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语法配价、参与者、价语及介词性价语杨宁1导言本文主要讨论汉语配价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1)配价的分析层面,(2)参与者(participant)和价语(complement)的界定及辨认,(3)参与者的类型。此外还将讨论介词性价语,描写它的参与者类...

  • 标签: 参与者 语义配价 介词 现代汉语 依存语法 直接成分
  • 简介: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介词的过程中存在着五种偏误类型:一、介词赘余;二、介词缺失;三、介词位置不当;四、对介词短语做结果补语有认知偏差;五、在比较句、"把"字句、"被"字句等难点句式中介词短语构建有误.在考察上述各类偏误的成因时,发现既有学生母语语法规则的负迁移,也有所学目的语内部语法规则负迁移的影响;既有教师教学的客观失误,也有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偏离.本文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试图探讨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的思维方式,揭示其中介语体系的面貌特征.

  • 标签: 韩国留学生 介词 语言习得 偏误类型 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Be+地点介词+动作名词”构式表进行意义进行了分析,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Be+地点介词+动作名词”为何得以成为一个构式? 2)英语中哪些地点介词加动作名词可表进行意义? 3)“Be+地点介词+动作名词”构式表进行意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理据是什么? 通过对“Be+地点介词+动作名词”构式表进行意义的句法特征和认知过程的具体分析, 本研究认为:状态过程性是表进行意义介词的语义基础, 也即具备地点状态这一空间义项的介词才可表进行意义,所以“Be+地点介词+动作名词”构式表进行意义是以地点图示和事件图示中状态的相似性为基础, 将意象图式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时间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基于使用模式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词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学习部分,也是每个初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的学习内容。但是介词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介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难题。因此,如何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好介词的学习内容,是当前学校和英语教师急需考虑的问题。目前 “图示法”在各科教学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于初中英语的介词教学来说, “图示法”更是全面提升了英语课堂效率,对学生学习介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图示法” 初中英语 介词教学 应用
  • 简介:<正>人类社会生态的不同历史剖面,呈现着一些令人震撼的宏大事件,不仅成就了用文学艺术语言进行宏大叙事所必须的信息资源储备,也相应诞生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但是,社会生态是一部庞大机器,他的构成中既有宏大形态,也有微观形态,他们构成了人类活动生存的有机整体。换句话说,没有精彩的微观积累,也难见丰满多姿的宏观构架。就艺术方法论而言,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都需要创意的出

  • 标签: 艺术语言 传世佳作 吴学 资源储备 社会生态 有机整体
  • 简介:Talmy通过区分介词/类介词主构和动词主构语言来捕捉各语言对移动事件编码的模式差异。核心事件要素路径的语言表层编码模式是区别两类语言的重要标志。然而,大量语例表明Talmy的语言类型说不完全符合既定语言中路径的实际编码模式,这使其备受学界质疑。英语空间介词into的语义、时体本质对修正Talmy的语言类型说有重要指示作用。Talmy事件系统中的路径概念应该被瞬时跃迁概念替换,从而能更准确地捕捉两类语言通过动介结构对移动事件进行编码的模式差异,消除部分争议。

  • 标签: 移动事件 语言编码类型 介词/类介词主构语言 动词主构语言 动介结构 路径
  • 简介:配价理论旨在揭示动词对名词的支配能力,但现在不少语法学家认为配价理论同样适用于名词。从'介词+名词+的+名词'分析名词的配价问题,有助于配价理论的深化。

  • 标签: 配价理论 名词
  • 简介:本文以错误分析为理论依据,对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的介词用法错误进行分析。通过搜集一定数量的英语写作介词误用实例,并进行描述和定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三点关于英语写作介词误用的可能成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的调整和改进。

  • 标签: 错误分析 写作 介词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给予”〉“等让、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标签: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
  • 简介:本文进一步论述作者所主张的取消“介词省略”(包括“介词结构”)说的语法观点;对方平权先生批评自己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

  • 标签: 省略 介词结构 语法观 肯定 感谢 用法
  • 简介:<正>用传统的艺术逻辑推理,当年红军曾彝海结盟的安宁河谷邛海畔的望不到边际的洋葱地,与已在全国影响颇大的成都当代艺术聚落的篮顶之间,很难找到跨空间的适当的对应关系。当我实事求是地要去研究肖克刚这个人,并为了弄清事实真像而多次造访这两地后,他们之间的逻辑等式便成立了。因为,西昌安宁河谷神奇的彝海和诗一般的洋葱地,与

  • 标签: 彝海 邛海 空间的 气场 价值评判 理化分析
  • 简介:本文基于类型学的新标记理论,试考察日语助词“を”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从历时角度看,“を”经历了有标记到无标记的演变;从共时角度看,“を”处于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共存的状态。本文还将其与汉语的“把”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些跨语言的标记现象和蕴涵共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を”“把”标记理论 蕴涵共性
  • 简介:摘要:零维度介词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常被忽视。本文针对零维度介词的定义、功能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零维度介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语法功能
  • 简介: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 标签: 介词 留学生口语 言语生成 频率 组块
  • 简介:文中考察了“当”字的本义、“当”字作名词的用法、“当”字作动词的用法、“当”字作的副词用法、“当”字作介词的用法以及“当”字作连词的用法,对“当”字语法化进程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当”字在词义引申、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句法结构的限定、语义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一步步虚化,由表示“田土(或其他事物)边界或相连之处”的一个处所名词演变出了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各种用法。

  • 标签: 语法化 演变机制 词义引申 语法结构 语义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以汉语介词“在”为例,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相关成果,对聋生学习汉语介词“在”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双语教学”做一些语言学角度的思考。

  • 标签: 聋生  介词“在”结构  习得偏误  教学对策  
  • 简介: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表示空间的介词在讲解和运用时会产生歧义和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空间隐喻的角度来掌握这类词.空间隐喻是基于体验哲学的一种映射,对于空间的感觉和体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感知到的.人们时常会用具象的空间概念来阐释一些非空间的抽象概念,由此形成了空间隐喻.射体、界标和路径是分析和解释空间隐喻的重要参数.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介词in、on、over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可以使教师在介词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新的启示.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隐喻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掌握和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介词 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