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改革经验和改革过程的规律性特点,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经验,至少蕴含了三条重要的改革规律: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二是以社会为基点实现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的良性互动;三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三条基本的改革规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改革开放 改革规律 中国经验
  • 简介: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这里所说的理论思维,既指正确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也包括运用理论的科学方法.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当然无所谓科学方法,但是如果运用理论没有科学的方法,则正确的理论会造成误解和歪曲,指导思想也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恩格斯还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2]理论思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形式和内容因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邓小平曾经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3]这里所说的动脑筋正是指的新的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说:'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4]立场、观点和方法实质上也是一个理论思维的问题.

  • 标签: 指导思想 理论思维 科学方法 理论基础 时代性 特色
  • 简介:阐述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包括阐述和平发展的内涵;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我党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条件的认知、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阐述中国要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确把握中国自身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指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和平发展道路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斗争才能实现的。

  • 标签: 习近平外交思想 和平发展 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实践存在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多样性的历史维度。首先,从理论内涵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性维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西方美学的历史性联系;其次。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历史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克服了传统实践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从主客对立的反映美学走向了主客统一的存在美学;第三,从当代西方美学发展轨迹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的思考方式与其发展进程也是一致的。因此,董学文等人认为实践存在美学缺乏历史性维度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实践观 存在论 历史性 思维方式
  • 简介:当下中国的实践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它还处在开创阶段,在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概念上,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还处在自说自话和纷争不息的状态,有鉴于此,为了推进实践哲学研究,需要做五对必要的区分:按照实践主体的不同,区分为经验的、道德的和本体的实践;当人们在本体的层面上使用实践概念的时候,由于本体预设的不同,他们的实践哲学也可区分为生存实践哲学与超验实践哲学;从实践哲学的讨论与具体的实践情境和实践行为的关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形式的实践哲学与质料的实践哲学;就一种实践理论所反思的对象是否涉及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本身,这个问题可以区分为元实践学与部门实践哲学;而就道德的实践哲学而言,我们可以按照道德的实践哲学的善恶判断标准的不同对这些道德的实践哲学进行分类,区分为结果实践哲学和动机实践哲学。

  • 标签: 实践哲学 本体的实践 超验论的实践哲学 质料的实践哲学 元实践学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是马克思、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本体论 美学
  • 简介:康德的实践理性具有宗教“祛魅”的功能。实践理性通过将宗教活动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信仰道德化。为了捍卫宗教道德,实践理性一方面反驳不适于道德意图的无信仰,诸如唯物论、无神和自由思想的不信;另一方面,实践理性又拒斥不合乎理性精神的伪信仰,譬如宿命、狂信和迷信。通过实践理性的“祛魅”,康德试图将信仰的根基重建于道德之上。

  • 标签: 实践理性 袪魅 信仰 道德 宗教
  • 简介: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德法相济,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给德治以公度,给法治以良心,才能防止德治蜕变为人治、法治蜕变为权治。当代中国,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交往实践正逐渐减少,而陌生人社会、规则社会的交往实践正日益增多,社会交往实践的变化给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机遇。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要适应社会交往实践方式的变化,分别情境,各用其所,使情不越法、法不伤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标签: 德治 法治 人治 交往实践
  • 简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条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理想信念色彩浓烈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路线,只有建立由观念到实行的长效机制,群众路线才能长期产生效用。然而,观念化问题则是阻碍群众路线得以深入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因。何以如此?关键是群众路线的规范性政治原则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并且由于其弱制度性和强精神意识性特征而容易招致权力与资本合谋并异化的抗拒。现实中确实不乏这种情况的存在。为此,必须从传统文化、理想信念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入手,建立保证其长期实行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群众路线 观念化 长效机制
  • 简介:<正>正如费希特所说:"人们将选择哪一种哲学,就看他是哪一种人。"①没有耐心因而精神短路常常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与学术视点游移不定的基本原因,一些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其实很可能仅仅是某种特殊文化时代的情绪反应,而那些通过不断更新的思潮引进产生出一知半解的所谓新学术、新思想,更似乎成了近年来中国美学界话语表意实践的生活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守也是美学思考所不得不领纳的一种圣命、一种学术美德。

  • 标签: 新实践美学 美学界 费希特 美学思考 美学范畴 审美范畴
  • 简介:德育方法是关于德育方法的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的德育方法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的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的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的方法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发展的历史必然。

  • 标签: 价值引导 实践体验 感情建构 德育方法论整合
  • 简介:韩步江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将辩证法理解为实践的抽象原则,还是理解为实践中的具体存在、要求和体现,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的关键,也是正确回答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问题的有效中介。

  • 标签: 实践辩证法 毛泽东 唯物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 大学学报
  • 简介: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难题并非天然存在,而是被某种“哲学”所造成的。西方哲学以有别于日常劳碌的神性之“看”宣告自己的诞生,宣告了智慧之爱的“理论”性,同时也宣告了哲学与实践的对立。西方哲学是“看”的隐喻化及其系统化,其典范是柏拉图的“相”。评论这类哲学的隐喻根据及其与实践的对立,可从另类与实践并无紧张关系的哲学性隐喻即“道”出发,使“相”实践的张力昭然若揭。理论既已疏离于实践,就再难回过头来统驭实践,因此“实践‘哲学”’之难便在于它不是毁坏实践,就是毁坏哲学。

  • 标签: 理论 实践 哲学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国家的政治利益问题。他认为,在冷战格局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争取与维护好国内各民族的安定团结局面,如何扩大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空间,如何妥善处理与保持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何建立与巩固好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的新社会制度,都是事关新中国政治利益的既刻不容缓而又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不少争取和维护新中国政治利益的观点与主张,逐步形成为他的国家政治利益观,并将其付诸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对其展开研究和探讨,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奋斗目标颇有益处。

  • 标签: 毛泽东 国家政治利益观 实践途径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论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时代课题,深化了对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是系统论述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 标签: 习近平 青年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正>“两点”、“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的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 标签: 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 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国有大中型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 简介:邓小平对日外交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他高度重视推动中日友好事业,认为“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大力倡导“中日友好”的同时,邓小平认为对于中日关系中的一些负面的消极因素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对日本人民讲友好,也要对日本右翼作斗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中日关系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新型外交的大框架下进行全面审视,深入研究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日关系: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中日两国领导人所作出的“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要与时俱进,要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做起。

  • 标签: 邓小平 对日外交战略思想 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