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球癌症数据库最新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2位。我国H.pylori感染者中最终有4%~5%的患者发生胃癌。近30年来全球积累的研究成果表明,占胃癌极大多数的型胃癌其实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制订有效的胃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对降低我国胃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根除 预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神经酰胺作为结构骨架可构成各种复杂鞘脂,是脂毒性发挥作用的核心鞘脂代谢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源神经酰胺在多种代谢性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组织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内质网稳态失调及炎性反应机制等影响疾病进程。组织能够直接感知肠道微环境变化(如饮食结构变化、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改变等),响应多种不同的信号刺激(如胆汁酸、低氧和炎性反应信号等),激活包括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等信号调节通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神经酰胺代谢。因此,深入探究源神经酰胺对不同代谢性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将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肠源神经酰胺 代谢性疾病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缺氧诱导因子-2α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IBD)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肠道慢性炎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治疗。然而IBD疾病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可能会伴发或导致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升高。鉴于临床病例较为匮乏,目前IBD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尚不够明确。本文就IBD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IBD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作一概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淋巴瘤
  • 简介:摘要肠道类器官是指利用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和自组装的特性,在体外重建出的多种小肠上皮细胞类型和类似生理结构,也被称为"微"。类器官研究起始于不同段中Lgr5阳性隐窝干细胞的发现,而小肠/结肠干细胞微环境中EGF、Wnt、BMP/TGF-β、Notch等信号通路对干细胞特性的体外维持同样起关键作用。"微"类器官不仅可以实现隐窝-绒毛极性结构的重建,也可以重现分化型细胞组分和上皮功能。自2009年Sato等构建起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以来,相较于主要由遗传变异细胞所构成的常规细胞培养体系,肠道类器官展现出诸多优点,并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此外,类器官研究通过与基因组学、材料学、工程学相结合,在各医学研究领域大放异彩。"微"类器官作为临床前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肠道发生、肠道转运生理、屏障、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囊性纤维化、感染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道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本综述主要讨论肠道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肠道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标签: 类器官 肠道干细胞 肠道疾病 构建 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IBD)是一类累及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自然病程中常伴随发生多种疾病,神经系统为外受累器官之一。IBD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有些患者预后欠佳,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神经系统外表现、IBD与神经系统特殊共患病以及IB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解读IBD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以及诊疗思路,期望临床医生对IBD合并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系统疾病 肠外表现 共患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类器官是一种体外培养建立的富含肠道干细胞群的三维立体肠道组织。类器官可以模拟接近体内环境下肠道的生理状态,在研究肠道胚胎发育、建立肠道疾病模型、临床药物筛选、组织再生及基因治疗等领域更具优势,也为儿童肠道疾病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现就类器官作为儿童肠道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临床转化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肠类器官 儿科 肠道疾病 临床转化研究
  • 简介:摘要中国炎症性病(IBD)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要加强患者的疾病管理,必须让患者获得正确精准的疾病知识。本文述评了正确的IBD疾病知识对疾病诊治、慢病管理和医患共同决策都有重要价值,强调为IBD患者提供准确的IBD诊治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慢病管理 疾病知识 医患共同决策
  • 简介:摘要研究炎症性病(IBD)患者血脂代谢指标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7例克罗恩病(CD)患者、23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165名健康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Mayo评分分别评估CD及UC疾病活动度,并分析其与TC、TG、HDL-C、LDL-C和Lp(a)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CD及UC患者TC、TG、HDL-C及 LDL-C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AI与TC、HDL-C、LDL-C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8、-0.210、-0.176,P值均<0.05),与TG不相关。Mayo评分与TC、HDL-C、LDL-C及TG均不相关。另外,CD患者Lp(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UC患者(P值均<0.05),且活动期CD患者Lp(a)水平高于缓解期CD患者(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UC组相比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患者Lp(a)水平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r=0.151,P<0.05),UC患者Lp(a)水平与Mayo评分无明显相关。提示IBD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CD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

  • 标签: Crohn病 结肠炎,溃疡性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钛夹在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收集年限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均为本院接受镜下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抽样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未放置钛夹,观察组放置钛夹预防出血,对比不同组别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疾病接受镜下治疗时放置钛夹,可有效预防出血,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

