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论词力倡雅正,标举清空,张炎词论的基本原则是雅正,他作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追求则是“清空”。朱彝尊是清代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张炎的词学理论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橱同,朱彝尊接受雅正说的同时,刻意回避清空说。

  • 标签: 张炎 朱彝尊 词学理论 词作 研究
  • 简介:托尼·莫里森于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从此这位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了中国的"旅行",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宠儿",有关她的评论和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全面梳理30多年来中国的莫里森研究,通过追踪横向、纵向的发展脉络,从译介出版、主题手法研究、理论探析和综述研究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学者对莫里森的批评与接受,认为中国莫里森研究既追随欧美研究步伐,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中国视角 批评接受
  • 简介:不同历史时段,中国社会对话剧演出的需求与观念各不相同,作为外来文化代表之一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国话剧舞台上也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本缺失的文化翻译、再现表演形态的文化模仿、争取民族解放的文化斗争、政治专制下表演体系的文化独尊、文本内容的文化写实、多元化的文化改编。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上"洋为中用"、"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服从于政治"、"中西交融、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的理论探索和舞台实践阐释了话剧舞台上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莎士比亚的文化身份,也反映了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政治与文化认同的流变,对当代话剧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 标签: 莎士比亚 中国话剧舞台 接受与流变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正>夜寒笔冻眼昏地铁乃读书之好场所也。近两日连续去单位办事,一日捧《近代散文钞》,一日携《三苏文艺思想》,皆无上享受也。因此更加一句:地铁上读古人书更妙不可言。以往出行坐地铁,较愉快之经验是读《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去首图(首都图书馆——编者)之途约一小时一刻,借此书时读一半,还书时再读另一半,非但路途由长而短而尽,还书时一掷于桌,手中空空,不亦快乎!

  • 标签: 近代散文 陈均 三章 三苏 还书 首都图书馆
  • 简介:当下,对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美,但因为其悠久的文论研究传统,加之与布拉格学派之间存在历史及学理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俄苏学界不同历史时期穆卡若夫斯基文论研究上的几部颇具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考察,并结合欧美的研究现状,对俄苏学界的布拉格学派文论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 标签: 布拉格学派文论 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 回顾
  • 简介: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属于过程哲学流派的"心理时间"范畴,他把一些相同的事件通过不同思想人按照自己的时间观念表达出来,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融合的循环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了南方人纷繁复杂的情思纠葛和内心的情感沉积.

  • 标签: 福克纳 情思 心理时间 真实 流派 情感
  • 简介: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诗歌作品,庾信的《哀江南赋》深受其影响。他们二者都具有史的性质,并且语言词汇和修辞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 标签: 屈原 庾信 思想内容 形式技巧 接受
  • 简介:<正>从八十岁逆流而下,坐在时间的河岸。有个先生多次寻问我的年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对我的年龄感兴趣?最后我对他说:我很老也很年轻,你可以把我看成八十岁,也可以把我看成十八岁。是的,我很老也很年轻,有可能是八十岁,也有可能只有十八岁,不知你们是否懂得?此时,我逆流而下,一个秋天坐在故乡的河岸,我,只有十八岁。

  • 标签: 我不知道 滔滔江水 还给我 青瓦 我就这样 蜿蜒曲折
  • 简介:固于近代哲学主体性一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的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的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的理论路径及萁主体问性的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的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的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 简介:Womenwritersasananalyticalcategoryhassincethelate1990sgainedconsiderabletractioninthestudiesofpre-modernChineseliterature,withtranslations,anthologies,andthematicexplorationssurfacinganeweveryfewyearsineithermonographsoreditedvolumes.Referencet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asananalyticalframework,however,isstillafairlyrecentdevelopment—thatis,untilRonaldEgan’sdefinitiveworkunderreviewhereonthemostwell-knownfemalepoetoftheentireChinesetradition,LiQingzhao李清照(1084-ca.1155).Notonlyisthis11-chapter,422-pagetreatmentofasinglewomanafirstinEnglishscholarship,Egan’stheoreticalstancealsomarksadeparturefromearlierworksthatplacetheirsubjectmattersinamorenativecontext.ThatalonemakesTheBurdenofFemaleTalentamustreadforallstudentsofChineseliterature.Moreover,throughoutthewholebookEganneverallowstheoreticaldiscussiontoovershadowhisfocusedanalysesofLiQingzhaoandthecircumstancesandchallengesshefacedasawomanwriter,thusretainingthedistinctiveappealofthebooktothemoretraditionalreadershipofSinology.Thisisnottodiscount,however,Egan’sconversancewithfeministcriticism;infact,his“substantialdebt”(p.8)toitisveryrecognizable,sincetheunderlyingapproachesarefullysubsumableundermuchofthepreoccupationsandassumptionsoffeministliterarytheory—and,consequently,susceptibletocritiquesofthetheoryingeneral.

