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术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术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术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移植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受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随访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肺与冠状动脉状况良好。

  • 标签: 肺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囊胚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年龄<38岁女性14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ICM)、外胚滋养层细胞 (trophectoderm, TE)评分]分为优质囊胚移植组(优组)、双优质囊胚移植组(双优组);再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将非优质囊胚分为双BC级囊胚移植组(双BC组)、双CB级囊胚移植组(双CB组)、BC级+CB级双囊胚移植组(BC+CB组)、BC级囊胚移植组(BC组)、CB级囊胚移植组(CB组)、第5日(day 5, D5)BC级囊胚移植组(D5 BC组)、D5CB级囊胚移植组(D5 CB组)及第6日(day 6, D6)BC级囊胚移植组(D6 BC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与双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胎妊娠率[2.96%(14/473)]则显著低于双优组[55.65%(69/124)]、双BC组[42.55%(20/47)]、双CB组[63.49%(473/745)比35.22%(31/83)]、BC+CB组[45.57%(36/79)](P<0.001);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CB组[63.49%(473/745)比45.59%(30/68), 63.49% (473/745)比 45.59%(30/68),P均=0.002],与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囊胚移植组间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5 BC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D6 BC组[65.79%(50/76)比39.47%(15/38),65.79%(50/76)比 39.47%(15/38),P均<0.001];D5 CB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高于D6 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年龄<38岁女性应行优质囊胚移植;无优质囊胚时,应优先选择D5 ICM评分更高的囊胚移植,其次选择D5 TE评分更高的囊胚移植

  • 标签: 囊胚 评分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于本院辅助生殖中心行FET且首次囊胚移植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NC组(n=37)与G-HRT组(n=37),NC组进行自然周期内膜准备,G-HRT组进行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两组均为囊胚移植,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NC组与G-HRT组的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G-HRT组比NC组的临床妊娠率更高(P

  • 标签: 玻璃化冷冻 囊胚移植 内膜准备方案 自然周期 降调节后人工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P<0.001;14.8%(441/297),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P<0.001;10.3%(113/332),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卵裂期胚胎 桑椹胚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分为第3日(day 3,D3)优质卵裂胚移植组(优组),D3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双优组)和囊胚移植组(囊胚组)。其中新鲜周期优组301个周期、双优组253个周期、囊胚组12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优组84个周期、双优组136个周期、囊胚组396个周期;全胚冷冻首次FET优组69个周期、囊胚组161个周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新鲜和FET周期优组、双优组、囊胚组及首次FET周期优组与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中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新鲜周期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46.18%(139/301)]、持续妊娠率[40.86%(123/301)]、多胎妊娠率[0%(0/139)]显著低于双优组[58.89%(149/253),P<0.001;52.17%(132/253),P<0.001;30.20%(45/149),P<0.001],种植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FET中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但均显著低于囊胚组[62.88%(249/396),P<0.001;63.89%(253/396),P<0.001;55.30%(219/396),P<0.001],多胎妊娠率[0%(0/27)]则显著低于双优组[20.37%(11/54),P=0.013]。首次FET优组的持续妊娠率[27.54%(19/69)]显著低于新鲜周期优组[40.86%(123/301),P=0.040],首次FET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3.35%(102/161)]、种植率[63.98%(103/161)]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囊胚组[50.39%(64/127),P=0.027;51.97%(66/127),P=0.040]。结论拮抗剂方案胚胎移植能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D3优质卵裂胚可获得与D5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而FET周期移植囊胚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单囊胚移植 单卵裂胚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6年1月19日,我院与上海肺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左移植术,由于肺脏移植的特殊性,移植肺与外界相通,肺本身防御功能破坏,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肺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1]。因此,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同种异体 术后监护 移植病人 单肺 免疫抑制剂 医院合作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意外因素导致供者造血干细胞只有正常量的一半左右,增加了移植的难度和风险。移植前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和准备工作,移植中做好预处理护理及造血干细胞输入观察和护理,移植后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患者顺利渡过骨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半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选择性胚胎移植(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eSET)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予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且年龄≤3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与解冻周期分别统计,按照移植胚胎数目,分为胚胎移植组、双胚胎移植组;按照胚胎质量,分为优质胚胎移植组、双优质胚胎移植组及优质胚胎搭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一优一非组);另外,解冻周期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再细分为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新鲜周期中,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种植率(36.22%)低于胚胎移植组(50.77%,P=0.002),而多胎妊娠率(29.86%)高于胚胎移植组(0%,P<0.001);在解冻周期中,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多胎妊娠率(30.35%)高于胚胎移植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与解冻周期优质胚胎组、双优质胚胎组及一优一非组3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2.21%)及一优一非组(6.98%,P<0.001),解冻周期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3.47%)及一优一非组(16.67%,P<0.001)。解冻周期卵裂胚组与囊胚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有1~2个优质胚胎,特别是多胎相关风险高的患者更适合行第3日移植。第3日eSET是一个能更好地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移植策略,选择优质胚胎移植或冷冻,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如形成囊胚根据评分进行冷冻。解冻移植仍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妊娠率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囊胚培养 种植率 多胎率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肺泡微石症(PAM)终末期行移植的病例,对190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PAM与肺移植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分析,讨论了PAM的诊治要点和PAM行肺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及转归,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AM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 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肝移植 肝肿瘤 劈离式肝移植 原位肝劈离 成人间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以及瘢痕憩室对行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的再生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SET的再生育妇女的临床数据,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cesarean delivery,CD)组及经阴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VD)组,根据移植胚胎的时期分成两个亚组,分别比较移植卵裂期胚胎CD1组(928例)和VD1组(928例),移植囊胚期胚胎CD2组(570例)和VD2组(480例)的妊娠结局。将CD组进一步分为憩室组和无憩室组,观察子宫瘢痕憩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无论移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期胚胎,CD组同VD组两组之间的活产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早产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VD组相比,CD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剖宫产术后无憩室患者相比,合并憩室的患者,移植囊胚期胚胎活产率下降[30.00%(12/40)比51.32%(272/530),P=0.013],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率[18.97%(11/58)比32.30%(281/870),P=0.034]和种植率[18.97%(11/58)比31.26%(272/870),P=0.049]均下降。结论采用SET策略,具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同阴道分娩史患者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并且没有增加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瘢痕憩室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推荐对瘢痕子宫患者行囊胚移植

