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SCT动态增强在甲状腺乳头微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本院已经病理确诊的50例甲状腺乳头微小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0例中,单侧发病41例,双侧同时发病7例(左侧28例,右侧22例,峡部7例),2例平扫及增强未出现任何异常改变。45例平扫表现为直径4-10mm低密度结节状,3例表现为<3mm小裂隙样低密度。增强后,30s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60s静脉期呈相对乏血供改变,48例病灶在已强化的甲状腺组织背景映衬下病灶显示为更明显的低密度灶;出现包膜破损16例,晕圈征13例;乳头壁结节13例;钙化12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合并结节伴腺瘤2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IV区出现淋巴结转移2例。邻近右侧胸锁乳突肌受侵犯1例。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MSCT动态增强对PTMC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并具有特征影像学改变,诊断时应当从病灶数目及大小、形态、密度、轮廓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重点从强化方式、包膜中断征或咬饼症、晕圈征或镶嵌征、钙化、强化的乳头壁结节,颈部淋巴转移、邻近或远处器官有无侵犯等多方面进行鉴别,此外同时注意MTC合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诊断可以掩盖PTMC,同时MTC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病例。因此,诊断PTMC时CT资料同时要结合超声检查以免引起漏诊。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动态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乳头(PTC)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的PTC患者37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诊断,二组使用光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一组和二组诊断准确率情况,一组阳性为97.29%,二组阳性为75.67%,(x2=13.256,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PTC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PTC 免疫组化染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胸乳入路内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4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和研究组(行经胸乳入路内手术治疗),各2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脂肪液化、气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参照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经胸乳入路内手术应用价值更高,用于甲状腺乳头患者中,可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创伤与并发症,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胸乳入路 内镜手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可行性
  • 简介:乳腺包裹性乳头(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亦称为囊内乳头。也可称为包被性乳头.为乳头的一种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乳头结构,界限清楚。与普通乳头不同,包裹性乳头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膨胀性浸润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标签: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80例医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甲状腺乳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颈白线入路;观察组则采取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在甲状腺根治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颈白线入路,能够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管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乳管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瘤,并对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得到了有效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02/104),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04)。结论乳管辅助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瘤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乳管镜 手术治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细针穿刺(fineneedle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由于经济、微创、操作简便、报告快速等优点,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已被普遍使用,然而,由于样本或观察经验等因素影响,FNA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在甲状腺癌的类型判别方面也存在一些陷阱。本文报道一例甲状腺髓样(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FNA涂片被误诊为甲状腺乳头(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FFC)的病例,通过对照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复习FNA涂片,分析误诊原因,旨在加强认识,以提高FNA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细针穿刺 误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将其介入超声治疗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超声检出率。结果 超声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的敏感度、特异性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准确率诊断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应用超声介入的治疗价值非常高, 甲状腺微小乳头不易发现和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介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病理和超声表现复杂,HT背景下的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鉴别诊断有难度。超声特征上微钙化是诊断PTC的危险因素,而粗钙化一般提示为良性病变,但PTC合并HT发生的钙化现象多见且类型多样化,粗钙化的发生率可能高于微钙化,各类钙化皆提示有恶性风险。钙化可能与癌症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HT背景下的钙化现象需引起警惕,要高度怀疑是否合并PTC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与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及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就诊手术的TI-RADS 4b类直径≤1 cm单侧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共539例,依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MC组和良性肿瘤组,再依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将PTMC患者分为LNM组和无LNM组,分析术前血液中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Tg与PTMC及发生颈部LNM的关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PTMC组与良性肿瘤组,LNM组与无LNM组间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TSH、Tg及TgAb水平是PTM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PTMC呈负相关,TSH、Tg、TgAb与PTMC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0、0.192、0.026、0.008,95%CI分别为:0.962~0.998、1.045~1.404、1.015~1.038、1.003~1.014,P<0.05)。年龄和血清Tg水平是PTMC患者颈部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颈部LNM呈负相关,Tg与颈部LNM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5、0.014,95%CI分别为:0.957~0.994、1.008~1.021,P<0.05)。当血清Tg水平>26.520 ng/ml时提示≤1 cm的TI-RADS 4b类肿块为PTMC(敏感度:0.560,特异度:0.719);而Tg水平>36.695 ng/ml时提示此类PTMC患者伴有颈部LNM(敏感度:0.532,特异度:0.788)。结论血清Tg水平对临床鉴别≤1 cm的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与PTMC伴有颈部LNM有关。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球蛋白 颈部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特征是具有甲状腺T和B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免疫反应,及体液免疫反应致特异性抗体产生。HT常合并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免疫学联系。本研究对HT的病因及HT合并PTC的潜在免疫学联系作一综述,为HT合并PTC的精确临床诊治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妇女甲状腺乳头发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间收治的80例女性甲状腺乳头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明确的8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差异和甲状腺乳头患病风险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微小组和非微小组患者Tg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的直径与乳头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甲状腺乳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或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54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占比例为21.77%;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患者中女性构成比,手术开展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高于单纯甲状腺乳头患者,肿瘤最大径小于单纯甲状腺乳头患者,临床分期低于单纯甲状腺乳头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TPOAb水平、TSH水平以及临床分期为甲状腺乳头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且肿瘤偏小、临床分期较早,提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会明显增加甲状腺乳头的侵袭性,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CT鉴别诊断乳头甲状腺微小(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30例PTMC患者(甲组)和56例MNG患者(乙组),均采取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甲组结节形态、瘤体形态、增强后边界、细颗粒钙化、混合钙化、边缘中断征同乙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结节、腺体大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征象可作为鉴别诊断MNG、PTMC的重要依据,PTMC甲状腺体积无明显变化。

