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中,运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3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作为A组;同期36健康体检儿童,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诊断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检出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的淋巴肿大见于脐周、右侧腹腔内,平均淋巴大小为(15.9±2.6)cm。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对不明原因腹痛患儿、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诊断,可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检出率,明确患儿的淋巴大小、位置、血流情况等,存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高频彩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对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并无任何治疗作用,而且术后常会引起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术前准确预测腋窝淋巴转移与否可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清扫术,同时也为临床选择术式、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癌 腋窝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36例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后引起腋下淋巴肿大的临床表现及采用局部及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36例新生儿接种BCG后淋巴肿大者,分别给予局部热敷,彻底清创淋巴切除术和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左侧腋下淋巴肿大患儿左侧上臂外侧见到大疤,有的红肿、硬结、局部皮肤痒、不适、甚至溃烂。36例经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治愈。

  • 标签: 卡介苗 接种 淋巴结肿大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健脾胃颗粒对小儿无菌性淋巴长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采用口服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无菌性淋巴长大的门诊患儿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中成药制剂对小儿无菌性淋巴长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6.3%。结论口服参苓健脾胃颗粒是治疗小儿无菌性淋巴长大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淋巴结 参苓健脾胃颗粒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D3淋巴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D3淋巴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2纽和D3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无差别,但3至5年的生存率出现差别,D2组为58.6%、46.6%和37.9%,D3组为71.6%、64.9%、56.8%,两者之间比较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2组和D3组分别为8.6%和13.5%,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有所差异。D2组和D3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组间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进展期胃癌D3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术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贲门在解剖学上很难界定范围,故"贲门癌"始终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Siewert等[1]于1998年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概念(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及其分型.2000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将发生于食管下段未侵及胃的肿瘤按食管癌分期,发生于近端胃未侵及食管的肿瘤按胃癌分期,侵犯食管胃交界的肿瘤均称为交界部癌,TNM分期根据病变的主体做决定[2].

  • 标签: 食管胃 交界部 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腺癌 胃癌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共266例临床拟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进行腹腔扫查。结果224例患儿腹腔内均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CDFI示肿大淋巴内均可显示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技术观察浅表淋巴微循环灌注模式,评价H-CEUS对浅表淋巴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怀疑浅表淋巴异常而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39例,对39例浅表淋巴先后进行H-CEUS、常规帧频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比观察2种造影模式下淋巴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向心性、离心性、混合性)显示的敏感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超声造影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H-CEUS对于浅表淋巴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的显示敏感度优于CEUS。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87.5%、73.3%、82.1%。H-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2.0%、85.7%和89.7%。H-CEUS与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13。H-CEUS与CEUS对淋巴性质的鉴别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分别为0.777和0.616。结论H-CEUS可以通过提高造影图像的帧频而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对于浅表淋巴动脉期的微血管构架及动脉期灌注细节显示更清晰直观,可为诊断浅表淋巴的性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浅表淋巴结 高帧频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常规超声、脉冲声辐射力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颈部淋巴肿大患者107例(淋巴179枚),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45.7岁。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记录颈部淋巴的边界、回声特征、长径、短径、血液信息、钙化灶有无和坏死情况等。再行ARFI技术检查,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从而获取病灶的VTQ值。结合病理结果将179枚淋巴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绘制患者的ROC曲线,并确定VTQ的诊断临界值。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的诊断的效果。结果经过检验,在检测的颈部淋巴中,良性组VTQ值为(2.11士0.94)m/s,恶性组(4.65土2.3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VTQ诊断界值为2.601m/s,用ROC曲线和VTQ临界值得到其诊断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ARFI技术在诊断颈部淋巴方面具有可行性,并有助于判断颈部淋巴的良、恶,从而为淋巴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ARFI技术 颈部淋巴结 VTQ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清扫范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进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D2清扫术;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D1清扫术,最后观察两组的预后相关指标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与术后生存率,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比较,术后1年无明显差别,术后2年~4年,观察组生存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1.11%(41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86.66%(39例);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75.55%(34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68.88%(31例)。且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淋巴清扫采取D2清扫术具有较好的预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淋巴结清扫范围 胃癌根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浅表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浅表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化疗组,每组均以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为基础,治疗组加用超声电导仪经皮导入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异烟肼注射液局部封闭、利福平粉针剂局部外敷治疗,化疗组只进行全身规则抗结核化疗,不局部用药。追踪观察3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以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等为疗效的判断依据,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于需反复穿刺淋巴换药的患者,往往过程痛苦,病程长,患者难以坚持,所以超声电导的早期干预极大的减小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大的缩短疗程,减小痛苦,病患往往能长期坚持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淋巴肿大处皮肤破溃的病人只能使用局部抗结核药物封闭治疗方案,局部脓肿明显者也需先抽取脓液后才能再行超声电导透药治疗。结论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浅表淋巴能提高好转率,缩短患者痛苦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超声导入 抗结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转移率对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45例患者淋巴转移变成阴性,11例淋巴转移阳性。探析病例淋巴转移变化情况以及三年、五年生存率。结果56例胃癌患者中出现淋巴转移率为18.9%,结果分析发现肿瘤大于3厘米的胃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概率要高于肿瘤大小不超过3厘米者。出现浸湿至黏膜下层者出现淋巴转移概率也明显高于内层黏膜患者。淋巴转移成阳性者其三年、五年生存率(74.9%、61.8%)明显低于没有出现淋巴转移者(93.9%、90.7%),P<0.05。结论胃癌淋巴转移概率随着肿瘤浸湿深度增加而升高,特别是浸湿至黏膜下层患者,而淋巴转移成阴性预后较好于呈阳性者。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腋窝前哨淋巴活检(SLNB)技术是通过淋巴从内注射示踪剂以探测出前哨淋巴并手术取出后进行活检的一种外科技术,现在广泛用于乳腺手术术前腋窝分期的评价。乳腺前哨淋巴活检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在术前确定患者的腋窝淋巴分期,避免对腋窝淋巴阴性的病人行腋淋巴清扫术,从而避免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乳腺癌各分期SLNB的适应证;示踪剂的使用;新辅助化疗后SLNB的应用;内镜下SLNB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总结乳腺前哨淋巴活检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适应症 示踪剂 新辅助化疗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06-2015.06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8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回顾性探析其超生声像图特征,其中9例患儿为复发性肠套叠;67例患儿存在肿大淋巴设为研究组,21例患儿未有肿大淋巴。结果本组88例肠套叠患儿中,研究组患儿肠套叠的复发率11.94%(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1/21),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系膜淋巴肿大是导致肠套叠,特别是复发性肠套叠的关键原因,超声检查可扫查出肠系膜内淋巴肿大,为临床诊治提供确切的依据,进而降低肠套叠的复发。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复发性肠套叠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