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冯硕生于1970年,先后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而写实能力的成熟并没有让他满足,反而让他开始质疑绘画原本的意义和传统学院教育的那些“原则”,这种质疑和随之产生的探索日积月累,逐渐凝聚成他目前的这些作品。

  • 标签: 介词 美院 中央 质疑 毕业 教育
  • 简介:一筐馒头,一截剩在黄色印花搪瓷碗里的油条,一床藏青色的棉被,一个摞满记忆的柜子。绘画之于韩鲲几乎等同于用画笔重新搭建一个日常的生活和潮流、意义,以及与时髦无关。在我们被日益猖獗的关于艺术和绘画的歪理邪说骚扰时,听凭内心的感动把自己从宏大叙事和肿胀的欲望里解脱出来需要一个坚强的平常心。我喜欢这种平凡中饱含的坚定和温度!

  • 标签: 介词 歪理邪说 宏大叙事 平常心 绘画 艺术
  • 简介:周栋近些年来的创作持续围绕着他曾经生活过的小城展开,并以此为基点不断地探索绘画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 标签: 介词 情感表达 绘画语言
  • 简介:管赛梅出生在云南大理的乡村里,那片古老充满神奇传说的土地给予了她深刻的影响,后来学习艺术来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第二工作室学习。这个工作室的圭山教学活动,又让她再次于艺术的方式面对了土地和自然。

  • 标签: 学习艺术 介词 云南大学 设计学院 教学活动 工作室
  • 简介: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 标签: 汉语 英语 “和” “with” 交互介词 伴随介词
  • 简介:汉语原生介词源于实词性词语,次生介词源于介词介词与其他词的组合。次生介词,构成类型主要有"介·介、动/名·介"等;生成机制主要是同层结构词汇化和跨层结构词汇化;生成动因主要是使语义精细化、加强语义和协调韵律;语法化意义是可以重新描述语法化斜坡,证明介词语法化发展不一定是语义进一步虚化,揭示介词发展历史层次性。

  • 标签: 汉语介词 原生介词 次生介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在高考英语中,对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主要是which,其它的包括whom或whose)前面带有介词介词短语的考查较为常见。如何判断及选用合适的介词,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及经典例句的剖析,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介词短语 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 词选 引导 WHICH
  • 简介:在“介词+X+起见”格式中,“起见”是产生见解、看法的意思.介词或引介起点、立足点,或引介凭借、原因,说话人要得出一个见解、看法,必须有个起点或立足点,有所凭据或原因,这个起点或立足点、凭据或原因就是X.在“为+X+起见”中,X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起见”的起点,又是目的介词“为”的对象,这使得“为+X+起见”有别于“为了+X”小句.

  • 标签: 介词 起见 “为+X+起见” 为了+X
  • 简介:“从”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介词,而这种用法是从古代汉语中的动词用法发展衍生而来的,我们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追溯其各个用法的历史来源。运用语法化的理论来解释介词用法形成的动因以及机制。力求在共时上更科学地把握介词“从”的使用规律。

  • 标签: 从介词 动词 语法化
  • 简介:本文在细致描写永定客家方言介词“在”、“到”语义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用法差异,并与普通话的“在”、“到”作比较;同时,尝试探讨介词“到”的性质和来源问题,认为永定话的介词“到”也是从表“到达”义的动词“到”虚化而来,而且虚化程度比普通话更高。

  • 标签: 客家方言“在” “到”语义功能语法化
  • 简介:空间介词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基础考察英语介词over,on空间范畴之间在语义特征上的区别与联系和其所对应的汉语在空间范畴化上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以期考察目标语的语内认知因素、语际认知因素在英语空间介词语义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进而对英语空间介词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空间介词 空间语义 范畴化.
  • 简介:"赶"字作介词表示比较义是湖北襄阳方言的一个特色。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比、差比和不及三种形式。在普通话中"赶"字没有做介词表示比较的用法,古汉语书面文献中也鲜有存在。文章认为是由"追赶、驱逐"之义引申而来。

  • 标签: 湖北襄阳 方言 “赶”
  • 简介:介词“以”产生的机制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基本功能,辨明“以”的动词本义不是“用”,而是“提挈、携带”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带领、率领”义,这一词义基础决定了它虚化为介词后基本功能为伴随格而非工具格.“以”的伴随格功能即其所引介的对象是施事进行某一行为所伴随的人或其他事物.语言事实中“以”表伴随的功能比表工具的功能出现早,这为“以”的基本功能是伴随格提供了时间上的证明.此外,类型学、认知学相关规律,以及“以”与典型工具格介词“用”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也都能给这一结论提供佐证.

  • 标签: “以” 介词 基本功能 伴随格
  • 简介: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 标签: 新加坡 中学生 汉语常用介词 偏误
  • 简介:介词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最早产生的单音节介词基本上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近年来,学界关于单音节介词历时来源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却很少涉及双音节介词的产生过程。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依照"的产生是语法化和词汇化规律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受语义动因、句法动因、双音化和韵律动因的制约。

  • 标签: 介词 “依照” 语法化 词汇化
  • 简介: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 标签: 介词 留学生口语 言语生成 频率 组块
  • 简介: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表示空间的介词在讲解和运用时会产生歧义和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空间隐喻的角度来掌握这类词.空间隐喻是基于体验哲学的一种映射,对于空间的感觉和体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感知到的.人们时常会用具象的空间概念来阐释一些非空间的抽象概念,由此形成了空间隐喻.射体、界标和路径是分析和解释空间隐喻的重要参数.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介词in、on、over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可以使教师在介词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新的启示.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隐喻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掌握和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介词 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