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多年来高校体育理论课学习时数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体育及人体科学、运动的科学理论知晓率低。采用90分钟体育课堂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教授的教学形式,探讨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同步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1)理论与实践同步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人体运动科学及体育理论知识的知晓率,且不影响体育课与迭标成绩;2)同步式教学法是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一种高校体育课创新教学形式。结果提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同步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运用体育与人体的基本知识指导独立健身锻炼,同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同步式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课 体育教学
  • 简介: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时间的能量输出。气体代谢作为反映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不同水平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特征,对于探讨长期体育锻炼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体育锻炼 递增负荷运动 气体代谢 中气 机体 能量代谢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和行业跟踪调查的方法,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阐明竞赛表演市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为厦门市举办下届国际马拉松赛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竞赛 经营 发展 经济 影响 作用
  • 简介:为掌握女子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规律,本文对23名12~15岁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无氧阈、有氧能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呈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波动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高峰时,无氧闽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据此,可以从调整月经周期入手,调整血红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从而控制有氧能力高水平出现的时机,使运动员最佳身体状况出现在竞赛时,对进一步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有氧能力 少年女子 无氧阈 游泳运动员 高水平 女子运动员
  • 简介:1前言体育运动成就动机是指运动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体育活动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两者均指向体育运动领域,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基本内容。

  • 标签: 体育运动 体育活动 成就动机 普通大学生 高水平运动员 普通高校
  • 简介:2009年1月29日下午,我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病房,采访一位名叫李燕的患者。护士把我带到封闭严密、九曲回转的层流病房里,我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模糊看见李燕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不能进去,只能用窗台上的电话与她对话。
      李燕告诉我,她目前的情况很好,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正是新的造血系统生长和形成的时期,再过20天她就能走出层流病房了。是母爱的光辉击退了死神!我祝福她多舛的生命终于有惊无险……
      
      今年26岁的李燕是四川南充人,2008年8月中旬,怀孕9个多月的她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在救治自己还是保住孩子的生死抉择中,李燕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腹中的孩子身上,坚决要求放弃自己的治疗,闪烁出耀眼的母性光辉。可是现代医学不仅保住了她的孩子,还用孩子出生时的脐血挽救了她的生命,她成为国内第一例用婴儿脐血治疗自身白血病的患者。
      
