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所要探讨的"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是指就民事纠纷而言,法院对哪些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拥有处理和裁决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院对民事案件的主管问题。近年来,对于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制度的反思与研究逐步进入学者视野,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制度基本原理

  • 标签: 司法解决 民事审判 民事案件 民事纠纷 宪法解释 诉讼功能
  • 简介:我国法院的法官是以法律规定为大前提,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得出作为结论的裁判。司法三段论为裁判的作出提供一个大的框架,法官的各种裁判思维都应当在此框架内运行。合法性、正义性、社会效果、司法政策和利益考量等影响法官作出裁判的因素,通过影响法官选择不同的大前提,判断涵摄能否形成及小前提能否得到证明等环节来影响裁判。建立并完善心证公开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法官的整体水平,有助于规制法官的主观因素,克服司法三段论的局限性,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 标签: 法院裁判 司法三段论 自由裁量 影响因素
  • 简介:国内许多学科的研究中,存在某种空泛化、概念化研究的倾向,往往不能立根于对具体规则、制度的解读,因而无法保证研究的针对性;与此相对应,在解读具体材料时又缺乏对原理的追问,因而往往不能透彻地领悟规则背后的缘由及其操作方法。笔者从事反垄断法研究20年来最重要的体会是:必须

  • 标签: 中技术 依托融合 原理依托
  • 简介:三审制最初的出现更多的是基于对审判经验的总结,尚没有考虑到该制度背后所蕴涵的法学原理,而现代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应当富有理性.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各国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都体现了对价值平衡原理、权力制约原理、功能分化原理和权利救济原理的遵循.

  • 标签: 第三审程序 诉讼价值 权力制约 权利救济
  • 简介:行政行为效力理论已经舶来多年,面对现实中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却始终回应乏力,如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问题、妨害公务的认定问题、公定力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以及执行力与诉讼期间是否停止执行问题等,既有的理论很难给出融贯的解释。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重要使命是作为沟通行政行为与法治系统的桥梁,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方能为相关实践提供可能的指导。

  • 标签: 行政行为效力 行政法治 行政自我确信 行政自我负担
  • 简介:<正>引言"必需设备原理"的提出和应用与各国反垄断法有关企业滥用必需设备的优势限制竞争行为直接相关,市场竞争中拥有必需设备的企业在有充分可能提供设备的条件下仍拒绝给竞争企业提供该设备时,就可能符合了法律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条件。欧盟、美国等国家反垄断法实施中关于"必需设备理论"的讨论及其变化,以及在该原理实施中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在即,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

  • 标签: 市场支配地位 限制竞争行为 设备原理 竞争法 知识产权滥用 滥用行为
  • 简介:调解是法官与当事人进行心理博弈的过程,在调解实践中,因调解程序和方法运用失当而导致调解效率不高、社会效果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与调解人员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盲区有关。调解效率和效果从哪里来?要从科学中来。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文化资源,是值得我们充分研究、掌握和利用的。法官在调解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性手段,逐步掌握当事人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促使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民事诉讼调解 心理学 调解方法 技巧
  • 简介:在法律实践中,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属于构成犯罪要件的事实与案件的其他事实的区别,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重罪与轻罪的界限,以利于准确定性,适当量刊。

  • 标签: 定性 量刑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放火罪 保险诈骗罪
  • 简介:德国发达的辩护律师阅卷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控辩平衡。相比较而言,我国辩护律师阅卷制度明显滞后,特别是辩护律师享有的阅卷权不充足,保障性不强,造成了控辩失衡的局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先进做法,充实和完善我国的辩护律师阅卷权,以矫正控辩失衡,达到控辩平衡。

  • 标签: 辩护律师 阅卷权 控辩平衡
  • 简介: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精细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要用已经提炼出的经济法的若干基本原理作为分析工具,解决经济法分论所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经济法的差异性原理是极为有用的经济法原理之一。在金融法领域,该原理有助于破解我国当前金融法中诸如科技金融的市场准入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新三板市场制度改革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在经济法其他领域,经济法的差异性原理也可以有所作为。

  • 标签: 经济法原理 差异性原理 金融法 规则经济法
  •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私法的超国家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此的思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者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欧盟的法的超国家化实践和其他实践,并特别对欧洲的统一化道路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效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作者对私法超国家化的原理作了论述。最后作者总结了欧共体法模式的优点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国家 国家化 买卖法 内国法 法超 货物所有权
  • 简介:<正>该书是联系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犯罪论体系与基本原理的专著。作者以其丰富的学识、缜密的逻辑思考,构筑了我国新的犯罪论体系,摒弃了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对我国现行犯罪论体系的影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刑法理论与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全书洋洋40余万言,一气呵成,其新颖的特点、严谨的论述、朴实的文风,无不令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刑法学 刑法理论 有机结合 刑事立法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法医在活体检验实践中所遇到的损伤是复杂多样的,譬如:鼻骨线形骨折又无明显移位;耳廓缺损未达到轻伤标准:牙齿脱落或折断1颗的;一节指骨线形骨折的“不含第2至5指末节”;一处肋骨线形骨折又无明显移位等等。诸如这些损伤,倘若有两三种同时出现在—个被鉴定人的身上,那么应该如何来综合评定?目前尚无一种比较客观与科学的方法可以运用。

  • 标签: 伤情达标量化 质化原理 法医 鉴定人
  • 简介:《立法法》第25、44、58条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存在若干缺陷.人们主要对“公布”是“签署”(法律性概念),还是“刊登”社会通用性概念)表见不一,而这两者本质上都是拟制的.法律公布是一种拟制,一种制度性事实,应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和价值观的制约.法律公布的成功运作要综合民主动力、限度认识、效益衡量、程序安排、媒介选择等因素.在法律的纸面时代,将报纸刊登而不是长官签署、网络转载视为公布更合理.《立法法》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应区分签署与刊登,明确法定载体,明确接收者,精确用语.

  • 标签: 《立法法》法律公布 签署 刊登 法律拟制 制度完善
  • 简介:<正>现代意义上的控辩平衡思想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其既是正当程序模式和控辩式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正当程序模式和控辩式诉讼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整体上以抗辩式程序为导向,实行了控辩平等对抗,但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控辩双方仍不对等,控辩失衡现象严

  • 标签: 刑事审判 检察机关 控辩双方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制度 法律监督
  • 简介:民事执行与民事审判间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现阶段,应当在维护民事执行与审判共通性的基础上,侧重民事执行与审判的差异性,并以此指导具体民事执行制度的构建,从而做到民事执行权与民事审判权的分离、民事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分离、民事执行主体与民事审判主体的分离,并编纂单行的民事执行法典。

  • 标签: 审执分离 民事执行权 民事审判权 执行主体
  • 简介:在我国当前司法环境下,量刑建议制度的提倡与践行不仅可以从程序维度规范审判机关的量刑裁判权,同时也能促进公诉权的精密化,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但该制度的试点与发展也面临着体制与机制上的双重拷问,即司法体制上容易滋生检法冲突,工作机制上也与现行检察机制改革有诸多不协调之处。为减缓痹症、深化改革,未来中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完善,应完成以下逻辑转换:制约重点,从自由心证到量刑裁断;适用范围,从简单案件到争议案件;启动主体,从领导决议到主诉决定;建议方式,从概括确定到相对确定;程序参与,从检法合意到量刑辩论。

  • 标签: 量刑建议 运行原理 裁量空间 实践疑难 逻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