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对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混双项目的技术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表明:1)我国选手的难度动作编排分值较低,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也较差,难度组别的分配欠均衡,而“难度组合”的使用次数以及完成情况与世界高水平选手差距不大;2)我国选手在空间转换的多样性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视觉上缺乏男女队员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对比与层次起伏效果;3)我国选手在动力性配合的编排设计上与世界优秀队伍还有较大差距。

  • 标签: 竞技健美操 混双项目 技术 世锦赛
  • 简介: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提高了运动员在前进方向上的速度,运用力学知识对运动员在外刃蹬地时的受力情况、步长、做功、速度和动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上位移为零,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作用的方向上身体重心的速度为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所做的功为零,身体重心在支撑腿滑进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动能没有增加。结论: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的合速度没有增大,动能没有增加。

  • 标签: 双蹬技术 外刃蹬地 支撑脚 参考系 步长 速度
  • 简介:对6位中国男子球员在2014世锦赛—汇丰冠军赛的成绩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指出了中国男子高尔夫球员技、战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中国男子高尔夫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帮助.

  • 标签: 高尔夫 男子球员 技术统计 世锦赛
  • 简介:采用4台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下劈动作中,起动、提膝、踢靶、收腿四个阶段中,所用时间分别为0.22±0.02s、0.12±0.02s、0.10±0.02s、0.29±0.05s其中收腿过程时间最长,其次为起动阶段。2)在下劈过程中,髋关节角度变化减少,对稳定运动员动作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而膝关节角度变化幅度,将带动踝关节和脚部位产生较大打击速度和力量。3)下劈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左支撑脚有明显旋转,同时并沿劈击腿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滑动距离。4)左支撑腿蹬地过程中,伸膝速度、足跖屈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表现出较大的相关性,是提高身体重心速度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男子 跆拳道 下劈 运动学特征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欧美各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平均身高达到世界强队的高度,但年龄偏小,体重不占优势,国际大赛经验较缺乏;中国男篮各项进攻技术指标弱于对手,其中进攻篮板球、助攻与对手的差距显著,失误指标略好于对手,罚球方面中国队好于对手。

  • 标签: 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 中国男篮 进攻技术
  • 简介:作为一种新的培养类型,五年制师范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到目前为止是空白的。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就开始招收五年制师范非体育专业,而且专业和规模不断扩大。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师范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体育教学对策。

  • 标签: 职业教育 五年制师范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 简介:单胺类递质在大脑许多功能的控制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测定不同状态下脑内单胺类递质可了解这类递质在不同状态下脑内的合成、释放和转化,是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和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荧光测定法因其特异性高、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实验中许多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和环节影响测定的结果,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对其测定的原理、方法和值得注意的有关技术问题及其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和归纳,旨在为应用领域和实验方法学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标签: 脑组织 单胺类递质 荧光测定 运动医学
  • 简介:从高尔夫走进中国大门并落地生根的这几十年,各方面都呈现出进步趋势但均未达至成熟,尤其在肥料方面,基本上都是以进口肥和农用肥为主。进口肥的昂贵价格直接导致了球会运营成本的提高;而农用肥本来就并非针对高尔夫草坪而研制,使用后草坪容易板结,效果不理想。

