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来临前夕,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各种地情书出版总和达万部,志鉴理论著作出版累计为400余部。2000年更是理论建设丰收之年,不仅数量是近年出版编著最多的一年,质量日臻上乘,内容尤为丰富多彩。修志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肥壤沃土,理论成果又指导修志实践。双璧生辉,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宏大的社会科学中志鉴成果群,何等壮丽!

  • 标签: 修志 方志学 志书 年鉴 述略 著述
  • 简介:受制于时代和认识的关系,庄子虽然对自身思想的实践性问题有所关注,但还未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郭象继承庄子,深入地探索了庄的实践性。首先,郭象以“性分”思想为基础,解决了《庄子》思想的内在矛盾。其次,郭象通过“自生”、“独化”建立其哲学体系,改造魏晋玄学的本体论,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使魏晋玄学成为具有实践性的学说体系。

  • 标签: 郭象 《庄子注》 性分 实践性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12月,志鉴各类编纂出版总数为441部(未含1998年及其以前的年鉴编著,1999年起始将之列入统计范畴),足以与同时间出版的省市县三级志书相媲美。两者比例大体为9:1,即出版9部志书就有1部理论专著问世。

  • 标签: 出版 学年 统计范畴 年鉴 新版 总数
  • 简介:民族主义对韩朝历史编纂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脱离民族主义而分析韩国历史学的理路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在梳理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演进历程基础上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是一种同质化的、以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国家兴起为中心的宏大叙事,也一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思潮,在韩朝民族国家成长曲折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从中采浩到姜万吉,韩国民族主义史学本身也在不断经历调整,从国粹主义色彩到民主主义色彩,从激昂亢奋到相对温和。西方学者对韩朝民族主义史学的批评虽能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史学的缺陷,但因为将现代化价值绝对化,结果是肯定了殖民主义和日本亚洲侵略历史,实质是另一种有高度预设性的宏大叙事。如何在历史学中超越民族主义,是国际史学界共同的课题。

  • 标签: 韩国 历史编纂学 民族主义 现代化
  • 简介: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高效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以'育人'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定位,事实上是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过程。因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意境同构 创业学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年多年,我国的古代建筑历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的甚至破坏殆尽,只留在史书之中。文章针对北宋时期的佛塔进行型式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北宋时期河南地区佛塔的发展与变化。

  • 标签: 北宋 佛塔 型式 演变
  • 简介:在一次培训学习中有幸听张克云教授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教育哲学视野及校长的哲学人生。张教授认为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离不开对教育哲学问题的探讨。通过学习和反省自身教育实践,使笔者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了新认识和感悟。校长应有思想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以,校长必须有思想。要思考把学校带向何方,把教育做成什么样,怎样做才能走出学校的发展之道。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细节,抓要点,

  • 标签: 做善于 哲学思考 善于哲学
  • 简介: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于清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持调和态度,努力熔诸儒学说于一炉,提出"以慎独为宗,体认天理为要,日用伦常为实际"的一整套学习内容和方法,而尤为注重践履,反对清谈。他一生培养了大批弟子,夏峰亦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胜地,被目为"北重镇"。然而,学界关于孙奇逢的学术取向,见仁见智,迄无定论。本文分三个阶段,对孙奇逢学术取向的演进,做了进一步梳理。

  • 标签: 明末清初 孙奇逢 北学重镇 学术取向
  • 简介:梅洛-庞蒂自认是一个现象学者,其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以《知觉现象》作为书名,这样,我们就会期待梅洛-庞蒂是从现象的角度对知觉进行研究,我们期待在其中有对知觉精细的现象的分析。然而,对许多人来说,梅洛-庞蒂并不纯粹是一个现象学家,而是一个梅洛-庞蒂主义者。这样,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看法?梅洛-庞蒂对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

  • 标签: 现象学 知觉 身体 梅洛-庞蒂 胡塞尔
  • 简介:大禹时代处于公元前2000左右气候异常的洪水期,大禹平治水土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使得土地重新恢复,农业耕作生产得以继续发展,众民安居乐业。大洪水发生期的距今4000年前后,以陶寺和王城岗城址为中心的文化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优势,最大程度抵御和减缓大洪水造成的灾难和影响,这也可能正是二者持续发展脱颖而出的地理因素与环境原因。大禹利用治水契机,持续发展,族群政治中心的由颍河上游北移至了伊洛平原。之后,整合嵩山南北文化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政治秩序或言夏王朝。

