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椎管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因其不仅可为相应手术提供优良的手术条件,且费用较全身麻醉低,在基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椎管麻醉多采用侧卧膝胸位,即双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胸部靠拢,下颌也尽量向胸部屈曲以使脊柱最大限度弯曲。良好的体位是麻醉穿刺成功的关键,而实际工作中因患者紧张及疾病等原因常出现摆体位时间过长、体位不理想、

  • 标签: 麻醉体位 椎管麻醉 固定带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 膝关节屈曲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进行介绍。方法选取部分胸腹部和头颈部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体位膜和热塑面罩对其实施体位固定,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周都要接受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D),得到的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射野(DRR)和射野片以及第一次的验证片对比分析。结果照射野中心的移位误差小于3mm,允许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采取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重复性要更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放射疗法 适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为我医院肿瘤治疗水平提升做出贡献。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3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热塑膜固定技术,实验组采取负压垫固定技术,观察组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在干预后,对各组的体位偏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不同的固定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而对体位偏移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研究和广泛应用。

  • 标签: 肿瘤疾病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中不同体位固定后重复摆位的精确度。方法选择中晚期胸部肿瘤放疗病人31例,采用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固定两种方法,测量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和负压真空垫固定组各为106人次和117人次。结果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组移动偏差<1mm,体位负压真空垫固定组移动偏差均>3mm,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头肩颈面罩体位固定放疗准确性明显优于负压真空垫固定组,肿瘤病人放疗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

  • 标签: 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 体位 靶区
  •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

  • 标签: U型体位固定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体外肿瘤放疗的体位固定技术研究实际情况,了解体外肿瘤放疗技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和实际情况调查研究,总结出当前有效的体部肿瘤放疗的体位固定技术,为今后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肿瘤放疗技术的全面发展,通过合适的体位固定技术,可以促进放疗效果的提升,为今后的医疗技术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 标签: 放射治疗 体部肿瘤 体位固定 热塑体膜 负压真空垫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常规体位固定 发泡胶固定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体位的摆放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接收实施腰椎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230例,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工作,配合手术医生以及助理摆放患者体位,对手术中实施的护理措施和体位摆放进行总结。结果230例患者,接受腰椎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经过良好护理,均未出现俯卧并发症。结论患者进行全麻手术时,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的体位摆放并仔细观察和护理患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 体位摆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分次内移动及剂量学分布,以及患者锁骨上区域摆位误差和真空垫、发泡胶形变数据。结果3组固定方式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左右(LR)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SI)方向上PB组小于VB组(3.02±2.04、3.65±2.64,t=2.35,P=0.031),腹背(AP)方向上VB与PB组均优于VP组(3.36±2.93、3.14±0.98、4.03±2.55,t=2.29、3.11,P<0.05)。分次内移动仅AP方向上VP组与PB组优于VB组(1.31±0.95、1.24±0.89、1.88±1.33,t=-2.04、-2.31,P<0.05);分次内移动对剂量学分布无影响(P>0.05);乳腺托架未能改善锁骨上区域摆位重复性(P>0.05);测量点中发泡胶塑形稳定性均优于真空垫(t=2.43~5.63,P<0.05)。结论使用PB固定方式能减少乳腺癌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患者分次内移动;发泡胶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塑形的稳定性。

  • 标签: 真空垫 发泡胶 乳腺托架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EPID与CBCT两种验证系统在直肠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的区别,并观察两种验证后放疗的毒副反应。方法 选直肠癌40例分成两组各20例,EPID为A组、CBCT为B组. 每组再分成两组:A组EPID (A1仰卧位和A2俯卧位);B组 CBCT(B1仰卧位和B2俯卧位)。利用EPID与CBCT两种验证系统进行放疗体位验证,获取各个体位X、Y、Z三个线性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统计每组患者放疗的毒副反应,所得数值进行组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数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对比分析,A组与B组两系统验证后的配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A1与A2配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B1与B2配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PID与CBCT在直肠癌放疗体位验证均有同等的临床效果;仰卧位放疗体位重复性优于俯卧位。

  • 标签: [] EPID/CBCT 直肠癌 摆位误差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9.01-2020.06来我院接受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 110例进行研究,因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固定组与热塑体膜固定组。其中常规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热塑体膜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式,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固定法所出现的误差情况。结果:热塑体膜固定组前后方向、头脚方向与左右方向误差率显著低于常规固定组, P< 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放射误差,确保整体放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 热塑体膜固定 真空袋固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体位固定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收治的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体表画线体位固定术,对两种体位固定术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小,对照组采用体表画线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大。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小,精确度最高,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体位固定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 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10例。甲组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乙组采用体膜固定体位,丙组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比较3组摆位测量偏差。结果:丙组移动例数明显少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有利于减少移动误差与摆位测量偏差。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即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用小野集束单次大剂量非共面旋转照射靶区,致使头部病变组织坏死的一种技术。由于高剂量集中在靶区,因此对患者的固定要求毕常规放疗更高,要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头部移动小于等于1毫米,本文分析研究一种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头部固定解决方案

  • 标签: 放射治疗 头部固定 立体定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选择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n=40),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均应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技术,开展时间为2020.1-2021.1。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各方面误差。结果:在本次40例乳腺癌患者放疗中,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技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在平移误差、旋转后平移误差均小于0.50cm,均符合临床摆位需求,且所有患者在X、Y、Z方向上的旋转差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各方面误差均较小,均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乳腺托架固定装置。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固定患者手臂、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提供便利。方法 该装置由托板、隔垫、固定带和充气装置组成。隔垫覆盖在托板上,隔垫的上表面有H型气囊,在竖向H型气囊的外侧设置进气嘴,进气嘴与充气装置连接;在靠近托板一侧的H型气囊上方设置固定带,其两端固定在托板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果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妥善固定患者手臂,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H型气囊的充气量,便于调整手腕背伸幅度,有效暴露穿刺位置,增加穿刺成功率。结论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穿刺 固定器
  • 简介:摘要探讨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及三种固定方式下头颈部肿瘤的外扩边界。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腹背方向(AP)、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的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头部以及上颈部靶区,三种固定方式均可。存在肩部靶区患者采用头颈肩真空垫加头颈肩热塑膜的固定方式。

  • 标签: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头颈部肿瘤 体位固定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mean。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 cGy。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 标签: 螺旋断层治疗 全身皮肤照射 体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