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先生:读贵刊2009年12期《与鲁迅同行的民族教育家伍仲文》一文,受益良多。但该文云“1913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视学规程》”,这说法不妥,当时并没有国民政府。

  • 标签: 书简 学术 国民政府 2009年 教育家 教育部
  • 简介:辛亥革命前一年,苏州吴江费家的一个孩子出世了,他出世的这一天是农历十月一日,民间的鬼节。鬼节里出生并长大的孩子,叫费孝通。八十多年后,费孝通回忆少年经历时不无幽默写道:"我从小性情恶劣,经常寻事哭闹,曾经从堂户满地滚过天井,后来成了我在家属圈子里

  • 标签: 费孝通 学术道路 中国社会人类学 学术生命 马林诺斯基 学术生涯
  • 简介:这是一个既很普通又颇为滑稽的讨论会。说普通,是说这类会司空见惯,每次领导讲话之后,都要按惯例讨论一番,这次也不例外。说滑稽,是说这次参加讨论之人,都没有听全领导讲话,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姗姗来迟,有的中途溜号,有的酣然入梦,有的同邻座一直交谈甚欢,有的搞副业看文件修改自己的讲话稿。这种情况也不是个别现象,在众多的讨论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 标签: 讨论会 讲话稿 领导讲话 滑稽 多种多样 普通
  • 简介:“哈哈哈——”还没见到人影,皮弟那爽朗的笑声就进了海盗的耳朵里。“笑得那么开心,肯定是碰到有意思的事了。”海盗非常好奇,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皮弟身边,开始了一连串的“审问”。

  • 标签: 大讨论 身材 地球 海盗 好奇
  • 简介:早上我和女儿在公园散步人工湖上漂浮着几条死鱼女儿一脸稚嫩地问我鱼儿为什么会死啊?我说,可能是天气、水质、人为——女儿似懂非懂

  • 标签: 女儿 人工湖
  • 简介:<正>1972—73年间,正当大陆文坛处于没有百花齐放的沉寂,台湾岛上却因王文兴长篇小说《家变》而热闹一时。刊发《家变》的《中外文学》为《家变》组织过专门座谈会,《书评书目》也发表专文。台湾批评者、作家如颜元叔、欧阳子、张汉良、隐地、李宽宏、关云、杨志南等话说《家变》,褒贬不一。时隔15年之后,大陆有了《家变》版本。也许是旧书新版的时差或许是大陆评论的倾向,或许是别的什么因素,使《家变》在大陆文坛出版没有引起轰

  • 标签: 大陆 评论者 台湾岛 作品 艺术感觉 现实主义
  • 简介:今年五月.我在博客网上发表《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堕落》一文,引起了反响,在这篇文章里我开宗明义地认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堕落,以《红楼梦》为标志。一是一些红学家没有把时间花在红楼梦文本分析上,而是过多地花在考据上,这是一种学术误导,超越文学形象地去研究林黛玉、秦可卿身世是一种学术无聊,是一种精神上的包二奶.

  • 标签: 学术批评 刘心武 中国知识分子 “包二奶” 《红楼梦》 中国文化
  • 简介:为了适应当今研究界把郭沫若放到更繁复的中西文化的广阔背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研究的迫切需要,王锦厚、伍加伦、肖斌如等同志继《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后,又编成了《郭沫若学术佚文集》。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王锦厚 加伦 序跋集 文化工作委员会 方函
  • 简介: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人们常常把他比为歌德,的确他是中国的歌德。二十世纪初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搏击中,郭沫若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异军突起,驰骋文坛,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兴起,建功立业。鲁迅逝世后,他成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在中国思想文化阵地上继续鏖战半个多世纪,其活动的领域之广,接触的人事之多,产生的影响之大,这足以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独具一格的高峰。中外文化史上能够与他媲美的实不多见啊!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鲁迅逝世 文化巨人 百科全书式 中国文化史 中外文化
  • 简介:1937年,15岁的路翎一路流亡来到四川,第二年秋天,辗转到合川文庙-濮岩寺国立二中继续学业,从此与合川结下了下解之缘。但是,在今天的文学史教科书里,我们经常读到的是路翎与"七月派小说"传统的关系,与中国抗战文学的关系,或者与"财主儿女们"的故乡苏州的关系,"合川"却很少被论及。这有意无意的忽视,不好说成是文学通史"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惯例",其中很

  • 标签: 路翎小说 合川 民族复兴 地域文化 文学史 四川社会
  • 简介:关于“朦胧诗”和“三个崛起”的讨论中,1983年10月举行的“重庆诗歌讨论会”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事件。在当时的诗学争论中,“重庆诗会”不但把诗学讨论由争鸣推向了批判,也推向了艺术、学术之外,而且可以说是这场诗学讨论的“终结”。

  • 标签: 重庆诗歌 讨论会 “终结” 朦胧诗 诗学
  • 简介:吴宓先生是一位在文学创作和中外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具有多方面杰出成就的学者,我们以前对他却了解得非常不够。他的著作长期被湮没,没有整理出版,我们这一代人中认真读过吴宓著作的人很少,更不必说仔细的钻研。因此对他的学术思想,我们的认识不但模糊不清,而且有不少误解和偏见,仿佛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真的并没有什么地位,可以略而不提,甚且接受、沿袭既有的一些观点,就先人为主地把他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等等。文化大革命中,吴宓先生和许多老学者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术史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术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怀旧不应该属于年轻人。事业未成,何事可怀?事业已立,何须再怀?但是,对于年轻的学人来说,“怀旧”是一项和学术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它让年轻的学人得到慰藉、鼓励和前进的力量,也让年轻的学人找到重新出发的灵感和勇气。学术的怀旧不是美化历史的细节,它是一次次历史细节的复活,更是一次次对历史重新的阐述。

  • 标签: 学术研究 二十世纪 历史细节 年轻人 怀旧 事业
  • 简介:学术与商品联系起来,是要招人骂的.但如果仔细研判一番学术成果的供给条件,便会发现把它看做一类特殊商品,大抵是讲得通的.

  • 标签: 供应需求 商品供应 学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