  • 标签: 大禹治 水陶寺遗址 王城岗遗址
  • 简介:中国人类学学者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国人类的定位与规范,部分学者表达了对人类学学科与自己的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宣示了他们对学术伦理和学科规范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学科规范 学术伦理 中国人类学 世界人类学
  • 简介:<正>一、2002年度工作简况本年度的主要工作是筹备和举办了第八届国际蒙古大会。为了筹备本届大会,专门成立了以蒙古国教文科部副部长Б.额日敦苏仍为首、由有关学术机构的代表组成的筹备委员会。为了解决本届大会的财政问题,国际蒙古协会向蒙古国政府和各有关国际机构提出了赞助申请。大会的财务最终是靠蒙古国政府、日本国"日本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以及与会人员交纳的会费和协会会员费解决的。

  • 标签: 蒙古学 蒙古人 学术机构 副部长 蒙古文化 筹备委员会
  • 简介:明代濮阳涞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革新精神,在明代韵书中有重要地位.但受评价过低的影响,近人和当代学者对该书只作概述性的介绍,不见深入剖析.本文对该书的作者、版本及研究状况加以介绍和考证,对该书在语音和语音史方面的价值加以讨论,希望籍此使该书的各方面价值都能得到认识和重视.

  • 标签: 《元声韵学大成》 濮阳涞 版本 研究状况 价值
  • 简介:音乐人类进行田野调查,可反映出音乐人类思维范式的变化。音乐人类田野工作既是资料的搜集,又是典型的特定范式进行的理论生成活动,不同的田野调查会因其所遵循范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田野调查是音乐人类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也是音乐人类学理论架构的源泉。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田野调查 理论反思
  • 简介:杨先生已离开我们将近十年了,虽然近几年我因孩子归真而心灵受惊,但杨老师夫妇的深情厚意,时时涌上心头,总是忘不了。今天我鼓着勇气,想记述一下杨老师的功德,以资怀念。

  • 标签: 怀念 民族学 导师 老师 孩子
  • 简介:弗里德曼范式是中国宗族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在反思、批判这一理论范式的过程中,学者们不仅质疑了其所关注的祀产要素的核心作用,也尝试从地方化聚居、文化族谱等角度重新解读中国宗族。本文梳理人类中国宗族研究的理论流变,反思已有的研究局限,认为各类仪式性互动对宗族的构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理解中国宗族的关键要素。并从仪式入手探讨中国宗族组织的学术路径,旨在对当代中国宗族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有所贡献。

  • 标签: 弗里德曼范式 中国宗族 仪式
  • 简介:面对古诗,审题、释字、译句、赏析是老师们教学的老套路。但是,如果所有的古诗教学都套用这样的模式,意蕴悠远的古典诗词将变得淡而无味,势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驰骋于诗歌所创造的美妙境界中?笔者在这里谈谈对这些方面的几点认识和尝试。

  • 标签: 古诗教学 古典诗词 古诗词教学 课堂教学 诗中有画 熟读成诵
  • 简介:什么是八股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介绍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 标签: 八股文 起源 科举考试 源流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王安石
  • 简介:客家作为生活在以闽粤赣三角地区为大本营的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族群,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古老的客方言、广泛分布的围龙屋、土楼民居建筑、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重祖先、敬鬼神的文化遗风等引起了历史学、人类、语言、建筑、美术、音乐等诸领域的学者的极大兴趣。然而检阅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的研究却十分滞后,至今少有人问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客家地区的武术无足轻重,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研究了。因为在客家地区的习武之风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客人多精技击,传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农暇,相率联系拳脚、刀剑、矛挺之术。即古人‘农隙讲武’之意也。”而且客家地区的武术流派众多,在中华武术的“大森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地位。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客家地区的口碑材料,结合地方文献资料,拟对客家地区的武术文化作一初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 标签: 客家地区 武术文化 历史人类学 地方文献资料 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
  • 简介:尽管暴力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但长期以来,暴力研究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对于这种忽视,最常见的理由,也是绝大部分社会学家的共识,就是:现代性意味着人类普遍的理性化、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社会和平。暴力既不是现代社会的常规状态,也不是社会生活的内在特征,它是非理性化的远古时代的遗留物,随着"文明的历程"必将烟消云散。虽然上述观点颇有道理,但这种判断显然过于草率和乐观。

  • 标签: 非理性化 现代性 常规状态 研究评述 遗留物 边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