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技术的重要发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方法。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来说,局部微波烧灼是一项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治疗技术 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肿瘤 治疗早期 发达国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四针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四针吻合法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胆四针吻合法的病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3(44~77)岁。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胰腺囊性腺瘤1例,胃癌侵犯胰头1例,胆囊癌1例。38例胆四针吻合法涉及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20例,胆管癌根治12例,肝切除、胆吻合4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癌根治1例,胆囊癌根治1例。胆管直径<6 mm的患者10例。3个、2个和1个吻合口的患者分别为4、7和27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胆四针吻合法简单、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细小胆管的胆吻合。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术 四针吻合 胆漏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外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外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外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外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建国以来,有关痈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理论渐趋完善,治法处方日益丰富,提出内服药物、外服药物、中药灌肠、针刺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文章就建国后痈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更好的发挥中医在痈中的治疗优势。

  • 标签: 肠痈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2年近5年内29例手术治疗的坏死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坏死切除+吻合或者造瘘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各种原因放弃治疗5例,治愈23例,治愈率79.3%。结论坏死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腹部CT检查对坏死可提供相对早的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是治疗关键。

  • 标签: 肠坏死 肠切除术 腹部CT 临床分析
  • 简介:56岁的梁女士.近3年来被反复腹痛所折磨。经常不定时发作.多为左下腹痉挛性疼痛.弯腰按压腹部或应用普鲁本辛、阿托品后可以缓解.无腹泻、发热、黏液脓血便等,伴有便意,大便每日1~2次。多次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行腹部超声、CT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 标签: 慢性腹痛 肠息肉 大便常规 腹部超声 痉挛性疼痛 反复腹痛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造成外伤性肝破裂破裂病人逐年增加,若治疗不及时以及护理不当,易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外伤性肝破裂破裂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肠破裂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内营养,结合实际护理经验,阐述了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表明护理是内营养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内营养是改善患者健康,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营养供给方式。

  • 标签: 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摘要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病,该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 标签: 肠易激综合症 病因 治疗
  • 简介: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低位肠道症状,但缺乏某种已知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构成的综合征。在西欧和美国,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中几乎有50%其症状无法用器质性疾病解释,其中很多即被冠以IBS的诊断。由于没有可以检测的生理学或结构上的异常,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主观的症状很难进行诊断和鉴别。应注意的是不要将包括了一组症状的综合征误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IBS 胃肠道 诊断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