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凯凯 通讯作者:李冉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黏膜剥离手术,观察组采取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应用价值

由于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疗效均明显提高。病人在使用普通内窥镜检查时,只能观察到肿瘤表面,很难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具体部位,无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内窥镜的应用可明确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来源和性质,明确区分壁外压迫,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内窥镜隧道式粘膜下剥脱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内窥镜微创切除术,其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方便,尤其适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手术。另外,内镜手术后获得的组织也可用于病理评估及恶性病变的早期排除。本研究分析了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8(55.34±4.2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9-77(55.12±4.21)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黏膜剥离手术。 静脉全麻。建立通道,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洗胃腔和食管,用针头注射入粘膜下层,将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混合注入食管粘膜隆起处,用钩刀切割表层粘膜,手术切口呈斜形,经内窥镜检查进入粘膜下层,用钩刀分离治疗,形成通道。肿瘤长在粘膜下。将肿瘤在隧道内剥离,并保留病变部位,用钩刀和 IT刀钝化适当的肌层和病变部位,彻底切除周围的食管肌肉组织,去除肿瘤,送病理检查。再置入内窥镜观察伤口情况,用电凝钳止血;关闭隧道入口,用钛夹封闭入口,排出病人食管内的气体。采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肿瘤,送病理检查。

观察组采取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在0.3 cm~0.5 cm处用钩刀切开病灶,并作标记,每穴底部各点粘膜下注射2 ml,直到病灶明显消失。对照组用钩刀在0.3 cm~0.5 cm边缘切开病灶,作标记,然后在每个穴位粘膜下各注射2 ml,直到病灶明显消失。以钩刀切开病灶外侧粘膜,将粘膜下层剥除。病变切除后,伤口用氢离子止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病灶完整切除,症状消失;有效:病灶基本切除,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实施 x2统计,计量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应激水平、生存质量均改善,而观察组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应激状态和生存质量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期

血清皮质醇(μg/L)

去甲肾上腺素(μg/L)

生存质量(分)

观察组

40

治疗前

126.21±11.45

65.15±3.28

65.25±1.28


治疗后

54.12±3.21

32.19±2.35

92.19±3.35

对照组

40

治疗前

126.21±11.56

65.25±3.21

65.21±1.21



治疗后

84.21±10.24

45.23±2.55

84.21±3.01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39(97.50)高于对照组30(75.00),P<0.05。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25.00%,P<0.05。


3讨论

食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而言,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疾病发展到中晚期,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痛,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2]。当前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开胸手术在手术视野、术中淋巴结清扫次数等方面均有局限性。除此之外,开腹手术对病人伤害很大,影响了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在我国北方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尤其是北方地区,发病率很高,治疗食管癌,多采用手术治疗,一般传统开胸手术存在诸多弊端,如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感染、术后并发症等。手术后肺部感染更为常见,严重时会导致呼吸短促,危及生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从而得到医生和病人的好评,也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3-4]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超声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食管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也明显提高。通过对食管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观察,发现肿瘤表面存在正常的粘膜上皮隆起。在临床上,如无特殊症状,且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多为良性肿瘤。

内窥镜下隧道式粘膜剥除术,以病变口部3~5 cm处为重点,切开粘膜,形成隧道,然后逐渐剥除,肿瘤完全暴露后,其完整性即被清除,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1)能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损伤;2)在手术完成后,能恢复消化道的完整,防止术后腹腔内感染,防止消化道渗漏等现象。减少手术时间;3)建立用于手术的消化道隧道[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和减轻应激,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磊,朱振,王璐,朱海杭,高苏俊,张利,陆伟,陈娣.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06):429-434.

[2]任鹏媛. 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剥离术与传统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疗效的对比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20.

[3]向京元,令狐恩强,李隆松,师永盛,邹家乐,王沙沙,杜红,柴宁莉.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2(05):272-276.

[4]马上吉. 内镜多隧道黏膜剥离术在早期大面积食管癌的切除效果及对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9.

[5]荆晓娟,龙晓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效果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04):16-19.

[6]詹梅香,李立夫,刘素英,孔伟芳,彭桂芳,李清峰,聂旺平,岳辉.内镜隧道黏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护理配合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