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节段外侧腰椎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治疗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5例,女38例;年龄(55.73±9.48)岁(范围32~78岁)。L 3,4节段18例(19.35%),L 4,5节段73例(78.50%),L 5S1节段2例(2.15%)。单纯OLIF手术43例,OLIF联合侧或后方内固定50例。随访时间为(22.86±5.90)个月(范围12~3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分为腰痛组和无腰痛组。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是否存在骨性终板损伤)、影像学资料(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融合器沉降)和腰椎功能。对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行单因素分析,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腰痛VAS评分≥3分,纳入腰痛组;余74例纳入无腰痛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随访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8,P=0.414),而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P<0.001)。腰痛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63.16%)明显高于无腰痛组(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8,P=0.002)。两组患者术前椎间隙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8,P=0.316),而末次随访时无腰痛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腰痛组(t=2.537,P=0.013);无腰痛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腰痛组的36.84%(t=10.3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P=0.009)、中骨性终板损伤(P=0.031)、椎间隙高度下降(P=0.029)、融合器沉降(P=0.016)是单节段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结论腰痛是OLIF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中骨性终板损伤、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沉降与术后腰痛密切相关。OLIF中应注意保护骨性终板,合理使用内固定,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腰痛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联合外侧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采用PELD联合OLIF技术治疗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不稳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61.2±6.8)岁;腰椎滑脱7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1例,均先局麻下行PELD,再改全麻下行O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痛、下肢痛及腰椎功能;通过测量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椎间隙高度、椎孔高度、病变节段角和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11例患者PELD手术时间(52.3±13.2)min,中出血量(10.9±4.7)ml ;OLIF手术时间(56.8±18.0)min,中出血量(65.5±24.6)ml。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3±0.8)分,下肢痛VAS评分为(1.1±0.5)分,ODI为14.6%±5.3%,以上三个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7, 16.49, 8.73;均P< 0.05)。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7.1±1.2)mm,椎孔高度为(15.3± 2.2)mm,椎管矢状径为(6.2±1.3)mm,病变节段角为10.2°±3.5°,腰椎前凸角为16.2°±6.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1.5±1.8)mm,椎孔高度为(19.2±2.6)mm,椎管矢状径为(10.4±2.5)mm,病变节段角为19.3°±7.8°,腰椎前凸角为27.4°±8.3°;以上五个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3, 4.21, 6.59, 10.32, 7.65;均P < 0.05)。术后即刻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外侧麻木各1例,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均缓解;1例术后1个月发生融合器下沉并出现腰痛加重,再次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后缓解。结论采用PELD联合OLIF手术可以克服单纯OLIF技术间接减压的不足,治疗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不稳或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椎管直接减压的目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内窥镜检查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侧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孔椎融合(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116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OLIF入路[OLIF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65.2±8.7)岁;Lenke-SilvaⅡ型41例,Ⅲ型15例]和60例采用TLIF入路[TLIF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61.3±11.6)岁;Lenke-SilvaⅡ型43例,Ⅲ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并发症;分析两组的各自手术前后的腰椎矢状位、冠状位Cobb角和顶椎中心偏移距离。结果OLIF组和TLIF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7±1.6)分和(8.1±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5)分和(2.2±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和TLIF组ODI分别从术前47.5%±9.1%和52.6%±5.8%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22.4%±6.7%和25.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位Cobb角,术前OLIF组为8.6°± 5.7°,末次随访时为23.6°±4.3°;TLIF组术前为9.2°±4.2°,末次随访时为21.3°±4.8°;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腰椎冠状位Cobb角,OLIF组术前为16.4°±9.6°,末次随访时为2.8°±2.1°;TLIF组术前为15.2°±7.8°,末次随访时为6.4°±2.7°;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1)。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术前OLIF组为(26.3±9.4)mm,末次随访时为(4.3±1.9)mm; TLIF组术前为(23.4±5.5)mm,末次随访时为(7.5±4.2)mm;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3)。OLIF组融合率为97.7%(127/130),TLIF组为91.1%(164/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OLIF组为16.1 %(9/56),TLIF组为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椎融合器塌陷率12.3% (16/130),TLIF组椎融合器塌陷率21.9%(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 0.03)。结论OLIF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手段,与TLIF相比可实现类似的临床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腰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矫正。