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甲状腺单结节治疗中不同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甲状腺单结节的病患8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例。对对照组病患实施单纯结节切除手术治疗疾病,对实验组病患实施峡部及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治疗疾病。对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折。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单结节的治疗中.峡部及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单侧结节 临床分析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ack术对于双唇裂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选择30例病例,采用改良Black术.手术切口的设计以Black术为基础,在前唇设计2个“C”瓣,在两唇的唇峰及人中凹正中点设计矩形瓣.术前、术后一年检查头颅正位片,测量对比前颅底平面与上齿槽座点之交角(SNA角),以判定上颌前突畸形及外观纠正情况.软组织测量鼻唇角术前及术后一年角度.结果术前、术后一年检查头颅正位片,测量对比SNA角,可见SNA角缩小明显,软组织测量鼻唇角明显变大,双唇裂患者外观纠正满意.结论改良Black术对于双唇裂前颌骨前突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作用.关键词双唇裂;前颌骨;前突畸形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改良会阴切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80)与对照组(80),其中对照组的80例产妇采用传统的会阴切缝合术来为产妇助产,观察组的80例产妇则采用改良后的会阴切缝合术来为产妇助产。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助产方式的满意度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满意率高达9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从研究对象手术切口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相关的指标看,观察组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会阴切术可明显缩小产妇切口的角度,其切开的部位也更加靠近会阴体,对产妇会阴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妇 会阴侧切缝合术 助产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双膝均有严重病变的患者采用SBTKA还是分期的UTKA仍然是骨科领域存在争议的主要问题,两者安全性是否相当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患者既往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等或双膝同期置换等情况可能会增加TKA术后感染风险,应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可尽盆减少双同期置换,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处理,同时能为患者提供指导,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同期双侧 单侧全膝 关节置换 感染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椎间融合加单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单椎间融合加单椎弓根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其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13±0.24),ODI评分为(11.25±1.24),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6±0.89),ODI评分为(20.65±3.76)。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使用单椎间融合加单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椎间融合 单侧椎弓根固定 腰椎间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睾丸外伤后致对睾丸生精细胞损害及手术和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0只(230~250g)随机分为四组建立睾丸外伤动物模型。A组外伤模型组;B组手术组,右侧睾丸外伤6小时后手术清创;C组泼尼松干预组,外伤后给予泼尼松25mg/kg?d,连续两周;D组空白对照组。用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生精细胞凋亡程度的差异性。结果1.外伤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HE染色片可见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尤其是精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手术清创缝合组和外伤模型组比较,可见生精细胞受损减轻。而应用泼尼松组和外伤模型组比较,发现无明显抑制生精细胞减少的作用,仍出现精原细胞等生精细胞层数减少。2.透射电镜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改变,可见线粒体空泡变、髓样变、瘠断裂及凋亡小体形成等。3.外伤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可见生精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数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大鼠单睾丸挫裂伤可导致对睾丸生精细胞受损害而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细胞层数明显减少。2.早期手术清创缝合,清除失活的组织,缝合破裂的白膜可减少生精细胞的凋亡。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应用不能有效地防止生精细胞凋亡,而间质细胞的凋亡也有所增加。

  • 标签: 睾丸 外伤 凋亡 生精细胞 手术 药物干预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第二足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1.5cm~4.0cm×2.5cm。病程1h至5d。供区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I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4.5±5.0)个月。皮瓣外形逼真,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5~8(6.7±1.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9指,良8指,优良率为93.1%(27/29)。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第二足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指掌修复目的。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病人会阴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方法两组产妇均进行会阴切手术。结果两组患者伤口红肿、硬结、缝针针口处有脓性分泌物、阴道黏膜充血或有溃疡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病人会阴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受梅毒和外界细菌侵入造成伤口感染,需对梅毒病人进行红外线灯照杀毒,或者使用微波理疗,加强术前健康措施的讲解。

  • 标签: 梅毒产妇 会阴侧切术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脊柱弯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关节复位、针灸与牵引等方式改善脊柱弯的情况,减轻患者临床症状,30天为一个疗程。结论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脊柱弯程度得到大幅度改善。

