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访1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ACS患者,按照既往是否存在IS病史分为IS组(127例)和非IS组(493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随访1年记录两组的MACCE情况,并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20例患者,男性334例(53.9%),平均年龄为(64.7±18.6)岁。IS组和非IS组的年龄、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陈旧心肌梗死、收缩压、心率、ACS类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和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均有显著差别(均为P<0.05),且IS组的GRACE评分明显高于非IS组(P<0.05)。平均随访(11.4±2.3)个月,失访59例(9.5%)。IS组的因心力衰竭住院(15.2%比7.7%)、脑卒中(8.6%比3.1%)和MACCE发生率(38.6%比22.5%)均显著高于非IS组(均为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IS病史(HR=1.683,95%CI:1.127~2.531)、高血压(HR=1.802,95%CI:1.304~2.490)、糖尿病(HR=2.158,95%CI:1.127~4.132)、年龄≥65岁(HR=1.662,95%CI:1.103~2.504)和LVEF≤50%(HR=2.584,95%CI:1.591~4.197)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IS合并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差,MACCE发生率高,IS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年龄≥65岁和LVEF≤50%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出血转化(H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接受rt-PA溶栓的173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46例)和非HT组(12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量指数(BMI)、既往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冠心病)、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溶栓时间、责任梗死、CT低密度灶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纤维蛋白原(Fib)等资料,比较是否发生HT组和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eGFR(mL·min-1·1.73 m-2:87.53±14.32比121.47±32.49)、SUA(μmol/L:324.89±70.43比383.08±89.21)均明显低于非HT组(均P<0.05),Fib(g/L:2.99±0.57比2.58±0.49)、年龄(岁:70.32±5.87比65.28±7.09)、高血压比例〔76.1%(35/46)比51.2%(65/127)〕、糖尿病〔71.7%(33/46)比48.8%(62/127)〕、溶栓前NIHSS(分:13.42±2.97比10.18±1.85)、溶栓时间3.0~4.5 h比例〔52.2%(24/46)比38.6%(49/127)〕、CT低密度灶比例〔50.0%(23/46)比22.0%(28/127)〕均明显高于非HT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eGFR(mL·min-1·1.73 m-2:92.08±22.37比116.59±24.57)、SUA(μmol/L:332.58±59.03比370.34±63.46)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Fib(g/L:2.91±0.46比2.68±0.52)、年龄(岁:71.26±5.42比64.08±7.48)、BMI(kg/m2:24.32±3.68比23.18±3.16)和高血压比例〔69.7%(46/66)比50.5%(54/107)〕、溶栓前NIHSS(分:12.98±3.02比10.32±2.14)、溶栓时间3.0~4.5 h比例〔57.6%(38/66)比32.7%(35/107)〕、CT低密度灶比例〔40.9%(27/66)比22.4%(24/107)〕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364.5 μmol/L是HT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为0.607,95%可信区间(95%CI)为0.493~0.732,P=0.012〕,年龄>69岁(OR值为2.470,95%CI为1.438~5.291,P=0.020)、溶栓前NIHSS评分>12分(OR值为5.072,95%CI为1.793~12.468,P=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3.0~4.5 h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854,95%CI为1.600~5.816,P=0.005),未观察到eGFR和Fib对HT的独立影响(均P>0.05);eGFR>102.5 mL·min-1·1.73 m-2(OR值为0.663,95%CI为0.544~0.782,P=0.005)、SUA>352.7 μmol/L(OR值为0.714,95%CI为0.603~0.825,P=0.014)是预后的保护因素,年龄>70岁(OR值为1.642,95%CI为1.173~3.512,P=0.038)、溶栓前NIHSS评分(OR值为2.108,95%CI为1.356~4.438,P=0.022)、HT(OR值为3.852,95%CI为1.819~9.054,P=0.001)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SUA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和预后的保护因素,eGFR是预后的保护因素,但与HT无相关性,溶栓前Fib与HT和预后不良均无相关性。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尿酸 纤维蛋白原 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分析此类患者颈动脉硬化和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具有的联系。 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全部为老年患者,分别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按照颈动脉 IMT 将所有患者分成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以及狭窄组,并按照颅内动脉狭窄将这些患者分为无狭窄组和狭窄组,对比患者 TC 、 UA 、 HDL-C 以及 TG 和 LDL-C 的浓度,针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更高( P < 0.05 )。随着 IMT 的不断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会不断增加,此情况会导致颈动脉硬化几率增加。在血尿酸水平方面狭窄组的水平明显比无狭窄组增高很多,对于颅内动脉狭窄来说,血尿酸水平高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其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程度和高尿酸血症之间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此情况可以说明患者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以通过血尿酸水平有效反应出来。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老年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来源的微囊泡(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derived microvesicles,EPC-MV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使用超速离心法从EPCs培养液中提取微囊泡。选择健康7日龄新生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生理盐水组、EPC-MVs组,每组各15只。HIBD组、生理盐水组、EPC-MVs组制备HIBD模型,生理盐水组、EPC-MVs组分别在HIBD模型制备完成后予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EPC-MVs,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蛋白免疫印迹检测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从12周龄SD大鼠脾脏提取及培养的细胞经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认为EPCs。EPCs培养上清中高速离心分离获得的EPC-MVs经透射电镜观察符合微囊泡的形态学特征。对照组未检测到梗死脑组织,HIBD组、生理盐水组、EPC-MVs组脑梗死体积比分别为(80.3±6.3)%、(77.9±8.9)%、(35.2±7.7)%,EPC-MVs组小于HIBD组和生理盐水组(P<0.001)。HIBD组、生理盐水组、EPC-MVs组脑组织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EPC-MVs组高于HIBD组和生理盐水组(P<0.001),生理盐水组和HI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EPC-MVs可减轻新生大鼠HIBD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相关。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脑损伤 内皮前体细胞 微囊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及其受体CCR7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 WML)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对C57Bl/6小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制备缺血性WML模型。伊文思蓝灌注染色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CL21及其受体CCR7在缺血性WML组织中的表达。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制备体外缺血性WML模型,在OGD 6 h复氧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CCL2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重组CCL21对原代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OPCs)进行处理,然后加入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CCAo后脑组织内伊文思蓝染液渗出显著增多(P<0.05),脑血管内皮细胞CCL2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OPCs的CCR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脑微血管内皮细胞OGD后,CCL2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重组CCL21处理OPCs后,MBP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WML后CCL21/CCR7表达显著下调,应用重组CCL21能促进OPCs细胞分化和成熟,提示其可能在缺血性WML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白质 趋化细胞因子CCL21 受体,CCR7 疾病模型,动物 内皮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的 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G/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男性89例(79.5%),女性23例(20.5%);对照组男性49例(81.7%),女性11例(18.3%)。