  • 标签: 中国品牌 生态技术 惠州市 惠州市创之绿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简介:通过对参加’96“中国篮协杯”男子篮球俱乐部锦标赛的12支球队36场比赛的技术指标:投篮、进攻次数、篮板球、扣篮、盖帽、助攻、抢断、失误、犯规以及各队队员上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我国甲级男篮在比赛中技术运用的现状,探讨各队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为各队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篮协杯 篮球俱乐部 技术统计
  • 简介:<正>一、概况1986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于10月28日开赛。在五天的团体赛中,山东男队在其主力队员王振义没参加的情况下,经过奋力拼搏,夺得团体第六名,取得优异成绩。在这次比赛中山东男队,斗志顽强,每球必争,敢拼敢打,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 标签: 锦标赛 主力队员 乒乓球 优异成绩 团体赛 比赛中
  • 简介: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阶段的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链球运行距离、身体重心变化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 标签: 女子 链球 旋转 最后用力 运动学分析
  • 简介:运用两台日本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系统进行三维图像解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以期为鞭腿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散打 支撑腿 进攻腿 速度 角度
  • 简介:近体快扣球技术是当今优秀女排队伍使用效率较高的快攻技术之一,对比中国与巴西女排运动员在该项技术的使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助跑环节中国选手杨裙菁步幅较小、并步距离短、速度较快;在起跳环节杨裙菁倾向对速度的保持,起跳时间较短,巴西选手塔伊莎倾向对高度的追求,起跳时间较长;在空中击球环节,杨裙菁击球点较低、力量较小、速度慢,巴西选手塔伊莎击球点高、力量大、速度快.杨裙菁的击球力量约为55牛顿,塔伊莎的击球力量约为104牛顿.高点、大力、快速击球成为现代近体快球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 标签: 中巴女排 近体快扣球 差异性
  • 简介:通过对第十届广东省运动会排球比赛的6支男排劲旅15场比赛进行了临场技术统计,分析了比赛新规则的发球区域扩大、发球技术区域选择位距分类变化及效果产生的影响,为运动竞赛和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排球 广东省运会 男子比赛 发球 接发球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八名比赛技术因子特征。研究表明,男子篮球技术制胜基础因子核心成分有,因子F1:命中总数、均场得分、抢断次数;因子F2:三分出手、三分中率;因子F3:犯规次数。

  • 标签: 篮球锦标赛 男子篮球 制胜因子 遏制因子
  • 简介:目的:采用APAS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第13届全运会男子青少年组撑杆跳高冠军陈阳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探讨其在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阶段步长、速度、起跳时间及各关节角度等方面的动作技术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方法:采用两台JVCGC-P100摄像机对动作技术进行三维定点拍摄,利用美国APAS对陈阳最好成绩(5.0m)的录像进行解析。结论:(1)陈阳最后两步步长表现出“长-短”的特征,且步长/身高差值与国内外优秀撑杆跳高运动员接近,但陈阳的绝对速度水平较差;(2)陈阳采用的是“自由起跳”技术,但陈阳的起跳时间较长;(3)陈阳的起跳角属于正常范围;(4)陈阳的踝关节角属于正常范围,膝关节角、髋关节角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塌腰、屈髋的现象;(5)陈阳的肩关节角度符合撑杆跳高的技术要求,但肘关节角度较小,对杆的支撑力不够充足。

  • 标签: 第13 届全运会 陈阳 撑杆跳高 助跑 起跳
  • 简介:选取近三年来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送髋技术对跳远成绩有一定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送髋技术有一定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忽略了以髋带腿加速前摆;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且摆动腿侧送髋角度小;也有运动员过度的追求髋部前移而忽视垂直向上用力,导致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身体重心支撑点距离增大。

  • 标签: 男子 跳远 起跳 送髋 三维运动学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小样本SAS软件因子分析法,对2011—2012CBA总决赛双方五场比赛中技术应用的指标进行了特征因子分析,结果为:篮球比赛中技术因素发挥是对立统一、相互博弈的辩证关系;通过纵、横向比较两队总决赛中每场次综合因子得分,制胜因子与遏制因子博弈的贡献统计,对双方比赛的竞技实力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今后的篮球竞赛与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特征因子 博弈 技术因素 技术指标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2016年全国定向学生定向锦标赛"参赛运动员中146名本科体育专业学生的定向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定向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学习能力水平随着学习周期的增加逐步提升;不同性别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优劣、性别特征明显,不同生源地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较小;体育专业术科成绩与学习能力水平关联性较大,定向运动竞赛成绩有赖于学习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体育专业 定向运动 技术动作 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