      幸福骤变,足月母亲患上白血病
      
      李燕是南充市顺庆区洋和村人,与同村的青年杨华是一对夫妻。结婚两年后,外出打工的杨华回到家乡,和弟弟一起盖了一栋小洋楼。李燕高兴得合不拢嘴,此时,他们孕育小生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可不知为什么,李燕却总怀不上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患有慢性输卵管炎,需服用半年的中药。李燕强迫自己每天喝下大量难咽的药汤,她憧憬着怀上小宝宝的幸福时刻!
      可半年过去了,李燕的身体依然没有动静。妇产科专家仔细检查后,说她子宫内膜异位,要实施腹腔镜手术。李燕又毫不犹豫做了腹腔镜手术。
      2007年12月,腹腔镜手术两个月后,李燕终于怀上了小宝宝,她激动得热泪涟涟。杨华像对待“国宝”一样,小心侍候着妻子。他们千呼万唤的孩子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2008年8月16日,李燕正准备吃午饭,刚坐到饭桌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腹部坠痛。她急促地对丈夫说:“杨华,不好了,我可能要提前生了!”
      杨华急忙和母亲将李燕搀下楼,小心地扶她上了出租车。车风驰电掣地向就近的妇幼保健站驶去。
      医生对李燕进行临产前的常规检查。李燕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气,杨华还没见妻子这么难受过,好像她胸口有一团气堵在那里一样。婆婆不停地给儿媳抹胸,可李燕仍然喘个不停。
      半个小时后,医生把杨华叫到办公室,严肃地对他说:“这个产妇我们不能接生,请赶快转院!产妇的血小板指数为3.2万(立方毫米),是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已低至极限。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血,就会出现血流不止的状况,产妇会因失血而死亡。”
      杨华焦急地询问:“我妻子是得了什么病吗?”
      “目前不是很确切,但肯定是严重贫血。产妇现在并没有进入临产期,但大人的健康不容乐观,这也势必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
      杨华立即把妻子转到南充的人民医院。医生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李燕患了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病情已十分严重,血液中急剧增长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吞噬正常细胞,产妇和胎儿都面临生命危险!
      南充的人民医院考虑到病情的特殊性,不敢贸然接收李燕入院,建议再紧急转送重庆的大医院。
      8月17日,李燕被转到重庆新桥医院。新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张曦了解病情后,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一方面,婴儿已怀胎9个月,即将临产,任何母亲都不可能同意使用药物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白血病细胞每天都在吞噬着大量的正常细胞,产妇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必然受到影响。事不宜迟,必须尽快拿出治疗方案。
      李燕被病魔和腹中的胎儿折磨得十分虚弱,而面对着同样痛苦不堪的丈夫,李燕绝望中还有深深的自责。她泣不成声地说:“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得病?眼看都快要生了,万一胎儿受到影响,那该怎么办?”
      杨华赶紧擦去她眼角的泪花,镇定地说:“不要紧,我担心的是你的身体,如果能换来你的健康,我们宁愿不要这个胎儿!”
      “不行!”李燕大吼起来,“我的生命有什么要紧,我都患了绝症了,怎么能不给你留下一个孩子?”
      杨华的眼泪夺眶而出:“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你没了,我就没了妻子,孩子也没有母亲!不要争了,如果二者必选其一,我一定不会放弃你!”
      “不行,我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从现在开始,我不会接受任何治疗,也不吃药,凡是不利于孩子的检查,我都不做!”
      杨华不再说什么,争吵只能增加妻子的烦恼,并不断消耗她的体力。他在心里已经做出决定,如果医生要他签字,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感情倾向于自己的妻子!可在他内心深处,又多么渴望这个艰难孕育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来到世上啊!
      
      生死抉择:“为了孩子请放弃对我的治疗”
      
      医院对李燕的情况进行24小时监护,告诉她孩子非常平安,偶有胎动,但并没有临产迹象。而李燕一直担心的用药问题,医院也明确答复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入夜,李燕仍思虑重重,怎么也无法入眠。她不知医生将对她进行怎样的治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婴儿健康,她必须把他生下来,孩子是她的心头肉啊!
      李燕捡起走廊上的一张报纸翻看,借此打发痛苦而难捱的时光。凑巧的是,报纸上正好登载了一篇关于白血病孕妇对胎儿健康影响的文章。文章说,孕妇患上白血病后,其肝脏和脾脏会急剧肿大,肿大的肝脾会对胎儿造成挤压,不利于胎儿发育。而任何抗血癌的药物,都会通过胎盘和脐带渗入到胎儿的体内,可致胎儿发育不良或智力低下。
      李燕不敢看下去了。她担心胎儿已经受到影响,那她几年来的辛苦努力就白费了,她活下来还有什么意义?她恨不得立即就把胎儿生下来,脱离她那患病的身体!于是她叫丈夫找来医生,要求进行产前检查。值班医生理解李燕的心情,劝她不要产生心理负担而影响胎儿的发育。胎儿在母体里发育一天,胜过在母体外发育一年!什么时候生产,医生会通知她的。
      李燕依然不放心。她开始拒服任何药物,她惟一的希望,就是尽早地把孩子生出来!她悄悄拿出纸和笔,给医生写了一封信。
      “主治医生:
      我历经千辛万苦才怀上这个孩子,孩子就是我的全部生命!在他出生前,我不会服药或接受任何治疗,请全力抢救这个孩子,不要管我的死活!我以这个字据作担保:为了孩子请放弃对我的治疗。这是一个母亲的郑重承诺!”
      李燕把信交给丈夫,让丈夫了解她磐石一般坚定的决心。杨华看着信,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泪流无语。
      8月18日上午,张副主任来到病房查房。李燕拿出信,恳切地对他说:“张主任,我自己的生命毫不足惜,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平安降生。这是我对您的郑重请求,请让我在抉择书上签字吧。”
      张主任看完信,呵呵一笑:“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谁说要你做生死抉择了?我们不仅要让胎儿安全地生下来,还要保证你的健康!你知道吗?正是这个胎儿——你的孩子,将拯救你的生命!”
      “什么?”李燕和杨华都不敢相信医生的话。
      “国外已经有利用婴儿脐血来拯救身患白血病母亲的成功案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因为婴儿的脐血里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就好比重新造血的‘种子’,可以给患病的母亲再造一套血液系统。而脐血来自初生儿的脐带和胎盘,就好比未经污染的水源一样,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和再生力,可以代替骨髓中的干细胞而且效果更好。婴儿的脐血与母亲同源同宗,很少会产生排异反应。在医学上,采用脐血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你的孩子,将担负起拯救你生命的重任!你不仅要把他生下来,而且要健健康康地生下来!”
      杨华破涕为笑,忘情地高呼起来:“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李燕又马上叮嘱医生:“可是,这段时间我不能用药,要确保胎儿的健康。”
      “是的,我们也考虑到这一情况!但你的身体不能久拖,婴儿必须尽快生下来。可你血液里的血小板含量非常低,哪怕流一滴血也会要了你的命。我们正在向市血库和广大市民志愿者征集AB型血小板,一旦够量,就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你的情况不允许自然生产,那样会耗费你的体力而且容易造成大出血。婴儿出生时,我们的脐血采集组会及时抽取脐血,送到北京的一家医院保存起来。婴儿降生后,我们就立即对你进行针对白血病的治疗。”
      李燕终于开心地笑了。她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可她又有幸怀着即将临产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报这伟大的母爱。
      
