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治疗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式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45例(46眼)青光眼台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式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24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术后视力<0.1者2眼(4.34%)0.1—0.5者:8眼(60.87%),0.6-1.0者16眼(34.78%)术后跟压平均为14.69±5.26mmHg,仅1例跟压高于正常,药物可控制。结论改良式隧道式巩膜瓣存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降压疗效好等优点。

  • 标签: 隧道式巩膜瓣 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方法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共5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检测。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67.4%、95.0%、95.3%,93.9%,术后1周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术后 巩膜隧道小切口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型舌下腺囊肿患者应用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42例治愈(84.00%),6例(12.00%)好转,有效率达到96.00%,患者术后均未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单纯型舌下腺囊肿采取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复发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 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黏膜剥离手术,观察组采取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 大面积早期食管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仿真(VR)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2018级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25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7名,对照组12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R技术教学。比较2组理论知识测评成绩、实践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达标率均高对照组,P<0.05。结论:将VR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师生沟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借鉴。

  • 标签: VR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在腹部扫描中采用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腹部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参照组为常规磁共振平扫检查,实验组为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扫描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信噪比、门静脉支数与质量半定量处理均显著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腹部扫描当中采用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磁共振成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呼吸门控 腹部扫描 呼吸补偿 呼吸触发
  • 简介:摘要:虽然冷链设备都有商业化产品可以选择,但医院必须考虑药品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殊的贮存要求,在充分了解各种冷链设备的技术特点前提下,结合各自医院的实际操作特点和存在的影响因素,在冷链建设质量保证、冷链设备选型、冷库建设、监控系统完善、防范温度控制异常和报警异常等方面仍需做出努力

  • 标签: 冷链系统 药品 记录仪 冷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放射医学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X线检查、DR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医学影像技术成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中的图像质量合格率相比,DR合格率最高,其次是X线,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DR检查的满意度最高,医师的检查质量影像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操作人员的技术及实践经验。最终得出结论:针对患者采用放射技术检查操作中,应科学控制好检查技术的运用质量,还要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升检查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技术 满意度 运用
  • 简介:45岁的周先生来自安徽农村,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上高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两年前,周先生开始感觉经常胸闷、气喘,只要运动量稍微大一点就喘不上气,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沉重的医疗负担,使他家的经济雪上加霜,治疗却一直不见效果。最后,家人只好带周先生到省医院诊治。经诊断,周先生所患的并非心力衰竭,而是神经官能症。

  • 标签: 技术识别 心衰 心力衰竭 医院诊断 神经官能症 医疗负担
  • 简介:摘要:药物结晶是指将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能的晶体或物质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离,从而使其具有某种特殊的结晶结构和功能的过程。药物结晶是药物制剂生产中的重要工艺流程之一,也是制药工业的关键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药用化学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在药品的开发、制备、使用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纯化水,而这些纯化水的来源十分复杂,因此对纯化水中的杂质和杂质的筛选及处理就显得尤为的紧迫。在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中,最常用的就是用固体材料作原料,以得到所需的有效成分含量的产品,它主要包括了:(1)溶体的形成;(2)粉末的分散;(3)溶质的沉淀;(4)混合液的合成以及新的化合物等。

  • 标签: 药物合成 结晶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头部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四维X线图像拍摄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六维颅骨追踪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操作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和Z轴的体位误差分别控制在(-0.249±0.541)mm、(0.247±0.127)mm、(-0.741±0.214)mm,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对于头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固定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降低体位误差,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追踪技术
  • 简介: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CT、MR、DSA等数字化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传统的X线射片由原来的一屏一胶片方法,逐步向标准化、数字化、高影像质量方向发展。为使影像学更能满足现代医学诊断的需要,

  • 标签: CR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 临床应用 数字化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进行临床血液生化检查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技术,观察组采取凝聚胺技术。比较两组凝聚消失的时间、凝聚细胞检出率、抗体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凝聚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凝聚细胞检出率、抗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实施效果比较存在明显优势,利用凝集胺法检测抗体的准确性、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输血疗效明显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其优越性。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其他输血技术 临床输血 实施效果
  • 简介:X线摄影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单方便、费用较低、诊断率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中。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从体位、角度、操作方法等多方面,探讨乳腺摄影中的技术性手段,并介绍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 标签: 乳腺 X线钼靶机 体位选择 角度 操作手法 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