  • 标签: 李清照 EITHER 接受史 this ENGLISH SINCE
  • 简介:<正>如果你看我的文字像看摄影作品一样,肯定没读懂我要说些什么;如果你以为我的叙述都是写实,可能是肤浅的阅读。此时,我像一个梦游者一样,站在时间的风口,开始一段灵魂的呓语。你可以跟随我的叙述走马观花,也可以和我一起沉入时光黑洞。

  • 标签: 摄影作品 特约专稿 不知道 在路上 告诉我 草山
  • 简介:本世纪以来,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他们的政治态度、处世方式、哲学思想、文学创作以及他们的结交时间等,都曾引起文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深入探讨。所谓的"竹林七贤"云云,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无这样的集团实体。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三篇《清谈误国》中引《世说新语》"文学"、

  • 标签: 七贤 《世说新语》 处世方式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学创作 讲演录
  • 简介:唐诗中称引屈原及化用其辞赋文句意旨之作甚众,通过检索《全唐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诗歌的屈骚接受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新视角。藉此通道,本文意在考察比照中窥测唐代诗人接受屈骚的种种具体情状。

  • 标签: 唐诗 屈骚 接受 定量
  • 简介:本文认为,世纪初接受俄罗斯文学的特点是误读。误读既表现在对俄罗斯小说主题的现实性理解上,又表现在对文本的传统性归化上,误读与传统审美心态密不可分,但俄罗斯文学的原生形态误读中仍被保存,它成为“五·四”时期充分认识俄罗斯文学精神内核的基础。

  • 标签: 世纪初 俄罗斯文学 接受 误读
  • 简介:《曝书亭集》八十卷,是清代著名文人朱彝尊的自选作品集,后主要被收录在清乾隆二十八年至四十七年所编撰的《四库全书》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编撰的《四部丛刊》中。《四库全书》收录的是当时的通行本,《四部丛刊》收录的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由于收录时间、历史背景等不同,两个版本内容也有出入。

  • 标签: 作品集 曝书 屈大均 《四部丛刊》 《四库全书》 中华民国时期
  • 简介:朝鲜是最早输入儒家文化的国家,也是极其遵从儒家文化的国家。因此,朝鲜文人在接受与批评明代文学时也体现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具体表现为:以维护儒家政治统治、道德教化为最高标准,以能够美颂和适度讽刺者为优秀之作,更倾向于认同儒者的作品。这种儒学化特色符合传统儒家文学批评的主流,有利于朝鲜的文学批评向着儒学正统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文人自我道德、社会道德的完善和政治的稳定。但是,这种儒学化的接受、批评标准也有负面影响,比如过分强调作品的教化、美颂作用而忽视了文学的艺术性,过高评价儒者的作品也使得朝鲜的部分文艺批评有失客观和公正。

  • 标签: 朝鲜文人 明代文学 接受 批评 儒学化特色
  • 简介:本文在对解构主义关于语言的延宕性和语义相对稳定性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借鉴"执中"的中国哲学与人文思想,提出翻译标准的描述或界定,应参照这样一种思路:遵循翻译活动的特性,保证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最大限度的"共识"——即文本问基本语义的照应与关联.

  • 标签: 翻译标准 解构 中和 文本共识
  • 简介:纳博科夫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他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是牢狱,它将人们禁锢现在,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观与纳博科夫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夫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的主人公普宁、的主人公金伯特分别意欲借助记忆、幻觉和艺术超越现在、战胜时间,最终都惨遭失败.纳博科夫通过这三部小说说明:时间之狱牢不可破,人们不可能借助任何事物冲破现在的'重围'.

  • 标签: 纳博科夫 主人公 小说 《普宁》 《洛丽塔》 时间观
  • 简介:作为流亡作家,纳博科夫一生经受了田园时间与道路时间的分裂,以及道路时间本身的断裂,因此时间的分裂成为他不断强化的感受。小说中,时间的分裂表现为转喻与隐喻的强烈对比,以及隐喻暗含的审美距离。时间的断裂感促使他叙事中寻求个体与世界象征性的弥合。

  • 标签: 纳博科夫 时间意识 转喻 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