      涅槃重生,脐血反哺吟唱生命赞歌
      
      2008年8月19日,离李燕的预产期还有5天,张主任决定给她进行剖腹产手术。婴儿基本上足月,发育已完全成熟;而李燕的生命体征一直比较平稳,病情没有大的发展。此时剖腹,对婴儿和母亲都是最佳时机。
      凌晨3时,600ml血小板缓缓注入李燕的体内。这些被称为“凝血战士”的液体,可以在李燕的体内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如果手术中发生出血现象,它们会迅速出击,止住出血,确保整个手术安全无误。为防止万一,张主任还叫助手将1400ml备用血小板带进手术室。
      下午5时,李燕被推入手术室,同时进入的,还有“全副武装”的脐血采集人员。
      一切按张主任事先计划的那样进行,切腹、止血、取胎。输入的血小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术中的少量流血被迅速止住,婴儿顺利取出。同时,采集脐血的医生立即将脐带端5cm处剪断,把专用针头插入贴近断端的脐静脉,一滴不漏地抽取静脉中的血液,总共抽出了80ml。这些新鲜、洁净、完全未经污染的脐血,加入特殊的冷冻保护剂后,将放在零下196℃的超低温液氮罐中储藏。
      下午6时,全部手术顺利结束,李燕生下了一个重3500克的男婴。经详细检查,婴儿血液正常,身体器官发育健康,完全没有母亲血液中的白血病病毒细胞。这意味着待条件成熟时,脐血可以作为新生血液的种子而植入李燕体内,让它重新萌芽、分解,为李燕再造一套新的血液系统!
      李燕被推出产科手术室,又立即被推入血液科手术室,接受肿瘤化疗。等四个疗程后,她将接受儿子的“脐血再造”。
      时间缓缓地流逝。2008年难耐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入2009年的门槛时,李燕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化疗。经检测,她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已全部被杀死,正常细胞在不断增生。这个时候,就是她移植儿子脐血的最佳时机。
      2009年1月7日,李燕又被推进手术室。这一次,她是为迎接新生命的曙光而去的,她的脸上含着笑意。进手术室前,她特意深情地拥抱了已经4个月大的儿子——这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救母英雄。儿子咂巴着嘴唇,似乎也在祝福他那多灾多难的母亲!
      由于脐血的量太少,医生还同时抽取了李燕父亲500ml骨髓,配合她儿子的脐血,一起植入她的体内。
      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从手术过程看,一切都很成功:各项指标正常,术中没有发生排异反应。但真正的成功要等到20多天后,看新的血液种子能否在李燕身体内萌芽和繁殖。若新生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生长起来,并未发生排异反应,李燕才能获得全新的生命。
      然而,几天后,李燕突然大口大口地呕吐,身体剧烈疼痛,头昏脑胀,低烧持续不退,说话都有气无力。张主任查看病情后,告诉杨华,这是婴儿脐血中来自父亲的一半DNA产生的排异作用,但这部分DNA也可能成为治愈李燕的功臣,它对母亲血液中的癌细胞有一种抵抗排斥作用,正好攻击并消灭它们。而医学上的“基因融合技术”能激发供体DNA释放与受体不相容的生物化学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供体的DNA将不断增加兼容性,最后完全融合于受体,病人的排异反应会随之消失。但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
      果然,十多天后,李燕的排异反应消失了,渐渐可以正常进食了。
      1月27日,医生抽取了李燕的少量血液进行检查,这将宣告她是否可以从此获得新生!在层流病房里经历了炼狱般的新旧生命相互搏杀的痛苦后,她焦虑地等待结果。
      医生发现:在李燕每微升血液中出现了12个新的白血球,这是完全正常的白血球,说明新生命的种子已经萌芽。此后,这些白血球将以每天15个以上的速度而递增;半年后,李燕血液中的白血球就将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这本是医生们预料到的情况,可事实一旦真的呈现在眼前,他们还是禁不住欢呼雀跃,这是国内首例母子脐血同源移植啊!那么小小的一袋“种子”,真的拯救了母亲的生命!母爱圣洁、母爱伟大,母爱同样得到了圣洁的回报!
      张主任把这一喜讯告诉李燕,李燕在病房里失声而泣。人们知道,这是惊喜的泪水、幸福的泪水。本是李燕哺育儿子的精血,如今又由儿子成功反哺给了母亲,从今以后,她和儿子之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国内首例母婴脐血移植见证了这至高至洁的母子深情,也见证了多么神奇的一次生命轮回!
      