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外侧腰椎融合(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1~68(54±1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和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与LL差值(PI-LL)、矢状面垂直轴(SVA)等改变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2(30±5)个月。手术时间为(235±33) min,中出血量为(433±62) ml。腰痛和腿痛VAS及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8±1.4)分、(7.3±1.4)分和71%±1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分、(1.0±0.9)分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02、139.855、291.198,均P<0.05)。腰椎侧凸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8°下降至末次随访的9°±4°(F=66.352,P<0.05)。LL由术前的20°±11°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3°±7°(F=17.678,P<0.05)。PT、PI-LL及SVA也分别下降显著,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1、23.809、53.372,均P<0.05)。本组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满意,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较好地矫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及失平衡情况。

  • 标签: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微创手术 矢状面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腰椎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中椎融合器高度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下腰椎(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3,4节段构建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的退变节段,在L4,5节段模拟进行OLIF手术,并分别植入高度为8、10、12、14 mm的融合器;施加7.5 N·m力矩使腰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分析融合器高度变化对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最大应力及关节突软骨最大应力的影响。结果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随着融合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一趋势在中、重度退变组不明显。植入四种不同高度(8、10、12、14 mm)的融合器后,L3,4节段均在后伸时ROM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2.68°、2.71°、2.94°和2.98°,中度退变组为2.33°、2.37°、2.41°和2.49°,重度退变组为1.94°、1.99°、2.14°和2.21°。L3-4椎间盘均在右侧弯时应力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23.95 MPa、24.60 MPa、24.90 MPa和25.34 MPa,中度退变组为25.57 MPa、25.60 MPa、25.82 MPa和25.89 MPa,重度退变组为25.95 MPa、25.99 MPa、26.48 MPa和27.13 MPa。L3,4节段关节突软骨均在后伸时应力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15.87 MPa、15.78 MPa、16.29 MPa和16.43 MPa,中度退变组为15.97 MPa、16.31 MPa、16.53 MPa和17.79 MPa,重度退变组为16.17 MPa、16.49 MPa、16.95 MPa和17.35 MPa。结论对需要进行OLIF手术的轻度腰椎退变患者,手术节段的椎高度不宜过度撑开;而对需要进行OLIF手术的中、重度腰椎退变患者,建议选择椎融合器高度较原椎间隙高度增加0~2 mm即可。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侧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对手术节段力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40例DS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例,女33例;年龄(65.7±9.06)岁(范围:45~81岁)。总滑脱节段数为43个节段,L4,5 37个节段,L3,4 5个节段,L2,3 1个节段。根据减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22例患者23个节段联合椎板开窗进行直接减压治疗(直接减压组),18例患者20个节段未行椎板开窗减压治疗(间接减压组)。通过术前CT和中透视图像测量手术节段力线参数,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滑移率(slipratio,SR)和节段前凸角度(segmental lordosis,SL)。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在融合器置入前、融合器置入后及后路固定后节段力线的影像学参数,再采用Bonferroni检验对节段力线的影像学参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中不同操作阶段节段力线的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H(F=147.786,P<0.001),SR(F=83.754,P<0.001),SL(F=38.296,P<0.001)]。即融合器置入后DH由(7.99±1.39) mm增加至(11.69±1.72) mm(P< 0.001),SR由10.67%±4.67%降低至8.66%±4.50%(P=0.001),SL由7.26°±2.73°增加至7.85°±2.30°(P=0.425);联合后路辅助固定后SR进一步降低至2.07%±4.00%(P<0.001),SL由进一步增加至10.72°±3.08°(P< 0.001),而DH则无明显变化(P=1.000)。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患者分别在融合器置入前、融合器置入后及后路固定后节段力线影像学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DS能进一步减少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的滑移率,并增加手术节段前凸角度,同时联合椎板开窗进行直接减压不会对腰椎节段力线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外侧植骨融合、椎植骨融合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植骨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植骨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植骨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科医师已经认识到在减压的同时行腰椎椎体融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采用腰椎椎体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8例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 简介:背景:腰椎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外侧腰椎融合(OLIF)因其采用解剖入路,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目的:探讨OLIF联合影像学评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其间接减压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OLIF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54.2±11.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随访过程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34~70min,平均(46.0±11.5)min;中出血量为25~110ml,平均(58.0±22.7)ml;中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记录腰痛VAS、腿痛VAS、ODI、JOA和SF-36的数据。腰痛VAS、腿痛VAS、ODI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JOA和SF-36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评分,椎间隙背侧高度、椎孔高度、椎孔面积、椎管内径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5例(11.6%),随访或二次手术后均缓解。结论:OLIF通过间接减压的方式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其手术可行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控,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新的手术思路。