  • 标签: 单胚胎移植 瘢痕子宫 瘢痕憩室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移植物存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55例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11.8±4.7)岁(范围:1~17岁)。17例(30.9%)为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肝,32例(58.2%)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6例(10.9%)为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受者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1.6±10.1)岁(范围:27~70岁),其中10例患者为血型不合肝移植(18.2%)。通过Student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分析移植物早期存活(术后90 d)的相关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移植物存活曲线,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早期移植物失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M(IQR)]为36.0(43.1)个月(范围:5.9~81.7个月),移植物失活13例(其中2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再次肝移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供受者血型是否相合是早期移植物存活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消化道出血史是其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5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3例(5.5%),门静脉血栓4例(7.3%),门静脉狭窄2例(3.6%),胆道系统并发症7例(12.7%),小肝综合征8例(14.5%)。结论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是影响早期移植物存活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儿童供肝 早期移植物存活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可以说呈现“爆炸式”发展,关节镜外科领域更不例外。自2000年以来我国关节镜外科事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呈现于世人面前,国内多家医院甚至是县级医院、区级医院也纷纷购置关节镜设备。一大批关节镜外科医师从事了这一先进的技术领域,完成了大量的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手术,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关节镜外科 县级医院 后交叉韧带 科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行卵胞质内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chromosomal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PGT-SR)周期94个和ICSI周期551个,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女方年龄、获卵数、平均每个卵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量(Gn/卵)、囊胚分级,以及不同性别染色体携带者与胚胎染色体嵌合的关系。结果PGT-SR周期中,因素分析显示嵌合体胚胎与年龄和精子浓度有关(P=0.01,P=0.04),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1,95% CI=1.34~8.66,P=0.01)、精子浓度(OR=0.41,95% CI=0.17~0.96,P=0.04)和不同性别的染色体易位携带(OR=2.21,95% CI=1.04~4.70,P=0.04)是胚胎嵌合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PGT-SR患者体外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现象可能与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和相互易位患者性别有关,为选择性移植嵌合胚胎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嵌合胚胎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高龄 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是否可以改善滋养细胞轻度受损的小鼠胚胎的着床。方法①将3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CsA 5 mg/k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注射后1 h、3 h、4 h、6 h、8 h、10 h、13 h、14 h、16 h、20 h鼠体内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②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 5 mg/kg,对照组相同体质量下注射同等剂量橄榄油,根据Gardner评分结合实验需要将移植胚胎分为A、B、C三类,分类后胚胎分别移植至两组小鼠子宫,于交配后(days postcoitum,dpc)5.5 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胚胎着床率及着床部位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小鼠体内CsA血药浓度在给药后6~10 h达到高峰;②B类胚胎在实验组小鼠中着床率[73.9%(34/46)]高于对照组[50.0%(23/46),P=0.018];③两组小鼠着床部位LIF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给药剂量为5 mg/kg时,CsA可以改善滋养细胞形态上存在轻度受损的小鼠胚胎的着床;CsA可能成为提高IVF成功率的潜在药物。

  • 标签: 环孢素A 胚胎着床 滋养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者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供者组(A组)及6~17岁供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肾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供者,儿童侧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