      链接:世界首例脐血移植成功
      2004年10月,美国加州圣荷塞市的幼儿教师爱丽丝怀孕6个月后查出患有白血病,她拒绝服药,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医生给她注射一种对婴儿无害的类固醇药物,促使其早产。怀孕8个月的爱丽丝生下一名3.5公斤的女婴,婴儿降生时,医生收集了脐带血,认为脐血里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爱丽丝化疗结束后将女儿的脐血输入体内。7周后,在爱丽丝血液里发现了新生的白血球,20周后,爱丽丝出院。
      责编/赵花
    2009年1月29日下午,我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病房,采访一位名叫李燕的患者。护士把我带到封闭严密、九曲回转的层流病房里,我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模糊看见李燕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不能进去,只能用窗台上的电话与她对话。
      李燕告诉我,她目前的情况很好,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正是新的造血系统生长和形成的时期,再过20天她就能走出层流病房了。是母爱的光辉击退了死神!我祝福她多舛的生命终于有惊无险……
      
      今年26岁的李燕是四川南充人,2008年8月中旬,怀孕9个多月的她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在救治自己还是保住孩子的生死抉择中,李燕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腹中的孩子身上,坚决要求放弃自己的治疗,闪烁出耀眼的母性光辉。可是现代医学不仅保住了她的孩子,还用孩子出生时的脐血挽救了她的生命,她成为国内第一例用婴儿脐血治疗自身白血病的患者。
      