  • 标签: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影像学 机制
  • 简介:摘要腰椎融合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孔椎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就腰椎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融合 骨移植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椎腰椎椎体融合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腰椎椎体融合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8.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20.2±10.2)ml,治疗优良率为96%,其中优38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没有患者出现移位、Cage下沉、断裂、固定松脱的现象。结论经椎腰椎椎体融合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腰椎侧方椎融合(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 标签: 腰椎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 共识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在腰椎疾病诊疗中的普及,微创腰椎融合逐渐发展为腰椎固定融合的主流式。微创腰椎融合种类繁多,本文从适应证选择、技术特点、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微创前路腰椎融合、微创经椎孔入路腰椎融合、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外侧入路腰椎融合等4种微创腰椎融合。为了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详细制订手术策略,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来选择融合方式,使不同式发挥出最大优势。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腰椎退行性疾病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经椎间孔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硬膜囊 神经根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微创经椎腰椎椎体融合( MIS-TLIF )与后路腰椎椎体融合( PLIF )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用 MIS-TLIF 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PLIF 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体健康评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重度腰椎滑脱症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人数为40例,共计病患人数为80例。参照组病患给予经椎孔入路腰椎椎体融合进行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患的评分低于参照组病患(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治疗时,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患的疼痛感,存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对比评价外侧入路椎融合(OLIF)与后入路椎体融合(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外侧融合""后入路椎融合"和"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anterior to psoas""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融合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斜外侧入路椎体融合术 后入路椎体融合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终板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的疗效,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腰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比较。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腰椎失稳腰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6±3.7)岁,其中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终板自体骨粒移植融合(终板组),另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融合器植骨融合(对照组)。术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中失血量、中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术后配支具下床时间。术后2年内固定去除时比较两组终板间隙CT平描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终板间隙高度因承压承旋下降值、腰椎前曲度下降值、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比较术后约3、6个月、1、及2年时内固定去除时两组X线像显示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结果 患者资料收集范围均分别为住院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及内固定去除时病历资料,其中内固定去除时间为术后(23.6±2.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23.6±30.4)、(141.7±28.4) min,术后失血量(164.3±50.7)、(193.4±60.8) ml,中术后输血例数14例、15例(两组每例均2 U),术后引流量(350.1±72.4)、(390.3±99.1) ml,引流管拔除时间(73.0±0.6)、(74.0±1.90) h,术后终板间隙(12.6±0.2)、(11.9±1.0) mm,腰椎前曲度(16.1±1.0)°、(15.8±1.9)°,配支具下床时间(7.6±0.9)、(6.8±0.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约2年时两组CT平描终板间隙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8.2±21.7)%、(39.8±13.7)%,移植物松动退出分别为0例、1例,终板间隙下降值分别为(1.2±0.3)、(1.8±0.6) mm,腰椎前曲度下降值分别为(1.1±0.2)°、(1.9±0.9)°,JOA腰背痛评分分别为(0.76±10.7)、(0.87±8.7)分。其融合面积、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2指标P<0.05,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下降值、JOA腰背痛评分3指标接近但终板组优于对照组。X线像示终板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3个月内差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开始一致,至1、2年时两组相同。结论中老年骨化的腰椎终板行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与椎体融合器植骨融合比较,其融合面积大,椎体间隙稳定程度高,腰背疼痛减轻。

  • 标签: 腰椎 脱位 移植 椎体终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TLIF(经锥腰椎融合)对DLS(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改良TLIF来进行治疗的DLS患者47例,记录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测量在手术前后腰椎的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随访这47例患者,时间是(2.5±0.5)年。结果47例患者中,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28±35)min,在手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8±48)ml,切口全部是一期愈合,并发症较少;术后2~3d、3个月、6个月、1年的腰椎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和术前指标比较,改善明显(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椎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比较,P>0.05,术后的腰椎前凸角的平均度数在逐渐增大。结论采用改良TLIF来治疗DLS创伤小,并且能够理想复位,得到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改良经锥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滑脱 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