  • 标签: 钛夹 肠镜 消化道疾病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68例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采取早期外营养干预与早期内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后并发症情况后,其中对照组(32.35%)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肠道疾病 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恢复中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期间引入早期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12例,均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前提下,按患者入院顺利将其归至研究组(术后护理引入早期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术后护理引入早期外营养支持)中,每组保证病例数一致,均为56例。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早期内营养支持的56例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期间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期间引入早期内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速度,进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引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道疾病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无痛镜下小儿息肉术中护理配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小儿息肉患儿9例,均应用无痛镜下电切术治疗,总结其手术中护理配合措施。结果:9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息肉切除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8.6±5.8)min,苏醒时间(10.1±4.3)min。结论:无痛镜下小儿息肉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无痛肠镜 小儿肠息肉 术中护理配合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北方三级医院神经疾病科室对患者内营养(EN)支持现状。方法2020年6月选取中国北方收治神经疾病患者并采用EN支持的123家三级医院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入选的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ICU和综合ICU。评估的指标包括:营养支持设备和人员配置、EN筛查、评定及实施方法的应用情况、EN时机、EN输注途径及方式、营养相关指标监测情况等。结果我国北方地区123家三级医院在EN支持方面,82.9%有体重测量仪,85.4%配置了EN输液泵,74.8%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或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71.5%应用营养评定量表,74.8%进行EN输注时床头抬高≥30度。仅30.1%配备有间接能量代谢测量仪(代谢车),31.7%有本单位编写的营养标准操作程序,46.3%具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技术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技术,46.3%有营养治疗小组,48.0%在48 h内开始EN支持,57.7%开始EN输注依据洼田饮水试验,58.5%停止EN输注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结论我国北方三级医院神经疾病患者EN支持设备基本充足、相关指标的评估与监测基本完善,但一些EN支持理念的实施仍有待改进。

  • 标签: 神经疾病 肠内营养支持 三级医院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北方三级医院神经疾病科室对患者内营养(EN)支持现状。方法2020年6月选取中国北方收治神经疾病患者并采用EN支持的123家三级医院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入选的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ICU和综合ICU。评估的指标包括:营养支持设备和人员配置、EN筛查、评定及实施方法的应用情况、EN时机、EN输注途径及方式、营养相关指标监测情况等。结果我国北方地区123家三级医院在EN支持方面,82.9%有体重测量仪,85.4%配置了EN输液泵,74.8%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或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71.5%应用营养评定量表,74.8%进行EN输注时床头抬高≥30度。仅30.1%配备有间接能量代谢测量仪(代谢车),31.7%有本单位编写的营养标准操作程序,46.3%具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技术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技术,46.3%有营养治疗小组,48.0%在48 h内开始EN支持,57.7%开始EN输注依据洼田饮水试验,58.5%停止EN输注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结论我国北方三级医院神经疾病患者EN支持设备基本充足、相关指标的评估与监测基本完善,但一些EN支持理念的实施仍有待改进。

  • 标签: 神经疾病 肠内营养支持 三级医院 调查
  • 简介:摘要旋转不良是一种肠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旋转和固定异常造成的疾病。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并发扭转,扭转可造成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在宫内胎儿期也一样。产前发现旋转不良及扭转具有挑战性,超声检查是筛查的首选方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产前诊断消化道结构畸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胎儿期旋转不良及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扭转 肠旋转不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无痛胃镜采用的是全身麻醉,通常是通过静脉通道给药,患者无痛苦,虽然全身麻醉可以减轻疼痛,但是有一定风险,为了患者的安全,患者及或家属应在检查前与麻醉医生面对面沟通,使麻醉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然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麻醉。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发热,临床诊断相当困难。这些症状不一定是由于肠道疾病引起,也可能由于血管、药物、遗传代谢等疾病所致。除了感染性、免疫性、肿瘤性、血管源性、药物性原因外,更为疑难的是与遗传基因相关的肠道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 标签: 肠疾病 基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