      幸福骤变,足月母亲患上白血病
      
      李燕是南充市顺庆区洋和村人,与同村的青年杨华是一对夫妻。结婚两年后,外出打工的杨华回到家乡,和弟弟一起盖了一栋小洋楼。李燕高兴得合不拢嘴,此时,他们孕育小生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可不知为什么,李燕却总怀不上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患有慢性输卵管炎,需服用半年的中药。李燕强迫自己每天喝下大量难咽的药汤,她憧憬着怀上小宝宝的幸福时刻!
      可半年过去了,李燕的身体依然没有动静。妇产科专家仔细检查后,说她子宫内膜异位,要实施腹腔镜手术。李燕又毫不犹豫做了腹腔镜手术。
      2007年12月,腹腔镜手术两个月后,李燕终于怀上了小宝宝,她激动得热泪涟涟。杨华像对待“国宝”一样,小心侍候着妻子。他们千呼万唤的孩子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2008年8月16日,李燕正准备吃午饭,刚坐到饭桌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腹部坠痛。她急促地对丈夫说:“杨华,不好了,我可能要提前生了!”
      杨华急忙和母亲将李燕搀下楼,小心地扶她上了出租车。车风驰电掣地向就近的妇幼保健站驶去。
      医生对李燕进行临产前的常规检查。李燕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气,杨华还没见妻子这么难受过,好像她胸口有一团气堵在那里一样。婆婆不停地给儿媳抹胸,可李燕仍然喘个不停。
      半个小时后,医生把杨华叫到办公室,严肃地对他说:“这个产妇我们不能接生,请赶快转院!产妇的血小板指数为3.2万(立方毫米),是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已低至极限。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血,就会出现血流不止的状况,产妇会因失血而死亡。”
      杨华焦急地询问:“我妻子是得了什么病吗?”
      “目前不是很确切,但肯定是严重贫血。产妇现在并没有进入临产期,但大人的健康不容乐观,这也势必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
      杨华立即把妻子转到南充的人民医院。医生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李燕患了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病情已十分严重,血液中急剧增长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吞噬正常细胞,产妇和胎儿都面临生命危险!
      南充的人民医院考虑到病情的特殊性,不敢贸然接收李燕入院,建议再紧急转送重庆的大医院。
      8月17日,李燕被转到重庆新桥医院。新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张曦了解病情后,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他知道,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一方面,婴儿已怀胎9个月,即将临产,任何母亲都不可能同意使用药物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白血病细胞每天都在吞噬着大量的正常细胞,产妇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必然受到影响。事不宜迟,必须尽快拿出治疗方案。
      李燕被病魔和腹中的胎儿折磨得十分虚弱,而面对着同样痛苦不堪的丈夫,李燕绝望中还有深深的自责。她泣不成声地说:“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得病?眼看都快要生了,万一胎儿受到影响,那该怎么办?”
      杨华赶紧擦去她眼角的泪花,镇定地说:“不要紧,我担心的是你的身体,如果能换来你的健康,我们宁愿不要这个胎儿!”
      “不行!”李燕大吼起来,“我的生命有什么要紧,我都患了绝症了,怎么能不给你留下一个孩子?”
      杨华的眼泪夺眶而出:“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你没了,我就没了妻子,孩子也没有母亲!不要争了,如果二者必选其一,我一定不会放弃你!”
      “不行,我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从现在开始,我不会接受任何治疗,也不吃药,凡是不利于孩子的检查,我都不做!”
      杨华不再说什么,争吵只能增加妻子的烦恼,并不断消耗她的体力。他在心里已经做出决定,如果医生要他签字,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感情倾向于自己的妻子!可在他内心深处,又多么渴望这个艰难孕育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来到世上啊!
      
      生死抉择:“为了孩子请放弃对我的治疗”
      
