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技术的呼吸补偿技术和呼吸触发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分析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技术的呼吸补偿技术和呼吸触发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刘宇赵艳娟张立波杨贺张兵杨本强

关键词:磁共振呼吸门控;腹部扫描;呼吸补偿;呼吸触发

磁共振血管成像作为临床上一种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其具有无创性优势。近些年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随之磁共振扫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扫描检查的效率。本研究选取100例腹部扫描患者,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现将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腹部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男女患者的数量比例为26:24,患者的年龄分布阶段为17-80岁,年龄中值为(45.8±2.6)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数量比例为27:23,患者的年龄分布阶段为16-81岁,年龄中值为(44.9±3.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实施比较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腹部西门子超导3.0T磁共振平扫检查[1],实验组患者则进行磁共振呼吸门控技术扫描,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在患者头部上端区域放下其双手,头先行进入,相共振体线圈为四方通道周围所运用,患者腹部与背部为放置部位,与此同时和呼吸门控装置进行连接,全身双梯度为所运用的梯度线圈,检查时运用多层flash扫描、快速自旋回波系列与普通自旋回波序列T1/T2加权像等,此外还需要使用呼吸门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患者的信噪比、门静脉支数、质量半定量处理等磁共振成像质量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与两组患者有关各方面数据均需要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而计量数据则需要按照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以t进行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由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的信噪比分别为(88.40±62.08)、(40.90±21.31);实验组和参照组的门静脉支数分别为(3.98±0.54)、(3.80±0.41);实验组和参照组的质量半定量处理分别为(3.86±0.62)、(2.90±0.40)。由此可看出,实验组的信噪比、门静脉支数和质量半定量处理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04,0.006,0.009,t=6.983,8.773,9.053。

3讨论

呼吸门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探测到的呼吸来使得呼吸运用伪影得到减少的技术[2]。呼吸补偿技术的原理为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持续的对信号进行采集,若不同呼吸周期间存在类似的时间段则运用类似的相位编码,比如说在呼吸气末的平台期使用低频相位编码来对运动敏感性强的k空间区域信息来进行收集[3],而在另外的呼吸周期中则运用高频相位编码来对运动敏感性差的k空间的周边区域信息进行收集。呼吸触发技术的主要要素是设立合理的收集MR信号的开始点与结束点,也就是安排收集时间段,总的来说其是要将呼气末后的呼吸平台期作为收集时间段。

因为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所需要的扫描时间是比较少的,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呼吸频率,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呼吸伪影的出现,显示图像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肝脏等器官[4]。在患者呼吸门控扫描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位患者都有通过腹部气压感受器来有效的控制呼吸,使得在腹部扫描过程中由于血管与呼吸运动等导致发生伪影的概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具备比较高的图像显示的信噪比。

本次研究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磁共振平扫检查,实验组患者实施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扫描成像检查,观察结果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因此在临床腹部扫描当中采用磁共振仪呼吸门控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磁共振成像质量,能够让患者的病灶范围和特点得到更为清楚的显示,可以在临床上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若蛟,秦航,蒋红兵,etal.核磁共振呼吸门控技术的探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2015.

[2]徐旭凌,潘鸿.磁共振呼吸门控在腹部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5(6):488-488.

[3]陆皓,程祝忠,青浩渺,etal.呼吸门控技术在PET采集中的应用优势及技师所受辐射剂量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12):88-90.

[4]王萱,薛华丹,李琢,etal.呼吸频率调节技术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C]//磁共振临床应用研讨会.2013.

刘宇主管技师,1984年出生,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