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临床应用

                       ,冉小燕   ,杭玉捷(通讯作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442000)

摘要:目的: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科内大便隐血标本运送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占比2.78%,少于参照组的27例、15.00%,实验组的标本平均收集时间为(20.32±1.24)min,短于参照组的(35.04±1.23)min。结论: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模式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关键词: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工作效率

我科室开展了关于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的研究,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近一年科内大便隐血标本运送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两组标本管理人员无变动,选取标本均为180例,入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对科内大便隐血标本采用常规管理模式。

1.2.2实验组:对科内大便隐血标本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

①准备工作文件。建立复盖每个病区和检验室的无线网络;病人必须佩戴带条码的手环,标本试验管必须贴上检验条码;每个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配备一个移动终端来完成工作,打开系统,记录工作编号,打印,检查和粘贴标本条形码[1]

②收集大便隐血标本。护理人员通过扫描病人试管上的条形码,自动确定病人与试管之间的关系是否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必须执行检验医嘱。系统根据所检验的项目审核标本采集,然后监督规定的检验保存和医嘱执行时间,将标本根据扫码与否放在适当的标本记录箱中,并确定相应的记录上标本数目和对应的单号。

③转移标本。科内检查科的工作人员通过配备系统收集标本,以获取病人的标本清单,进行扫描,最后与科室内护士交接确认,保存双方交接的转移时间,点击取样出科[2]

④标本收集和分析。一旦采集了标本,检验人员就把所有标本交给收集台。收集站工作人员扫描标本条形码,系统自动获取标本项目,记录收集者和收集时间[3]

⑤分发检验标本。收集站将分离标本试验发送给实验室检验专业组,专业组在检验前完成标本准备,并确定质量是否合格。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将在系统中作出标记,缺失和不合格的标本将直接送回,并对相关科室护士进行反馈,系统将自动在计算机上标记提醒并相应地进行处理。

⑥对于不合格标本和信息出现误差的标本,护士在拒收界面中查找相应信息,单击“接收”,处理后进入转运流程[4]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数据处理并分析采用t值/x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与标本收集时间对比

根据对前后两组的实验观察记录并计算,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更少,仅有例,少于参照组的例,实验组标本收集时间则短于参照组。具体详情见表2-1:

表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与标本收集时间x±s)

观察指标

实验组

参照组

x2/t

P

标本数

180

180

0.000

>0.05

不良事件

标本漏执行数量

3(1.67%)

22(12.22%)

11.135

<0.05

不合格

2(1.11%)

5(2.78%)

总发生

5(2.78%)

27(15.00%)

标本收集时间

20.32±1.24

35.04±1.23

15.694

<0.05

3.结论

大便检测是临床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大便检测,可以知道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是否在正常限度内。与此同时,也能为许多疾病提供有益的诊断依据,医师也能够立即作出准确判断,进而对病患病情做出诊断,制定及时对应的治疗方案[2]医院内标本检验质量与样本质量息息相关,在样本进行检验前的环节严格把控前质量,对提升检验质量不可或缺。对于不合格的检验标本进行有效归纳与分析,针对不合格的因素加以提升、改进,对于提升临床检验质量至关重要。建设现代医院需要适应现代医学、现代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并需要科学有效的服务管理体系临床检验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医院治疗质量、医患关系、医学科研发展。因此,医院内临床检验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临床检验管理方法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管理工作质量,以确保医院适应医疗保健工作的安全、积极发展[5]

由本实验结果报告可见,经过一年不同模式下的管理,可观察到采用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占比2.78%,少于参照组的27例、15.00%,实验组的标本平均收集时间为(20.32±1.24)min,短于参照组的(35.04±1.23)min。

由此可得: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模式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医院内大便隐血标本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在科内获得较为不错的管理效果,

此管理法效果显著,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薛云琴,念金霞,陈品英,郑伟熙.基于PDCA循环在小儿外科手术标本管理改进及其前后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5):182-185.DOI:10.15912/j.cnki.gocm.2022.25.055.

[2]黄有媛,张俊清,曹业迪.医学科研标本的规范化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法制,2022,30(05):111-114.DOI:10.19752/j.cnki.1004-6607.2022.05.022.

[3]齐柯雯,吴慧颖.术后病理标本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23):3203-3206.

[4]饶智明,毕磊,孙海春.手术室病理标本信息化流程改造中应用闭环管理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3):116-119.

[5]刘曙光,黄丽霞,马梦玲.大小便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0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