      医院对李燕的情况进行24小时监护,告诉她孩子非常平安,偶有胎动,但并没有临产迹象。而李燕一直担心的用药问题,医院也明确答复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入夜,李燕仍思虑重重,怎么也无法入眠。她不知医生将对她进行怎样的治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婴儿健康,她必须把他生下来,孩子是她的心头肉啊!
      李燕捡起走廊上的一张报纸翻看,借此打发痛苦而难捱的时光。凑巧的是,报纸上正好登载了一篇关于白血病孕妇对胎儿健康影响的文章。文章说,孕妇患上白血病后,其肝脏和脾脏会急剧肿大,肿大的肝脾会对胎儿造成挤压,不利于胎儿发育。而任何抗血癌的药物,都会通过胎盘和脐带渗入到胎儿的体内,可致胎儿发育不良或智力低下。
      李燕不敢看下去了。她担心胎儿已经受到影响,那她几年来的辛苦努力就白费了,她活下来还有什么意义?她恨不得立即就把胎儿生下来,脱离她那患病的身体!于是她叫丈夫找来医生,要求进行产前检查。值班医生理解李燕的心情,劝她不要产生心理负担而影响胎儿的发育。胎儿在母体里发育一天,胜过在母体外发育一年!什么时候生产,医生会通知她的。
      李燕依然不放心。她开始拒服任何药物,她惟一的希望,就是尽早地把孩子生出来!她悄悄拿出纸和笔,给医生写了一封信。
      “主治医生:
      我历经千辛万苦才怀上这个孩子,孩子就是我的全部生命!在他出生前,我不会服药或接受任何治疗,请全力抢救这个孩子,不要管我的死活!我以这个字据作担保:为了孩子请放弃对我的治疗。这是一个母亲的郑重承诺!”
      李燕把信交给丈夫,让丈夫了解她磐石一般坚定的决心。杨华看着信,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泪流无语。
      8月18日上午,张副主任来到病房查房。李燕拿出信,恳切地对他说:“张主任,我自己的生命毫不足惜,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平安降生。这是我对您的郑重请求,请让我在抉择书上签字吧。”
      张主任看完信,呵呵一笑:“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谁说要你做生死抉择了?我们不仅要让胎儿安全地生下来,还要保证你的健康!你知道吗?正是这个胎儿——你的孩子,将拯救你的生命!”
      “什么?”李燕和杨华都不敢相信医生的话。
      “国外已经有利用婴儿脐血来拯救身患白血病母亲的成功案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因为婴儿的脐血里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就好比重新造血的‘种子’,可以给患病的母亲再造一套血液系统。而脐血来自初生儿的脐带和胎盘,就好比未经污染的水源一样,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和再生力,可以代替骨髓中的干细胞而且效果更好。婴儿的脐血与母亲同源同宗,很少会产生排异反应。在医学上,采用脐血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你的孩子,将担负起拯救你生命的重任!你不仅要把他生下来,而且要健健康康地生下来!”
      杨华破涕为笑,忘情地高呼起来:“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李燕又马上叮嘱医生:“可是,这段时间我不能用药,要确保胎儿的健康。”
      “是的,我们也考虑到这一情况!但你的身体不能久拖,婴儿必须尽快生下来。可你血液里的血小板含量非常低,哪怕流一滴血也会要了你的命。我们正在向市血库和广大市民志愿者征集AB型血小板,一旦够量,就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你的情况不允许自然生产,那样会耗费你的体力而且容易造成大出血。婴儿出生时,我们的脐血采集组会及时抽取脐血,送到北京的一家医院保存起来。婴儿降生后,我们就立即对你进行针对白血病的治疗。”
      李燕终于开心地笑了。她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可她又有幸怀着即将临产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报这伟大的母爱。
      
