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舌下-面神经吻合术(HFA)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术式,经典的端端吻合术式需切断舌下神经,而侧端吻合术在修复面神经功能的同时可最大程度保留同侧舌下神经的功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面瘫的手术治疗现状、HFA术式演变和侧端吻合神经再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舌下神经 面神经 神经吻合 侧端吻合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b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vs15.32±2.16,P=0.003;对照组:g.23±0.g6vs14.76±1.95,P=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vs47.75±1.52,P=0.004;对照组:72.15±2.22vs50.25±0.23,P=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尤瑞克林 脑梗死 治疗结果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锥颅软管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以及组合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存活142例,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36例,Ⅲ级43例,Ⅳ级29例,Ⅴ级10例。死亡1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选择,无需拘谨于单一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简介:目的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烟雾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旁段 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组(电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电针组治疗抑郁性障碍显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1);电针组HAMD量表总分、HAMA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HAMD量表各因子分、HAMA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绝望感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更显著(P<0.001);电针组TESS量表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抑郁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智能电针仪 抑郁性障碍 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 抗抑郁剂
  • 简介: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双侧脑室铸型患者,均采取血肿侧对侧额角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起病到手术时间4-6h25例,6-12h37例,12-24h15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骨窗开颅术 脑室穿刺术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如何正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疗效亦无法具体衡量。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恢复期通过综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估生活质量,较GOS预后评分法疗效更直观,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蛛网膜囊肿在左颞有12例,右颞有13例。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这些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切除蛛网膜囊肿后皮层脑电图监测均见颞叶皮层有异常放电,其中15例患者加行了前颞叶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及杏仁核),另外10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发现囊肿消失18例,囊肿明显减小7例。癫痫发作随访发现Engel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手术总有效率88%。结论对于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应在皮层脑电图监测将癫痫灶一并切除,且手术治疗的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颞叶蛛网膜囊肿 癫痫 手术
  • 简介: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出血 尿激酶 治疗 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8例。结果8例血管内开通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灌注明显改善,近期随访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血管内开通是治疗颈总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血管内开通 颈总动脉闭塞 介入 支架
  • 简介:目的:总结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并发症。方法:以X-刀治疗颅内疾病158例,随访25.3±9.2个月,根据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总有效率为80.42%,共有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症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应通过选择适应证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并发症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特性,因此,以恢复胶质瘤相关的免疫作用和促进肿瘤定向免疫的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在啮齿类动物模型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研究。胶质瘤有明显的局部免疫反应,而免疫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讨论胶质瘤的分子和细胞途径介导的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对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影响,并从中探寻胶质瘤最有效的免疫调节治疗靶点与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调节治疗
  • 简介:卒中后癫痫是老年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癫痫类型。在临床教学中强化癫痫和癫痫发作及卒中后癫痫和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基本概念,对正确认识和诊断卒中后癫痫及卒中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后癫痫和癫痫发作的诊疗中,同时强调卒中临床类型和卒中部位等与卒中后癫痫的关系、卒中患者机体状况和其他临床合并症状与卒中后癫痫的关系、患者已经使用药物与将要使用抗癫痫药物之间可能的关系等对规范卒中后癫痫的治疗十分必要,这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 标签: 卒中 癫痫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例中,21例(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例(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例中,12例(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例(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例(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例中,9例(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GH水平、术中GH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7例垂体GH腺瘤,18例术前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均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19例术中检测GH水平,21例术后1个月行OGTT试验。结果术后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30例,随访期内GH〈2.0ng/ml的有29例,总的缓解率61.7%,其中微腺瘤77.7%、大腺瘤的缓解率是51.7%。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OGTT抑制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首选,术中GH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手术效果,若能及时快速测定GH,将有助于提高缓解率。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覆膜支架在颅底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3例使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底血管病变的病例,其中颈内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4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结果成功释放支架覆盖病变12例;TCCF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达病变1例,改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瘘口。释放支架后病变即刻消失10例,TCCF加用Onyx胶栓塞残余瘘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残留内漏1例。放置支架的12例随访6~48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栓栓塞;术后3~12个月,DSA和(或)CTA复查4例,其中残留的内瘘消失1例,靶血管重塑无狭窄2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底复杂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远期效果尚需长期大样本的观察。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支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孔引流术治疗。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气颅25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15例、对侧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术后需注意并发症防治。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引流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