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词汇系统是现代汉语中最丰富的部分,并且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类固定短语则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处于单词和成语之间。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X巴巴”格式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使用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同时,语言随着社会共同变化,语言的发展反应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 标签: X巴巴 句法功能 语义分析
  • 简介: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对对称格式作出解释.对称格式与非对称格式对比,在语义和句法上表现出许多特殊性,这是因为,从完型心理学上讲,对称格式是一种完型结构,是一个整体;对称格式整体意义具有数量特征并含有夸张色彩,其认知基础是对不确定的主观量的临摹.

  • 标签: 对称格式 语义 句法 汉语语法
  • 简介:<正>矛盾辞格,是指将词汇意义相对立、相矛盾的反义词、反义短语、反义句子置于一处,构成或联合结构、或偏正结构、或主谓结构、或转折复句的反义聚合,造成一种字面的不合逻辑的修辞方法。矛盾辞格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反义聚合的灵活

  • 标签: 反义聚合 转折复句 主谓结构 不合逻辑 形容词 否定词
  • 简介:语言亲属关系的研究长期局限于同源词这一过分狭小的领域。语法的同源研究注意不够。本文讨论藏汉述补结构。

  • 标签: 藏汉语 述补结构 同源格式
  • 简介:本文讨论的"V地V"格式是"及物动词+地+动词或动词结构"的格式。这是现代汉语里一种相当特殊的格式。本文用较多的语言事实对这一格式进行描写。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状位V;二、述位V;三、"V地V"和"用V的NV";四、"V地V"和"VOV"。文章末尾有个结语。

  • 标签: 现代汉语 不及物动词 动词结构 述位 格式 行为动词
  • 简介:摘要“X哭(爆)了”格式在网络上兴起并广泛流行于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述程式结构。“X”作述语。“哭(爆)了”作程度补语。本文首先分析了“X哭(爆)了”与“X1哭(爆)了”格式的不同。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探析“X哭(爆)了”格式流行起来的原因。

  • 标签: X哭(爆)了 流行机制
  • 简介:本文讨论汉语方言里与普通话包含“得”字的补语有关的格式,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所谓“虚补语”(如北京话的“了”liao,也叫做“傀儡补语”)。第1节先考察方言里充当虚补语的形式及其用法,第2节则描写由虚补语构成的可能式的一些特殊格式,如“写不了那么好”(普通话)、“带不了米”(河北冀州话)等。

  • 标签: “得” 虚补语 补语结构 方言类型学 划分参项
  • 简介: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标补词),其语法功能是使N的所指获得一定的有定性。这一论断不仅能够对现代汉语中"他+N"和"N+他"两种格式何以在句法分布和表达功能两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还能够对"他+N"格式中的"他"在虚化为标补词以后仍表强调语气做出有效解释。

  • 标签: 东汉至唐五代 “他+N” 语法功能 定冠词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构式化理据看,构式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构式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构式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构式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摘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经营者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从国企目前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经验做法,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路,旨在为人力资源开发框架思路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 框架 思路
  • 简介:基于含义传播的立场,社会符号学在信息价值的视野中详尽关注视觉文本的结构,总结出简明并易于应用的视觉文本信息价值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基本维度:体现着“既有一新近”含义关系的左右维度,蕴含着“理想一现实”含义关系的上下维度,暗示着“中心一边缘”含义关系的内外维度。每一复杂视觉文本的结构都是三项基本维度特定形式的整合,以便传播特定的含义。因此信息价值分析框架的实际应用应当避免简单化。

  • 标签: 社会符号学 信息价值 视觉文本
  • 简介:提要:从皮尔斯(C.S.Peirce)提出像似符号的概念以来,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符号系统在极大程度上建立在像似的一些类型上。但是我们越是看到类比表意扩展它的领域,就越是认识到一个物理对象跟第二个对象或一个精神实体的局部连接这种简单关系的概念是不充分的。换句话说,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设想的符号理论更完善,但这个理论由于其本身的定义,关注一个受限的领域,绝对不会包括依赖类比联系的符号领域。这篇文章旨在展示索绪尔模式如何更完美地充当一个一般重述的起点,包括在类比基础上的符号。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新古典主义”:一种创新的符号学理论,能够在我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上连接最新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 类比 社会符号学 符号系统 精神实体
  • 简介:准定语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具有形义错配性、与动词拷贝句的内在关联性、歧义性、非强制性及参数变异性等5种特征,其中以形义错配性最为突出,因而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文章在分布式形态学理论框架下,通过"特征拷贝"和"特征引入"等句法后操作对由句法推导而来的结构进行修饰性调整,从而较好地统一解释准定语句的上述特征。这一分析在理论上更加自然,无需特设结构层次,与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词汇阵列、语段推导等主流思想保持了一致。

  • 标签: 准定语 分布式形态学 形义错配 特征拷贝 特征引入
  • 简介:本文着重回顾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语音标准形成与确立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探讨有关普通话语音标准确立过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试图提出普通话语音标准立体框架的总体构建设想,初步探讨这个框架的确立原则。

  • 标签: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 普通话语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