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阿普替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12 月至 2019年 7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2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普替静脉栓治疗, 11 例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11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能力、神经缺损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ADL评分、 NIHS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 %,对照组为 81.82 %,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 阿普替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患者阿替普静脉栓治疗中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7例阿替普静脉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日常生理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管理 急性脑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患阿替普静脉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时间2018年6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包括TNF-α、NO,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常规疗法+阿替普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辅助阿替普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5日我院所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阿替普静脉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再通率为75.47 %;观察组再通率为 98.11%。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辅助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安全性强,能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该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的研究主体均为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8名患者进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瑞替普静脉栓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栓治疗方案,经治疗后对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估无差异,但经过治疗1日和14日后,研究组评分分别为(11.48±7.59)和(6.96±4.83),优于对照组的(19.08±7.39)和(14.77±4.46);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治疗效果为97.0%,对照组为85.2%,以上指标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

  • 标签: 瑞替普酶 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实施阿替普早期静脉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以提高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为任务导向,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调查后确认符合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标准,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每组38例,一组为对照组,可应用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从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中仅有2例治疗无效,而对照组中则有8例治疗无效,对比后发现应用阿替普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更优,(P<0.05)。其次,通过NIHSS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取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早期静脉栓治疗有良好疗效,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降低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标签: 急性期脑梗塞 阿替普酶 早期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替普静脉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录入的入院信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45.43±3.27)岁,对其采取的是尿激酶静脉栓治疗方法;观察组33例平均年龄(43.87±6.46)岁,对其采取的是阿替普静脉栓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比较患者的栓效果。结果:在接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替普静脉栓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治疗总有效率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有效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静脉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完善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开展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就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结局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治疗24h、2周等阶段研究组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结局评定示研究组临床结局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阿替普静脉栓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结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重症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病人实施阿替普静脉栓在临床上对APTT及FIB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至2022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对这60例病人进行分组,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的30例病人提供常规治疗,乙组30例则采用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对两组病人治疗后24小时的APTT及FIB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甲组病人治疗后24小时凝血功能水平均高于乙组且PT水平甲组显低;甲组病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比乙组病人慢,P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APTT及FIB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与阿替普静脉栓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就诊的62例脑梗塞患者研究,医学观察始于2021年3月止于2022年3月,以双盲法均分为Ⅰ组(31例,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和Ⅱ组(31例,阿替普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Ⅱ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Ⅰ组(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使用阿替普静脉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塞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尿激酶治疗,实验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总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治疗后30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

  • 标签: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与阿替普静脉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参考组,BI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受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中的通信传输领域目前主流的传输技术依托于光纤传输网络。但是由于光纤的物理特性使其不能像导线一样随意调整长度,柜内余缆布放及调整困难,缠绕好的光纤卷受到挤压等外力损伤会造成光信号衰弱,影响系统正常传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现状进行创新性通用化改造设计,研制出光缆尾分离式隐形自动可伸缩盘装置,实现在现有机柜中灵活的搭配或加装该装置,使机柜内看不到多余的尾,外观长期保持整齐美观规范,尾调整更换方便快捷。

  • 标签: 尾纤 隐形 伸缩 盘纤装置 研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收治的ACI患者中选取96例,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8例,于患者发病3h内给予rt-PA静脉栓治疗为试验组,于患者发病后3~4.5h内治疗为参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ACI患者在发病3h内给予rt-PA静脉栓治疗疗效更佳,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欧洲卒中神经缺失标准量表(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ES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间2周治疗时间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究简化的静滴rt-PA治疗标准流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静滴rt-PA治疗比例仍较低(1%~3%),其中一种解释归咎于既往治疗的合理标准。NINDS治疗标准的循证证据较少,而大多医疗中心甚至应用较原先研究更严格的标准。我们认为rt—PA治疗比例可通过简化治疗规范疗程而提高,并获得可观的获益。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标准 静滴 急性卒中 RT-PA 循证证据
  •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共40例;实验组采用瑞通立进行治疗,共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以及14d的神经功能,栓后0.5h、1h、1.5h的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d、7d以及14d,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栓后0.5h、1h、1.5h两组的BI指数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1.36%VS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是颅内出血的风险明显的增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塞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探讨卡托普利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95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42例)和卡托普利组(B组,53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相关结果。治疗后卡托普利组FBG、FINS、HbA1c、TG、PAI-1明显下降(P<0.01),HDL-C、ISI显著升高(P<0.01),t-PA无明显变化,且PAI-1与FINS、TG呈正相关r=0.437,r=0.34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552,P<0.01);安慰剂组各参数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卡托普利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PAI-1。

  • 标签: 卡托普利 糖尿病-2型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