 肉芽肿 环状 泛发型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外痔静脉丛的相互融合。它与内外痔不可截然分开,主要表现为内外痔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称环状混合痔。

  • 标签: 混合痔 混合痔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的疗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操作方法改进。方法对18例环状痔进行PPH手术治疗,分析操作方法改进对手术疗效的观察。

  • 标签: 环状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型环状胰腺(PAP)是一种发育异常,发病率低。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胰管系统的走行,为PAP分型提供依据。术前正确诊断PAP并进行分型,术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报道了一例73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壶腹部占位,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诊断为门静脉型环状胰腺,主胰管走行于门静脉前方,遂在钩突与胰体融合处切断钩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2岁,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环状浸润性斑块伴痒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多处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呈栅栏状排列,有极少量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环状肉芽肿。

  • 标签: 环状肉芽肿 泛发性
  • 简介:摘要根据油田生产情况的需要,为了保证天然气的自给自足和更换使用年限较长、腐蚀、穿孔严重的集输管线,对油田集输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的方式,主要是将机采井的双管掺水伴热流程改造为环状集输流程。同时,对计量间、中转站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造。由于环状集输流程相对于双管伴热流程的不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采取与原流程条件下不尽相同的管理方法及措施。

  • 标签: 环状集油流程 改造后 节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环状供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手算法,对手算法的方法、步骤以及特点等作了较详细的说明,然后再详细地介绍了Excel算法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Excel算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 标签: 供水管网 水头损失 水力计算 经济流速 流量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嵌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80例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嵌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术式+中药坐浴)与对照组40例(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嵌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疗程,提升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嵌顿环状混合痔 传统外剥内扎术 中药坐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不孕患者进行高分辨染色体和芯片检测分析,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取患者外周血培养高分辨染色体G、C显带核型分析,750K SNP-Array芯片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X,-13[7]/46,XX,r(13)(p13q34)[185]/46,XX,dic r(13;13) (p13q34; p13q34) [14] /47,XX,+der(13;13;13;13)(p13q34;p13q34;p13q34;p13q34),dic r(13;13)[1]/46,XX[3]。芯片检测结果为13号染色体13q34区段存在3.3 Mb片段缺失,可能与患者不孕相关。结论患者不孕可能与染色体微小片段(13q34-qter)缺失有关。

  • 标签: 13号环状染色体 高分辨染色体 动态嵌合
  • 简介: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环状RNA(circRNA)在生物体中普遍、大量存在,并且具有稳定、保守、特异的特性,已成为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至关重要的调节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在乳腺癌的组织和细胞系中异常表达,参与到了乳腺癌的转移。然而,关于circRNA参与转移性乳腺癌的系统知识仍不清楚。本文概述了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功能性circRNA,并讨论了它们的潜在机制,为未来乳腺癌转移的早期预测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生物学 环状RNA
  • 简介:目的骨肉瘤是一类发生于骨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当前其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环状RNA(cir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分子海绵机制吸附miRNA进而调控关键基因表达。本研究拟通过查找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并分析差异表达circRNA及其潜在调控机制,预测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查找circRNA芯片表达谱,通过GEO2R对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上调和下调表达最明显的circRNA各5个做内源竞争性RNA调控网络图,预测出潜在靶mR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靶mRNA的功能富集情况。结果在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GSE96964)结果中,有110个明显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8个明显上调和102个明显下调的circRNA,通过位点预测网站,在5个上调最明显的circRNA下游预测出127个mRNA,5个下调最明显circRNA下游预测出158个mRNA。OMICSbean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所富集的通路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110个明显差异表达circRNA不仅可以作为骨肉瘤诊断与治疗的分子标志物,而且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环状RNA 骨肉瘤 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门静脉型环状胰腺(PAP)是指胰腺发育过程中钩突环状包绕门静脉或其属支引起的一种解剖变异,PAP发病率约为0.8%~2.5%。目前有Karasaki和Joseph两种分型方式,后者对指导PAP的手术治疗价值更大。CT和MRI可用于术前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术中B超检查。术前应根据PAP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术中胰腺钩突组织残留及术后残端胰瘘。

  • 标签:
  • 简介:报告1例儿童泛发型环状肉芽肿。患者男,8岁,双前臂丘疹偶痒5年余,泛发全身5月。专科情况:面部、躯干、四肢对称分布散在带光泽的丘疹,呈皮色或红棕色,部分小丘疹融合形成小的环状斑块,环中部皮肤扁平。病理组织检查示:真皮浅层部分胶原变性,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栅栏状排列,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诊断为:泛发型环状肉芽肿。

  • 标签: 儿童 环状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