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化学类物质,能够提示人体是否存在肿瘤,并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功能的重要依据,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一般仅仅容易在胚胎组织中易于发现,正常成年人的组织中一般不会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提示恶性肿瘤发生、消退和复发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能盲目将肿瘤标志物和癌细胞情况等量齐观,还是需要做其他辅助检查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的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的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PET/CT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17日~2007年1月17日86例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并留取血清样本备用。比较PET/CT、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及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4种不同方法对NSCLC的诊断敏感性;分析SUV值(standardizeduptakevalue)和延迟相SUV对NSCLC的诊断价值;比较PET/CT与常规检查的TNM分期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中的检出率和检出分布上的差异。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C浓度辅助胸部CT评价N分期。结果:入组研究NSCLC患者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腺癌41例、鳞癌37例、混合型腺癌5例及大细胞癌3例。PET/CT和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切割活检术对NSCLC患者肺部原发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89%(78/86)、76.47%(60/86)、80%(36/45)和90%(45/50),PET/CT与胸部CT在诊断敏感性上差异显著(P=0.02)。86例NSCLC患者PET/CT初始相SUV均值为8.27±4.90,其中46例患者延迟相SUV均值为8.35±5.29,高于其初始相SUV均值7.62±4.50(P=0.003)。PET/CT对N1、N2、N3分别检出10、24、26例,合计检出率为69.77%(60/86);胸部CT/VEGF-C分别检出9、29、6例,合计53.88%(46/86),PET/CT组与CT/VEGF-C组在阳性检出率和淋巴结分布上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6和P=0.004)。本组PET/CT诊断Ⅳ期肺癌38例,与常规检查组诊断29例,两组在阳性发现率上无显著差异(P=0.211),在分布上两组差异也不显著(P=0.712)。结论:PET/CT对NSCLC原发肿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胸部CT,延迟相SUV值对SUV初始值诊断NSCLC有重要参考价值。PET/CT对NSCLC的TNM分期比常规检查分期可能对治疗帮助更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诊断
  • 简介:  前言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恶性肿瘤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 标签: 生物信息 数据库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以及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肺癌手术指征逐渐扩大,而肺癌的发病与吸烟相关,且吸烟指数与肺功能异常有明显关系,即老年人肺功能与吸烟量、烟龄、吸烟指数呈负相关。从解剖、生理的角度而言,肺切除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有效肺组织的丧失和代偿肺过度充气。由于肺的代偿能力很强,切除少量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有限,若切除范围较大,对肺功能的损害增大,且肺功能的代偿能力与年龄有显著关系,年龄愈大,代偿能力愈差。

  • 标签: 肺癌 手术 肺功能 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Adler分级法、弹性超声的弹性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ROC曲线,确定截点值,并分别计算三种超声检查手段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结果: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组63例,恶性组77例。Adler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79.29%,曲线下面积为0.84;弹性评分法的敏感度为75.32%,特异度为82.54%,准确度78.57%,曲线下面积为0.85。联合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4.44%,特异度为90.47%,准确度87.14%,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弹性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宫颈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应用后的联合分级法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宫颈癌 弹性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Bristol粪便分型(BSFS)在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发现率中的作用.方法根据BSFS对拟行结肠镜检查的640例患者进行分组,Bristol1、2型的214例患者为A组,Bristol3、4型的213例患者为B组,Bristol5~7型的213例患者为C组.A组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莫沙比利方案准备肠道,B组采用标准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C组采用减量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肠道准备质量由内镜操作医师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同时评估回盲部到达率、平均退镜时间、结肠癌的发现率、不良反应.结果A组肠道清洁程度好的比例为88.8%(190/214),B组为91.1%(194/213),C组为91.1%(194/2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回盲部到达率分别为93.9%、95.8%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镜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和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发现率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FS可以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的发现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道准备质量 Bristol分型 结肠癌
  • 简介:医学在进步,癌症死亡率大大降低的同时,癌症仍然是对健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罹患癌症的原因、防癌的办法都没有解决,而且还有不少癌,生存率很低。能治愈癌症,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其它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都是轰动的新闻材料,都特别能吸引人的眼球。一方面医学研究把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有一些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制造着故事,有些近似神话,不但“挖掘”出诸多偏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还包括稀奇古怪的方法,对沾点边的动物试验,或试管内的试验,

