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物雌激素最近倍受人们的关注,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有异黄酮、木酚素以及二苯乙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植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分布以及在食物中的含量.

  • 标签: 植物雌激素 化学结构 分类 食品 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与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女性(雌性)对于损伤相对不敏感,神经功能恢复也好于男性(雄性)[1].近十年来很多文献报道,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缺氧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均存在性别差异.神经保护作用的性别差异与循环血中的性激素水平及其相互作用有关[2].现将雌激素、孕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神经保护作用 孕激素 雌激素 脑创伤 性激素水平 循环血
  • 简介:雌激素可减少雄性及卵巢切除(OVX)鼠脑缺血后的梗死面积,据推测其保护作用与局部脑血流量、脑内抗氧化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及钙离子、营养机制等有关,并涉及受体的激活、基因的参与等,临床尚未证实雌激素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脑缺血损伤 保护作用 脑内 局部脑血流量 兴奋性氨基酸
  • 简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提示,雌激素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雌激素雌激素受体的特性、雌激素对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通路的影响、雌激素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经典的雌激素(E2)作用机制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反应元件上来发挥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E2也可以通过特异的膜受体(mER)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激活膜受体后能激活许多蛋白激酶最终影响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另外,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可以通过磷酸化核受体(nER)和其辅因子来调节经典的雌激素受体的核效应。

  • 标签: 雌激素 雌激素核受体 雌激素膜受体 基因调控
  • 简介:年龄在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渐渐减少,同时脑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小动脉舒缩功能失调.

  • 标签: 更年期 食补 妇女 植物雌激素 大豆
  • 简介:现代医学证实:人类90%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人们通常将免接力的下降归咎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饮食不均衡等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人体自身的衰老。研究证实:人体衰老和体内某些激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雌激素分泌量的下降是女性衰老及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雌激素 人体衰老 功能失调 免疫系统 环境污染 生活压力
  • 简介: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激素失调现象,如脸上长黄褐斑、月经失调、阴道干涩等等。而许多时候,女性因身体不适到妇科就诊,却发现转了一大圈,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直到做了内分泌检查,方才发现是体内雌激素失调惹的祸。

  • 标签: 女性 雌激素 激素失调 内分泌检查 月经失调 阴道干涩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与LIM矿化蛋白-1(LIMmineralizationprotein-1,LMP-1)基因转录的关系。方法将卵巢切除5个月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7d成骨诱导后,用10μmol/L的ICI-182,780(ICI)和/或100nmol/L17β-雌二醇(17β-E2)处理24h,通过RT—PCR法扩增LMP-1的mRNA,测定扩增条带的吸光度值,并与β-aetin的吸光度值相比,比值来表示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ICI处理组LM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17β-E2处理组(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问充质于细胞LMP-1的mRNA表达是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

  • 标签: 小鼠 间质干细胞 受体 雌激素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在澳洲人们早就注意到,放牧在以三叶草(clover)为主的牧场上的母绵羊,生育力下降,产羔率低。后Bennett鉴定出该草含有雌激素样物质。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东方人患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人,并发现东方人的排泄物(尿、粪)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较西方人高10~20倍,故认为东方人饮食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所致。此后在畜牧业中对植物雌激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获得可喜的成果。

  • 标签: 植物雌激素 骨代谢 异黄酮类 东方人 乳腺癌 生育力
  • 简介:植物雌激素(genistein,GS)在乳腺癌中可以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不同作用,经过以AP-1为中心环节的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大剂量G5作用乳腺癌时,GS主要与ERp作用,通过ERβ抑制AP-1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滞多条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的增殖;同时,GS结合ERα,ERβ通过ERE产生的雌激素样作用很弱,可被ERβ产生的抗雌激素所掩盖。而在低剂量GS作用时,GS无抗雌激素作用,与AP-1因子的活性没有被抑制有关。

  • 标签: 植物性雌激素 GS 乳腺癌 信号传导机制 肿瘤 AP-1
  • 简介:康博士:最近,网上有人传出某“专家”说.母乳喂养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因为母乳中含有雌激素。所以建议男孩喂养不超过10个月,女孩不超过12个月。请问:母乳中的雌激素真的会给孩子健康带来问题吗?

  • 标签: 雌激素 母乳 喂养时间 孩子健康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在不断增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那么乳腺纤维瘤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雌激素
  • 简介:衰老是机体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自然变化过程.随着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机能出现衰退,适应环境能力下降,内环境稳定性下降,同时在紫外线等的外在损伤下,皮肤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基质结构以及代谢发生改变.出现胶原交联、溶解性下降、脂褐素堆积、血管弹性下降等问题,导致皮肤松弛变薄、色斑产生、毛发变白等一系列皮肤衰老表现。

  • 标签: 皮肤衰老 雌激素 调控 人体内分泌 功能减退 自然变化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模拟程度,为建立我国"辅助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功能学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雌二醇(0.2mg/kg)为阳性物,用大鼠建立雌激素低下模型,测定大鼠尾温和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β-内啡肽的浓度,观察这些指标对更年期综合征相应指标的模拟程度,并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50、100、200mg/kg)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试验期间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尾温显著升高,雌二醇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尾温。试验结束时,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雌二醇组和各剂量大豆异黄酮组;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升高,雌二醇组和高剂量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激素低下模型组血清卵泡刺激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β-内啡肽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该模型造成的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去卵巢 雌激素低下模型 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 简介: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包括己烯雌酚在内的多种环境雌激素被证明为人类致癌物。而农药DDT和多氯联苯类由于流行病学资料的不完全,被归于可疑人类致癌物。环境雌激素致癌或促癌机制主要是通过受体途径,包括雌激素受体和芳香烃受体途径。

  • 标签: 环境雌激素 致癌物 流行病学资料 巨大 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