病例组基线TG(P=0.002)、HDL-C(P=0.001)以及TG/HDL-C比值(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第1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14,95%可信区间1.11~8.87,P<0.001;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87,95%可信区间1.24~12.09;P<0.001)。结论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 甘油三酯 胆固醇,HDL 危险因素 年轻人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期间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并发症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并发症护理干预后,患者疾病治疗效率明显获得了提升,治疗效率对比,观察组更优。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而言,除了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中,正确的干预护理工作能够起到提高治疗疗效的作用。给予患者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医疗机构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预防性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急诊护理对多发性骨折合并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骨折合并缺血性休克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取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50例病患。参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病患采取综合性急诊护理干预,评估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取综合性急诊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病患的病情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且恶化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病患( P<0.05);实验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 P<0.05)。结论:为多发性骨折合并缺血性休克病患采取综合性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病症,缓解病患的病情,并且提升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急诊护理 多发性骨折 缺血性休克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 例患者,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 60 例)与常规组( 60 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与抢救时间。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运用急诊抢救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抢救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 护理效率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 2016.7-2019.7,观察组为 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为 68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评价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经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单一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且能够有效区分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CIS患者中选取74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rt-PA溶栓)、试验组(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溶栓)均为37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8.3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ADL评分提高,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CIS疗效确切,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CIS 丁苯酞氯化钠 rt-PA 神经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预测患者术后发生H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应用机械取栓术治疗的26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术后7 d内视神经鞘直径(ONSD),根据患者术后7 d内头颅CT/MRI等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HT组(57例)、非出血转化(NHT)组(211例),按照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分型对HT组患者进行分型。比较HT组和NH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值对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分型HT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与NHT组比较,HT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取栓大于3次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侧支循环评分为0分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较低,术后7 d内ONS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2,95%CI:1.001~1.023,P=0.037)、取栓大于3次(OR=2.467,95%CI:1.107~5.501,P=0.027)、基线侧支循环评分(OR=0.578,95%CI:0.338~0.989,P=0.045)以及术后7 d内ONSD(OR=1.405,95%CI:1.008~1.082,P=0.019)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预测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最佳临界值为5.035 mm,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4~0.849)。脑实质出血(PH)-1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出血性脑梗死(HI)-2型,PH-2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PH-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7 d内ONSD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ONSD≥5.035 mm时易发生HT,其与HT的严重程度有关。床旁超声测量ONSD有助于早期评估前循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HT的发生。

  • 标签: 床旁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D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APL并发D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APL诱导治疗后初始发生DAH,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好转,继续诱导分化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出院。结论APL并发DAH病情极为凶险,应早期重视并注意与分化综合征相鉴别,尽早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并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 分化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单独治疗组为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治疗(54例),联合治疗组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42例),均治疗10~14 d。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5.65±4.06)分vs (8.23±6.55)分;(3.97±2.82)分vs (6.36±4.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7;t=-3.127,P=0.00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95.24% vs 77.78%;66.67% vs 4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16;χ2=6.363,P=0.012)。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卒中,缺血性,急性 静脉溶栓 丁苯酞
  • 作者: 冯佳 晏维 韩平 赵汉卫 李维勤 侯云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430000 湖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050082 河北,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消化内科,430030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430000 湖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233015 安徽,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00 湖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210002 江苏,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全军急救与重症重点实验室,430000 湖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050082 河北,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急诊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家属赋能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开展本次 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 2018 年 04 月 -2019 年 05 月, 所有患者通过 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 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 45 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健康教育 的为参照组,通过 家属赋能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 的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两组治疗后 Barthel指数评分皆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 (P< 0.05)。 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开展 家属赋能教育,可促使其 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促进其预后恢复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家属赋能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