      涅槃重生,脐血反哺吟唱生命赞歌
      
      2008年8月19日,离李燕的预产期还有5天,张主任决定给她进行剖腹产手术。婴儿基本上足月,发育已完全成熟;而李燕的生命体征一直比较平稳,病情没有大的发展。此时剖腹,对婴儿和母亲都是最佳时机。
      凌晨3时,600ml血小板缓缓注入李燕的体内。这些被称为“凝血战士”的液体,可以在李燕的体内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如果手术中发生出血现象,它们会迅速出击,止住出血,确保整个手术安全无误。为防止万一,张主任还叫助手将1400ml备用血小板带进手术室。
      下午5时,李燕被推入手术室,同时进入的,还有“全副武装”的脐血采集人员。
      一切按张主任事先计划的那样进行,切腹、止血、取胎。输入的血小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术中的少量流血被迅速止住,婴儿顺利取出。同时,采集脐血的医生立即将脐带端5cm处剪断,把专用针头插入贴近断端的脐静脉,一滴不漏地抽取静脉中的血液,总共抽出了80ml。这些新鲜、洁净、完全未经污染的脐血,加入特殊的冷冻保护剂后,将放在零下196℃的超低温液氮罐中储藏。
      下午6时,全部手术顺利结束,李燕生下了一个重3500克的男婴。经详细检查,婴儿血液正常,身体器官发育健康,完全没有母亲血液中的白血病病毒细胞。这意味着待条件成熟时,脐血可以作为新生血液的种子而植入李燕体内,让它重新萌芽、分解,为李燕再造一套新的血液系统!
      李燕被推出产科手术室,又立即被推入血液科手术室,接受肿瘤化疗。等四个疗程后,她将接受儿子的“脐血再造”。
      时间缓缓地流逝。2008年难耐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入2009年的门槛时,李燕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化疗。经检测,她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已全部被杀死,正常细胞在不断增生。这个时候,就是她移植儿子脐血的最佳时机。
      2009年1月7日,李燕又被推进手术室。这一次,她是为迎接新生命的曙光而去的,她的脸上含着笑意。进手术室前,她特意深情地拥抱了已经4个月大的儿子——这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救母英雄。儿子咂巴着嘴唇,似乎也在祝福他那多灾多难的母亲!
      由于脐血的量太少,医生还同时抽取了李燕父亲500ml骨髓,配合她儿子的脐血,一起植入她的体内。
      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从手术过程看,一切都很成功:各项指标正常,术中没有发生排异反应。但真正的成功要等到20多天后,看新的血液种子能否在李燕身体内萌芽和繁殖。若新生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生长起来,并未发生排异反应,李燕才能获得全新的生命。
      然而,几天后,李燕突然大口大口地呕吐,身体剧烈疼痛,头昏脑胀,低烧持续不退,说话都有气无力。张主任查看病情后,告诉杨华,这是婴儿脐血中来自父亲的一半DNA产生的排异作用,但这部分DNA也可能成为治愈李燕的功臣,它对母亲血液中的癌细胞有一种抵抗排斥作用,正好攻击并消灭它们。而医学上的“基因融合技术”能激发供体DNA释放与受体不相容的生物化学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供体的DNA将不断增加兼容性,最后完全融合于受体,病人的排异反应会随之消失。但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
      果然,十多天后,李燕的排异反应消失了,渐渐可以正常进食了。
      1月27日,医生抽取了李燕的少量血液进行检查,这将宣告她是否可以从此获得新生!在层流病房里经历了炼狱般的新旧生命相互搏杀的痛苦后,她焦虑地等待结果。
      医生发现:在李燕每微升血液中出现了12个新的白血球,这是完全正常的白血球,说明新生命的种子已经萌芽。此后,这些白血球将以每天15个以上的速度而递增;半年后,李燕血液中的白血球就将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这本是医生们预料到的情况,可事实一旦真的呈现在眼前,他们还是禁不住欢呼雀跃,这是国内首例母子脐血同源移植啊!那么小小的一袋“种子”,真的拯救了母亲的生命!母爱圣洁、母爱伟大,母爱同样得到了圣洁的回报!
      张主任把这一喜讯告诉李燕,李燕在病房里失声而泣。人们知道,这是惊喜的泪水、幸福的泪水。本是李燕哺育儿子的精血,如今又由儿子成功反哺给了母亲,从今以后,她和儿子之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国内首例母婴脐血移植见证了这至高至洁的母子深情,也见证了多么神奇的一次生命轮回!
      
      链接:世界首例脐血移植成功
      2004年10月,美国加州圣荷塞市的幼儿教师爱丽丝怀孕6个月后查出患有白血病,她拒绝服药,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医生给她注射一种对婴儿无害的类固醇药物,促使其早产。怀孕8个月的爱丽丝生下一名3.5公斤的女婴,婴儿降生时,医生收集了脐带血,认为脐血里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爱丽丝化疗结束后将女儿的脐血输入体内。7周后,在爱丽丝血液里发现了新生的白血球,20周后,爱丽丝出院。
      责编/赵花

  • 标签: 体育社会科学 国家体育 安徽省体育局获准
  • 简介: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第6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暨第17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于2005年7月27—30日在宁波饭店举行。来自全国近40家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及有关方面代表9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所长田野博士,原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琼桓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宁波大学副校长叶飞帆教授致欢迎辞;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颜帅编审也向大会发来贺信。

  • 标签: 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 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 第17届 会议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年会
  • 简介:2006年国家级《非特异性下腰痛基础与临床康复研究》继教班暨第5届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会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8-22日在合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安徽等专家代表90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4篇,内容涵盖运动医学基础研究、运动损伤防治、医务监督、非特异性下腰痛基础和临床康复研究

  • 标签: 运动医学 学术年会 科学学会 安徽省 医学会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