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进行椎孔镜下椎孔扩大成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摸球法作为依据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个组别,每组中66例。对照组以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椎孔镜下椎孔扩大成形的方法治疗,对比项为不同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进行治疗优良率的比较,其中治疗组者高于对照组者,差异上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孔镜下椎孔扩大成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且微创,安全可行,值得选择和借鉴。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扩大成形术 椎间孔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经皮椎孔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8例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 n=39)和治疗组( n=39)两组,各实施开放椎板开窗、经皮椎孔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行比较,对照组均要比治疗组长,且其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皮椎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椎板开窗。是值得优先选择和全面推广的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椎板间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经椎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再手术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4例、女256例;年龄(54.6±12.6)岁(范围20~85岁)。按照是否发生ASDis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ASDis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57.9±12.2)岁。无ASDis组434例,男188例、女246例;年龄为(54.4±12.5)岁。统计ASDis的再手术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手术相关参数、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TLIF手术后发生ASDis并接受再次手术者26例,再手术率为5.7%(26/460),其中术前邻近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Ⅲ级患者的ASDis再手术率为53.1%(17/32)。ASDis的发病时间为(76.3±25.0)个月(范围30~111个月)。两组患者的BMI(t=3.86,P<0.001)、高血压病史(χ2=5.30,P=0.021)、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χ2=85.90,P<0.001)、术前邻近节段椎管狭窄(χ2=25.35,P<0.001)、术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t=4.33,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I>24.9 kg/m2和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Ⅲ级是TLIF术后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TLIF手术后ASDis再手术率为5.7%。BMI>24.9 kg/m2及术前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Ⅲ级是TLIF术后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腰椎滑脱L4,5后路不同融合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根据1名成年女性腰椎滑脱志愿者的腰椎CT序列扫描图像和椎弓根螺钉、融合器的几何尺寸,借助Ansys9.0软件,用直接法建立L4椎体滑脱有限元模型,间接法建立椎弓根螺钉系统及融合器模型,然后根据临床式组合成不同后路融合模型。结果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搭配使用,成功建立了腰椎滑脱不同后路融合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双枚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单枚融合器植入模型等,这些模型高度模拟腰椎滑脱后路融合式的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结论所建立的腰椎滑脱后路不同融合式的有限元模型准确可靠,可用来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脊柱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围期护理工作采取PRECEDE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入80例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时间2021.2到2022.3,分组遵循电脑随机抽签的原则,等分为对比组40例(围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0例(对比组基础上增加PRECEDE模式),对照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各负面情绪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PRECEDE模式有助于提高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围期护理效果,可对负面情绪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腰椎融合手术 PRECEDE模式 围术期 负面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

  • 标签: 腰椎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骨科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腰椎疾病 脊柱融合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接受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增加,出现了大量阿片类药物耐受情况,术后疼痛无法控制。长此以往,还会引起生理神经系统的变化,演变为弥漫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危害日常生活。加速康复手术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多学科合作,改进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减少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快术后康复。疼痛监测是时代发展的关键阶段。一种优秀的疼痛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住院天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医疗费用,实现诊疗与经济的双赢。本文详细介绍了腰椎融合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机制、镇痛药物及相关镇痛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学建立疼痛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背道减压中固定外周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法。我院收治腰背道减压内肌内固定患者围期疼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因此,经过某种护理方法后,只有3名病人接受了未达到预定目标的疼痛护理,死亡病人恢复了健康,出院后得到了治疗。结论腰后减压内固定患者可通过综合疼痛治疗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截除内外踝法行踝关节融合的体会,对其思路构建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踝关节形截除内外踝法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25例,并对其具体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一定评估,从中理出其思路的构建法。结果经术后随访3至3年的资料证明,伤口在2周内,I期愈合;骨痂在4周形成;痛感减轻、消失;经12周后,胫距关节X线片显示结果为牢固融合。结论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踝关节矫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操作空间大、易施实、融合牢靠、解决了穿鞋问题,成功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矫形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经皮椎孔镜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开窗方法行腰椎间盘摘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的治疗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经皮椎孔镜应用于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其具有切口小、对机体正常组织创伤程度轻、中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机体恢复快、手术治疗效果佳等优点,其对减轻医源性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后路开窗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MIS-TLIF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1周~6个月随访,于1周~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于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融合治疗,可有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等,此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出现增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椎体间融合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椎板切除,保留对侧椎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滑脱症并峡部断裂36例,男22,女14例,年龄平均47岁(35~76岁),均采用“一侧椎板切除,保留对侧椎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12~24个月),椎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36例手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8.5±0.4分,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1±0.2分。结论一侧椎板切除,保留对侧椎板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并双侧峡部断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峡部断裂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创腰椎侧方入路椎体融合(LLIF/OLIF)对于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2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行分期微创矫形,所有患者在第一期从侧方植入LLIF或者OLIF融合器,二期进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或经Wiltse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若患者一期手术矢状面畸形矫正不满意,可在二期手术时进行后路截骨矫形。在两次手术前后使用EOS系统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应用EOS软件系统测量、评估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轴(SVA)及冠状面Cobb角。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男6例,女17例,平均年龄(72±4)岁(62~79岁)。9例患者采用LLIF手术,14例采用OLIF手术。16例植入3个融合器,5例植入2个融合器,2例植入4个融合器。平均随访24.2个月(15~42个月)。一期手术后,患者侧弯Cobb角(18°±7°)较术前(33°±8°)明显改善(t=13.2,P<0.01);PI-LL(20°±8o比31°±8o)、SVA[(5.3±2.0)cm比(8.2±3.5)cm)、PT(16°±6°比23°±4°)等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8、4.5、9.0,均P<0.01)。患者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3.4±1.1比6.3±1.0)和ODI指数(27.3%±3.0%比47.1%±5.9%)也均显著改善(t=11.3、17.8,均P<0.01)。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IF/OLIF可以显著改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分期微创手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

  • 标签: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EOS X线影像采集系统 腰椎斜向椎体间融合术 侧方经腰大肌椎体间融合术 矢状面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脊柱内镜下经椎孔椎融合(TLIF)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拟行TLIF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双侧ESPB。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在休息时和翻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自行镇痛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镇痛满意度和术后48 h内出现嗜睡、恶心、尿潴留、切口感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6、12、24 h休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6、12、24、48 h翻身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自行镇痛和补救次数为(1.55±1.08)、(0.72±0.81)次,少于对照组的(3.57±1.16)、(1.62±1.03)次,P<0.01;观察组镇痛满意度(90.70%,39/43)高于对照组(62.79%,27/43),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腰椎融合中行超声引导双侧ESPB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镇痛 超声 竖脊肌平面阻滞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椎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VAS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近期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对后路腰椎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效果及疼痛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5月到2024年3月入院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加强无缝隙护理,比较患者康复有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的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在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无缝隙护理 退变性腰椎疾病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