  • 标签: 脊柱侧弯 腰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假体周围感染而另一假体无感染长期存活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组连续收治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另一人工关节假体长期存活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例,女5例;年龄46~75岁,平均60.7岁。其中双膝关节置换2例,双髋置换4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关节假体。结果膝、髋各1例假体周围感染经间隔体植入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二期行关节翻修术。1例膝关节和3例髋关节经过2~3次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关节周围感染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故采取间隔体取出后关节完全旷置,假体周围感染才得以治愈。结论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假体在感染持续存在情况下,另一假体可保持非感染状态下长期存活。感染假体取出时应彻底清创以防感染通过血循环播散至另一假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置钉、单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单植骨、双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植骨双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经椎弓根植骨置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指掌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0例42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掌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术中根据情况于近节或中节指体尺背或桡背设计皮瓣,皮瓣以指掌恻固有动脉背支为血供,并携带指固有神经背支重建皮瓣感觉,供区于腕前区取全厚皮皮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其中示指指端皮肤缺损14指,中指指端皮肤缺损13指,环指指端皮肤缺损10指,小指指端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6mm×18mm,最小为10mm×7mm。结果术后30例42指创面皮瓣修复及供区皮片均成活。随访3~7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3.39~6.40mm。结论指掌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舌去骨在拔除舌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骨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舌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骨刀舌去骨拔除。其截骨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骨线,以去除面和舌的骨板。记录手术成功率、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牙均顺利拔除,平均用时13.92min(6~24min)。9例(40.9%)为整体去骨拔除,6例(27.3%)为分块去骨拔除,4例(18.2%)为牙-骨连体拔除,3例(13.6%)为去骨分牙拔除。22例(100%)创口均一期愈合。2例(9.09%)出现暂时性舌神经功能障碍,1例(4.55%)出现暂时性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后,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超声骨刀舌去骨拔除舌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舌侧位 超声骨刀 舌侧去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应用在微创脊柱外科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针对压缩性骨折的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1例,行单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一组为PVP组,另一组行单穿刺经皮后后凸成形术,这一组为PKP组,最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骨水泥渗漏率和疼痛缓解率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PVP和PKP两组的疼痛缓解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骨水泥渗漏率和住院总费用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压缩性骨折的治疗,PKP和PVP都有明显疗效,两组各有优点,临床上要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来确定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微创外科;脊柱;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凸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5-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弯的X线片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这一时间段中,从我院选择60例脊柱弯X线片检查患者,对其进行全脊柱直立位、支点弯曲位和左右侧屈位X线片摄取,对脊柱弯X线片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X线片清晰的显示出这60例患者的脊柱弯的实际情况,其中颈段弯患者13例,胸段弯的患者17例,腰段弯的患者30例。术前弯角度均位于23o~158o,其中中度弯(20o~60o)43例,重度弯(>60o)17例;椎体骨质畸形13例。结论X线片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脊柱弯的情况,对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脊柱侧弯 X线片 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端封闭原位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胆囊减压后探查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决定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法采用端封闭原位胰肠(胰管与空肠浆肌层)吻合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学类型,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法进行随访,门诊随访内容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残端附近是否有积液,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孟x±s(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22例患者成功施行手术,其中17例患者采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法采用端封闭原位胰肠吻合术。2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3±37)min(228—360min),端封闭原位胰肠吻合手术时间为(13±4)min(7~22min);术中出血量为(400±207)mL(100—800mL)。平均肿瘤大小为3.69em。(0.72—1.68cm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2)d(4—7d)。21例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45±30)U/L(116~180U/L)、(136±40)U/L(105—176U/L)、(147±38)U/L(110~175U/L),术后第1、3、5天引流液淀粉酶分别为(220±56)U/L(172~289U/L)、(240±54)U/L(192—300U/L)、(245±52)U/L(190—298U/L);1例胰瘘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56U/L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封闭式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双锁定钛板和单锁定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锁定钛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锁定钛板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个月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锁定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安全性高,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情况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双侧锁定钛板 单侧锁定钛板 股骨远端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