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SLN)对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及对淋巴微转移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利用蓝色染料示踪法进行SLN识别,30例患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联合法来对SLN进行识别和定位,对SLN进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联合法SLN的检出率、灵敏性均为100%,假阴性率则为0;检出SLN102枚,单一HE染色没有转移,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检出微转移1例;染料法SLN检出率为90.0(45/50),假阴性率为38.5%(5/13),灵敏性为61.5%(8/13),准确性为95.6%(43/45)。结论SLN能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联合法识别的灵敏性较高。给予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能让转移淋巴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
  • 简介:外科治疗仍然是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纵隔淋巴转移与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同时正确的淋巴状况(N—status)和NTNM分期也是指导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依据。而前哨淋巴(SLN)探查是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手术的重要临床操作。前哨淋巴用来对病理淋巴进行解剖学分区。另外应用病理学切片、免疫组化、RT-PCR技术等可以协助进行病理学或分子生物学肿瘤分期。对于肺癌手术,探查转移前哨淋巴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切除所有淋巴

  • 标签: 淋巴结探查 前哨淋巴结 肺癌术后 纵隔淋巴结转移 RT-PCR技术 病理学切片
  • 简介:摘要颈淋巴结核俗称瘰疬,是结核杆菌侵犯颈部淋巴而引起的淋巴肿大、化脓和破溃。全身淋巴均可发生结核,但以颈部淋巴结核最为常见,约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好发于青壮年和儿童,在肺外结核病例中居首位。

  • 标签: 颈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组织 外科 护理
  • 简介:许多疾病表现有浅表淋巴肿大(superficiallymphnodeenlargement,SLNE),其中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感染,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等)直接侵袭,以及来自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non-Hodgkin'slymphoma,HL/NHL)和许多器官如乳腺、甲状腺、鼻咽部和胸腹腔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浅表淋巴肿大可以作为上述疾病的诊断线索,甚至是重要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 标签: 浅表淋巴结肿大 超声检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 LYMPHOMA 病理组织学 局部感染
  • 简介:摘要颈淋巴可通过超声检查,初步提示正常淋巴淋巴炎、反应增生性淋巴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简便易行。

  • 标签: 淋巴结炎 反应增生性 结核 淋巴瘤 转移性
  • 简介:腋窝淋巴解剖(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即使施行各种乳房保留性手术,也同时行ALND。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ALN)的转移率并不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上肢淋巴水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远处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ALND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手术 乳房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的灰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8例因颈部淋巴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观察肿大淋巴的长径/短径(L/S)值、形态、内部结构及CDFI特征。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肿大16例,急性淋巴炎15例,结核性淋巴肿大12例,恶性淋巴瘤11例,转移性淋巴肿大14例。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了颈部淋巴肿大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定性的诊断。

  • 标签: 颈部淋巴结 肿大 超声诊断
  • 简介:治疗口腔鳞癌颈部淋巴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颈部淋巴清扫术,但对于早期口腔鳞癌且临床和影象学检查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颈部淋巴的处理仍存争议,在以往重生存率轻生存质量的观念指导下,给部分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患者实施的不必要的颈部手术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来兴起的前哨淋巴活检有望对口腔鳞癌有无颈部淋巴的转移给予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到一种对颈部存在隐匿性转移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又能对颈部转移阴性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口腔肿瘤 外科手术 前哨淋巴结 淋巴管
  • 简介:前哨淋巴(SLN)是否转移能够反映和预测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它与肿瘤的诊治和预后密切相关。SLN活检(SLNB)是临床上确定SLN是否转移最准确的方法,而SLNB成功的关键是定位SLN。目前用于定位SLN的方法主要有蓝染料示踪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蓝染料联合放射性核素示踪法、间接淋巴造影法、近红外荧光成像法和光声成像法等。本文就SLN的定位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定位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SLNB 淋巴引流区 定位方法 蓝染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转移数目(NMLN)及位置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肝内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56例,年龄(58±10)岁。根据TNM分期(第8版)分为2组:N0期组(n=62)和N1期组(n=43)。依据NMLN分期将转移淋巴为0、1~2、>3枚者分别分为3组:0期组(n=62)、1期组(n=24)、2期组(n=19)。将43例合并淋巴转移患者依据淋巴转移是否局限于第一站分为2组:第一站转移组(n=11)和非第一站转移组(n=3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淋巴清扫及病理情况、术后生存情况等临床资料。筛选肝内胆管癌根治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0、N1期组淋巴清扫或检出数目分别为6(3,8)和6(3,10)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P>0.05)。N0期组患者总体生存期优于N1期组(32.0比9.0个月,χ2=23.99,P<0.001)。0期组、1期组和2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0、14.0和6.0个月,3组间总体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01)。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NMLN分期较N分期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能力。第一站转移组和非第一站转移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0和7.0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糖类抗原125>35.0 U/ml(HR=4.297,95%CI:2.418~7.634)、肝内胆管结石(HR=2.713,95%CI:1.499~4.911)、T4分期(HR=2.934,95%CI:1.478~5.825)、NMLN分期1期(HR=2.759,95%CI:1.500~5.077)、NMLN分期2期(HR=7.376,95%CI:3.553~15.312)为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转移是肝内胆管癌根治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NMLN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而淋巴转移位置与预后无关。

