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临床病症,该病症因为其严重性与复杂性,对患者造成了很大困扰,关于其护理方式也因此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就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问题,从基本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基本的探讨,希望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方面的了解。

  • 标签: 心力衰竭 护理 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及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各5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对照组优良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51.28±1.12)分、(8.37±0.33)分和(51.25±1.15)分、(8.40±0.40)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91.42±1.08)分、疼痛评分(1.12±0.15)分,对照组Lysholm评分(82.10±1.10)分、疼痛评分(2.34±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更高,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0-25岁儿童早期发展不同干预方式对促进正常婴幼儿智能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自愿参加早期发展指导的0-3月正常足月儿150例为实验组,分为直接干预组、间接干预组、综合干预组三组,每组50人;同期在我院出生并在我科定期体的正常足月儿5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前后应用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智能测查,2-25岁时进行儿童行为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实验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在以上4个年龄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直接干预组与间接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综合干预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持续存在。2-25岁时行为偏差的发生率在直接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间接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干预和直接干预均可以促进正常婴幼儿的智能发展,而综合干预的作用更为明显。间接干预或综合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儿童行为偏差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发展 直接干预 间接干预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及母乳喂养时间、并发症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及母乳喂养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评分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33%较对照组16.67%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患者行安全护理干预的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86例患者(2015-2016年),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行安全护理的实验组,每组43例。对比两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1%。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相对于既往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安全护理更符合呼吸内科患者所需,建议普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安全护理 常规护理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源性上颌窦炎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从我市口腔医院选取近一年来接收的77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资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35人,第二组42人,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柯陆手术,第二组患者采取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通过患者窦前壁开窗,来明确引起病变的具体位置,并在检查的同时对牙齿周边的病变粘膜进行消融。最后对采用这两种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回馈观察,得出结论第一组采用柯陆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天,经术后治疗有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侧上颌牙齿酸痛现象,并有23例患者表示术后侧面部麻木,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术后面部肿胀的想象。第二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6天,经过手术后对患者的追踪回访,基本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在手术一年后上述77位患者进行复查,第一组患者中有15为鼻道窦口引流不通畅,第二组患者鼻道窦口引流完全通畅。得出结论为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柯陆手术在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炎 柯陆手术 等离子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宗旨是研究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的对象是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的100名呼吸内科的患者,并将其依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护理组人数分别为50人,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式,护理组患者使用安全的护理方式,通过实际实验数据分析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象组明显具有优势。结论采用安全的护理模式在呼吸科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能够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具有一定医学先进性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安全护理 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免疫性不强,患上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对于一些以手术形式进行治疗的老年疾病,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需要慎重地选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为此,本研究结合当前临床医学的实际情况,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患者 麻醉方式 麻醉药物 选择 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意义,对106例肛周脓肿行一期手术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期。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治愈98例,形成肛瘘6例,再次形成脓肿2例。1年后回访无肛门畸形,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显示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好。减少了肛瘘形成,治愈率明显提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研究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参照组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方式分娩,研究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方式分娩,评估两组产妇的平均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子宫切口撕裂、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更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体重以及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方式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以及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新生儿体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减少产后24h出血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 研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生活方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的47例脂肪肝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基础生活方式护理,研究组增加综合性生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综合性生活方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肝功能指标,增加他们对脂肪肝的认知度,改善生活方式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高位肛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排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明显,更利于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位肛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护士晨间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方式设计急诊护理晨间交班表格,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护理交班流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从使用前的24.67%下降到5.33%;医护人员对年轻护士交班现状的满意度从使用前的70.60%上升到85.41%,交班时间从使用前的21.33±5.32分下降到15.71±4.45分。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可规范急诊护理人员交班的流程,促进患者安全,提高急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使下一接班护士更加清楚病人的病情,及时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避免遗漏事情的发生。

  • 标签: SBAR 沟通方式 急诊护士 晨间交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肝段病变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结石残留、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5.5%,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8.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在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基础上,将病变肝段切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段病变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患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个50人小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再用常规护理方式与优质护理方式。结果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方式的病人组的满意度调查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为P<0.05,具有意义。对观察组进行护理中通过适当的干预策略,最终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提供有主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将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以及生存的质量,有效的讲不良事态的发生进行了控制,加速了病人康复出院的时间,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方式及施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儿科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常规模式,观察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防范模式。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儿科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科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实施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防范风险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维护护患关系。

  • 标签: 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防范方式 施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发挥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8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麻醉手段的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总麻醉优良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手术中,联合组心率、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不同心肺复苏初期气道开放方式的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对两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治疗总有效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成人工通气时间等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值<0.05,统计学分析有对比意义。结论将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应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心肺复苏 气道开放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手术中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中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否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损伤。通过217例分别使用超声刀行或传统方法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比较两者在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情况,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监测PTH及血钙。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避免手术后PTH及血钙正常者100例,暂时性低血钙23例,发生率29.74%,其中双侧腺叶甲状腺全切除术19例,一侧腺叶切除术加对侧次全切除术32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0例,一侧腺叶切除术加对侧部分切除术5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使用超声刀组84例,术后8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传统手术组63例,术后15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越大,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的比率越高。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中合理利用超声刀有助于保护甲状旁腺血供,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影响分析 甲状旁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