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MillardⅡ进行观察总结以推广用来常规用于矫正单唇裂。方法总结观察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所实施的单完全性唇裂修复术60例的效果。结果发现MillardⅡ对唇部外形恢复、鼻小柱偏斜,鼻翼塌陷畸形的改善较好。结论根据唇裂的特点,灵活选用MillardⅡ术,可用来矫正绝大部份唇裂及其伴有的鼻畸形。

  • 标签: 单侧唇裂 鼻畸形 修复术
  • 简介:在类似套筒冠可摘义齿基牙内、外层冠之间增加了,型圈附着体  套筒冠可摘义齿,型圈附着体可摘义齿是在基牙内层冠轴面切1/3处设计一深约0.5~0.75mm

  • 标签: 中的应用 义齿中的 体卸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骨水泥呈双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骨水泥呈双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分布组与单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骨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分布组优于单分布组。对单PKP手术骨水泥呈单病例,可行对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及双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骨桥助听和双骨导助听(一骨桥+对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佩戴ADHEAR。单骨桥及双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骨桥与双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骨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骨桥与双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骨桥植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骨桥植入和一骨桥+对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骨导助听较单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指掌固有神经背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固有动脉背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撕脱的指掌固有神经仅修复一。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与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助产对降低初产妇会阴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选择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助产方式;观察组选择改良助产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在会阴完整率、会阴切率、会阴裂伤严重程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出血量与VAS评分情况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助产对有效减少初产妇的会阴切率,降低分娩出血量与术后机体疼痛,对会阴有一定保护作用,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初产妇 改良式助产 阴侧切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康复护理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渐进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渐进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渐进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Cobb角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渐进组患者护理后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患者人群中实施渐进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青少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单肩袖修补治疗运用至双肩袖撕裂患者中时对非手术肩袖的影响。方法:截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时间范围内院内检查结果确诊为双肩袖撕裂患者,合计例数60例,分组运用双盲法原则规定,不同组别各自30例介入,对照组所加入实验患者依循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则运用单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结果:选入实验的患者经评估其肩袖撕裂疼痛度评估值不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所参与实验患者疼痛度评分展示更低(P<0.05);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受治疗后肩袖撕裂程度展示更高(P<0.05)。结论:对予以确诊的双肩袖撕裂患者运用单肩袖修补术治疗会造成非手术肩袖撕裂情况加剧,反而采取保守方式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有利于肩袖撕裂的愈合,可为临床医学提供资料参考。

  • 标签: 双侧肩袖撕裂 单侧肩袖修补 非手术侧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弹力与双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6月进行腹部手术220例需要使用腹带的病人按病室区域划分,对照组100例,采用双弹力腹带固定;试验组120例,采用单弹力腹带固定。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防止伤口敷料移位、防止伤口裂开无明显差异;2、试验组在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能更好减轻腹部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疼痛时间、有利于翻身排痰。

  • 标签: 单侧弹力 双侧弹力 腹带 应用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中采用改良的套入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中接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选取18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死亡病例,术中患者出血量为100-500mL,手术持续时间为160-260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胰瘘,另1例患者出现腹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3-24)d。结论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对胰肠吻合术中胰肠吻合进行探讨,发现改良的套入吻合具有非常好的吻合效果,在控制并发症上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胰肠吻合 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渐进康复护理在双肺结节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的双肺结节术后患者100例为,随机划分对照、观察组,前一组常规护理,后一组渐进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康复护理可促进双肺结节术后恢复进程,减轻并发症。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双侧肺结节 术后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D2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和网膜囊外D2范围内的淋巴结清扫。可是,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无论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还是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都没能为胃癌患者带来肿瘤学获益,反而徒增外科学风险。这些事实,与胃癌外科的预期乃至胃肠外科的预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胃背系膜近段(PSDM)的重新论证表明,大网膜和网膜囊不是胃背系膜,局部生理学结构(如血管、淋巴)和病理学事件(如局部淋巴转移、第五转移)只会在PSDM内,既往手术由于不认识PSDM,而将其打破,不仅仅引发过多的术中出血,更导致癌细胞从PSDM中泄漏到手术野,为复发埋下祸根。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建议进行D2范畴内的PSDM完整切除(即D2+CME),可以同步改善患者的外科学效果和肿瘤学获益。这些PSDM相关研究的结果,解决了胃癌外科、胃肠外科乃至肿瘤外科长期以来悖论和悬而未决的难题,开启了肠外系膜发现和利用的时代,由此形成的膜解剖理论,有可能使得经典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和肿瘤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得以更新和迭代升级。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胃背侧系膜近侧段
  • 简介:拇指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其中以尺副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多以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为主,日后多出现掌指关节稳定性差,用拇、食指夹物时拇指偏向桡,夹力减弱。陈旧性病例可发生拇指掌骨头向尺半脱位,并发疼痛。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拇指挫伤患者15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 拇指掌指关 手术治疗 关节稳定性 拇指挫伤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