  • 标签: 治癌 癌症死亡率 信息 医学研究 动物试验 祖传秘方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作为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生活质量是现今临床研究广泛关注的热点。评价肺癌质量的方法及量表众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肺癌生活质量量表的各自特点,并对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全面详尽地对肺癌生活质量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提出几点经验体会,希望对临床实践中科学、正确地运用生活质量量表有所裨益。

  • 标签: 肺癌 生活质量 量表 评估
  • 简介: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2013年6月26日,国外记者报道了绿色和平组织对我国中药的调查报告,称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且残留农药种类和残留量惊人!继而又传出在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英国在内的七个国家购自中国的菊花、枸杞、金银花、百合、三七、

  • 标签: 中药质量 常用中药材 云南白药 农药残留 残留农药 同仁堂
  • 简介:1.质量控制的必要性X-刀是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用小野集束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病变。从早期的治疗脑静脉畸形(AVM)等良性病变扩展到治疗小体积的恶性肿瘤。由于它不开颅也能治疗颅内病变,因此,受广大患者和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X-刀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技术 X刀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究TXNIP的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甲基化CpG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获得TXNIP基因3′UTR多态性和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相关软件获得TXNIP启动子区序列,预测甲基化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部位。结果TXNIP基因3′UTR多态性位点rs7211、rs7212和rs4755的不同基因型与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序列中甲基化CpG岛位于1763—1943bp处。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 标签: TXNIP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区 甲基化 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对65岁以上的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对我院94例≥65岁的老年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其中辅助组38例,姑息组56例。在化疗前、化疗第3个周期后分别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全体患者化疗3个周期后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恶心呕吐、便秘的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加重评分增高,但疼痛减轻评分下降(P〈0.05);5项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其他症状(疲乏、睡眠、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泻、经济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与化疗前相比,辅助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的症状加重(P〈0.05)。姑息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症状明显加重、但疼痛减轻(P〈0.05)。在化疗前后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均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别。化疗后辅助化疗组与姑息化疗组相比,姑息组在疼痛、便秘症状和经济困难的评分明显高于辅助组,姑息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辅助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的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受化疗的影响较小,化疗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疼痛减轻,总体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卡氏行为状态评分不能全面反映患者化疗时的生活质量,QLQ-C30(V3.0)中文版评估量表对中国老年肿瘤患者测评生活质量优于卡氏行为状态评分。

  • 标签: 老年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化疗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探讨及分析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分析睡眠不良(PSQI≥7)和睡眠良好(PSQI<7)的情况;对PSQI≥7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并观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睡眠不良者141人,占70.5%,PSOI评分为11.62±2.17,睡眠良好者59人,占29.5%,PSOI评分为3.54±1.16,两组的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睡眠不良者采用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OI评分为9.41±2.03,与未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及噪音是影响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肿瘤患者 睡眠障碍 干预性护理
  • 简介: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及PBL教学法、重视双语教学及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和应用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妇科肿瘤 教学改革 临床教学质量
  • 简介:随着对盆腔解剖和直肠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保留肛门,保肛手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最常用的术式。高质量的手术需要同时在肿瘤学和功能学方面使患者受益,因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需兼顾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原则、安全的远切缘和环周切缘是保证肿瘤学效果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而保留更多的肛门括约肌以及术中对盆腔植物神经的保护则是改善术后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癌未复发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UW-QOL简体中文第4版对放疗后未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增加了3个专项问题:耳部症状、视力、鼻部症状。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生存质量(QOL)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QOL总分高于其他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耳部症状、咀嚼及鼻部症状4项得分较低。QOL的时间趋势是呈下降后上升变化,治疗后第5~9年得分较低,以第7年为最低。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未复发患者的QOL不受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影响。QOL得分最低的项目所对应的器官均在放疗照射野的覆盖范围。

  • 标签: 鼻咽癌 生存质量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