  • 标签: 淋巴结 淋巴转移 胆管上皮癌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76例患者术后无辅助治疗、77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疗或放化疗,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淋巴分组标准和患者术后病理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区域淋巴转移组(n=68)、寡区域淋巴转移组(1~2个淋巴区域转移,n=54)和多区域淋巴转移组(≥3个淋巴区域转移,n=31)。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37.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7.4%、51.0%和30.7%。无区域淋巴转移组患者中位OS为46.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7.1%、58.8%、39.7%;寡区域淋巴转移组患者中位OS为39.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4.4%、55.6%、35.2%;多区域淋巴转移组患者中位OS为26.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8.1%、25.8%、3.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7,P<0.001)。在76例术后无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无区域淋巴转移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4.7%、50.0%、34.2%,寡区域淋巴转移患者分别为90.9%、36.4%、9.1%,多区域淋巴转移患者分别为97.4%、1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1,P=0.017)。在77例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无区域淋巴转移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7.7%、66.7%、46.7%,寡区域淋巴转移患者分别为96.9%、68.8%、53.1%,多区域淋巴转移患者分别为93.3%、26.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83,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534,95%CI为1.041~2.260,P=0.030)、T分期(HR=1.757,95%CI为1.197~2.579,P=0.004)、N分期(HR=1.548,95%CI为1.043~2.297,P=0.030)、TNM分期(HR=1.392,95%CI为1.114~2.459,P=0.015)、辅助治疗(HR=0.545,95%CI为0.370~0.803,P=0.002)、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多区域淋巴转移与无区域淋巴转移相比:HR=0.385,95%CI为0.238~0.624,P<0.001;多区域淋巴转移与寡区域淋巴转移相比:HR=0.442,95%CI为0.269~0.726,P=0.001)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的O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HR=1.699,95%CI为1.143~2.525,P=0.009)、辅助治疗(HR=0.577,95%CI为0.386~0.864,P=0.008)、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多区域淋巴转移与无区域淋巴转移相比:HR=0.553,95%CI为0.411~0.996,P=0.011;多区域淋巴转移与寡区域淋巴转移相比:HR=0.550,95%CI为0.328~0.924,P=0.024)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转移区域数目(AUC为0.648,95%CI为0.560~0.735,P=0.004)在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OS方面优于淋巴转移数目(AUC为0.595,95%CI为0.497~0.694,P=0.061)。结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淋巴转移区域数目在预测生存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寡区域淋巴转移患者的OS。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后期间 预后 淋巴结转移区域数
  • 简介:目的探讨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426例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术不同淋巴清扫数目组别问生存率的差异.结果426例患者中,无淋巴转移者154例,其中清扫淋巴数超出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6%和83.5%,清扫淋巴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5%和80.1%,清扫淋巴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2%和69.3%;有淋巴转移者272例,其中清扫淋巴数目超过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67.1%和54.7%,清扫淋巴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3.5%和50.2%,清扫淋巴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2%和38.4%.清扫淋巴数20~25枚组与25枚以上组相比,无论有无淋巴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清扫淋巴数15-19枚组比较,无沦有无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数目应达20枚以上.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活检,分析前哨淋巴、腋窝淋巴是否存在转移的现象,从而研究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结果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良好,发现前哨淋巴57例,检出率95%,前哨淋巴检出灵敏度95%,准确性95%,假阴性率5%,假阳性0,检出率理想。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能够预测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对患者后期治疗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检 早期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1(3.57%),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化差异(P<0.05)。结论 经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较明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此技术广泛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预测NSLN转移。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前哨淋巴阳性进一步行腋窝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 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SLN 阳性病人发生 NSLN 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转移者25例(30.5%),仅前哨淋巴转移者57例(69.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与NSLN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哨淋巴阳性数目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清扫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TOPK/PBK在恶性淋巴瘤与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淋巴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80例恶性淋巴瘤、2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组织的TOPK/PBK表达,对比分析TOPK/PBK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患儿的TOPK/PBK阳性率高于淋巴反应性增生患儿(P〈0.05);TOPK/PBK阳性率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TOPK/PBK阳性率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高,但成熟B细胞淋巴瘤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NHL病理类型有关。

  • 标签: TOPK/PBK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