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病理活检病理诊断是所有肿瘤确诊的唯一标准,也是诊断的金标准,是由病理科医生根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作出的判断。有时候肿瘤细胞伪装得很好或者分化很差,单凭形态不足以让医生辨别是什么类型的癌,还需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来辅助判断,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原理。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肿瘤细胞 病理诊断 细胞形态 病理活检 辅助判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Adler分级法、弹性超声的弹性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ROC曲线,确定截点值,并分别计算三种超声检查手段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结果: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组63例,恶性组77例。Adler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79.29%,曲线下面积为0.84;弹性评分法的敏感度为75.32%,特异度为82.54%,准确度78.57%,曲线下面积为0.85。联合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4.44%,特异度为90.47%,准确度87.14%,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弹性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宫颈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应用后的联合分级法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宫颈癌 弹性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Bristol粪便分型(BSFS)在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发现率中的作用.方法根据BSFS对拟行结肠镜检查的640例患者进行分组,Bristol1、2型的214例患者为A组,Bristol3、4型的213例患者为B组,Bristol5~7型的213例患者为C组.A组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莫沙比利方案准备肠道,B组采用标准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C组采用减量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肠道准备质量由内镜操作医师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同时评估回盲部到达率、平均退镜时间、结肠癌的发现率、不良反应.结果A组肠道清洁程度好的比例为88.8%(190/214),B组为91.1%(194/213),C组为91.1%(194/2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回盲部到达率分别为93.9%、95.8%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镜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和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发现率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FS可以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的发现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道准备质量 Bristol分型 结肠癌
  •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 标签: 肺肿瘤 知信行干预 术后疼痛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 标签: 胃癌 化疗 营养状况 化疗不良反应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行同期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50mg,每天1次,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28d1次,持续3年).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3年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癌症状评分表(EPIC)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3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67±1.68)ml/s和(11.03±0.9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EPI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5%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理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同期放疗 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从生存质量的角度比较永久性造口及手术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全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内、手术后第1、3、6月采用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生存质量数据采集。最终共65例患者完成了全部四次量表调查.其中造口组23例.无造口组42例。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同一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对造口组与无造口组组内手术前、术后4个时间点的各领域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造口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角色功能(P=0.020)与总健康状况(P=0.025),3个月时的性功能(P=0.045)显著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造口组在3个症状领域:失眠(P=0.048),便秘(P〈0.001)与腹泻(P=0.007)的生存质量优于无造口组。结论在术后3个月内.无造口组的生存质量略优于造口组。术后6个月时.保肛患者比造口患者受到了更多排便相关症状的困扰。无论造口与否.术后1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在各时间点中都是最差的.术后1到6个月的生存质量均能逐渐恢复。

  • 标签: 直肠癌 保肛 造VI 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MVV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