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左侧颈部红色丘疹4年,于2012年7月16日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颈部出现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多,呈单侧分布,无疼痛和瘙痒等自觉症状。既往身体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颈部见数个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质中,呈单侧带状分布,见图1。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

  • 标签: 螺旋腺瘤 小汗腺
  • 简介:目的:了解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病期超过2年的晚期隐眭梅毒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检查,分析结果,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23例(51.11%)心脏彩色超声心动有异常发现,对照组1例(5%)有异常发现,经比较两类人群心动异常发现率有统计学差异,X2=12.64,P〈0.05。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左房扩大11例,左室扩大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7例,主动脉增宽1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例,轻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例,室间隔及左室前壁运动降低、少量心包积液、中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左室容量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例。结论: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扩大、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增宽为主,超声心动是诊断心血管梅毒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隐性梅毒 心血管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内从中医角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的证候频数,并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66篇文献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病最常见的证型为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湿和血瘀.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复杂,应重视肾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痰湿和血瘀丽种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频数统计 文献研究
  • 简介:脉管畸形是较为复杂的病种,其治疗在近年来进展迅速。针对不同类型的脉管畸形,多样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也为专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针对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PWS)可采用激光、光动力及手术治疗;静脉畸形可采用硬化、激光及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可采用介入、注射及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可采用硬化、药物及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脉管畸形,如何选择最为恰当的治疗方法是专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脉管畸形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具有终生持续生长的特性,对于病变的“去”和“留”,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评估。因此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及疗效,掌握治疗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之间的平衡,才能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

  • 标签: 脉管畸形 治疗策略 评估 毛细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淋巴管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其分布情况,并对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和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也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57%和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9.58%和19.72%。结论:HPV-16和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发生,且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 标签: HPV感染 基因型 宫颈正常组织 宫颈鳞状细胞癌 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超声心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127例SLE患者的超声心动检查资料。结果:114例(89.76%)SLE患者存在心脏损害,其中瓣膜反流发生率最高,占76.38%(97/127),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结构改变24.41%(31/127)和心包积液23.62%(30/127)。重度活动SLE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的SLE患者(X2=6.00,P〈0.05),病程≥5年的SL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SLE患者(X2=4.68,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改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超声心动显示瓣膜功能也呈现易变性,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逆转早期心血管改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