  • 标签: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DKK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β-catenin表达间的关系,探讨DKK1与PT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PTC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取患者PTC组织和旁组织,并留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和β-catenin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DKK1和β-catenin表达。结果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t=5.863,P<0.001),而血浆β-caten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t=6.223,P<0.001),且患者血浆DKK1和β-catenin水平呈负相关(r=-0.724,P<0.001);PTC组织的DKK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旁组织(χ2=44.545,P<0.001),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旁组织(χ2=26.243,P<0.001),且PTC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χ2=13.637,P<0.001),关联系数为-0.413。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与疾病分期(t=3.040,P=0.003)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t=5.452,P<0.001)有关,PTC组织DKK1阳性表达率也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486,P=0.006)。此外,使用血浆DKK1水平对PTC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 CI=0.750~0.892,P=0.002)。结论血浆和组织中DKK1表达下调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DKK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患者56例,对他们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首发症状存在着差异,其中首发症状是在甲状腺区发生肿块的有83.9%,首发症状是通过淋巴结转移形成肿块的有17.9%。患者体内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的质地较硬,其灶面呈灰褐色,切面呈灰白色,有部分肿块会表现为颗粒状或者触摸有沙粒感,同时还伴有囊变与出血现象,单结节肿块的患者有89.3%,多结节肿块为10.7%;有完整包膜的患者有56.9%,有部分包膜的患者由19.6%,无明显包膜的患者有28.6%。体内形成钙化及砂粒体的有57.1%,出现淋巴管侵犯的有55.4%,出现包膜浸润的有44.6%,出现合并滤泡性腺癌有37.5%,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有33.9%,出现隐性的有5.4%。结论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以分化型的为主,患者的颈部容易出现肿块,中青年女性最易患上这种疾病,且其病程长短不等。患者容易出现单结节的肿块,体内很容易形成钙化及砂粒体以及包膜浸润现象。

  • 标签: 低级别 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symporter,NIS)蛋白在甲状腺乳头表达。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根治术后患者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通过免疫组化法对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对两组患者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t检验,并观察NIS蛋白表达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患者NIS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而结节性甲状腺肿NIS蛋白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表达阳性评分分别为1.45±0.77和1.07±0.47,甲状腺乳头NIS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的NIS表达水平升高,但是存在功能定位障碍。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钠碘转运体
  • 简介:摘要混合高细胞-筛状桑葚亚型(TCV-CMV)是甲状腺乳头(PTC)罕见亚型。仔细的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及特异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高细胞亚型PTC(TCV-PTC)是侵袭性亚型之一,术前及中准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及预后判断。筛状桑葚亚型PTC(CMV-PTC)有独特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特征,也是遗传性甲状腺癌的典型亚型,可提示临床医师进行结肠检查、遗传咨询和家庭成员筛选。CMV-PTC多数预后较好,当出现不良预后指征时,警惕其复发及转移可能。

  • 标签:
  • 简介:探讨核干因子(NS)在甲状腺乳头(PTC)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5例甲状腺腺瘤、20例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58例甲状腺乳头中NS的表达。58例PTC组织中,34例NS蛋白表达为阳性,阳性率58.6%;伴淋巴结转移的30例中,23例表达为阳性,阳性率76.7%;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表达阳性率46.4%;25例良性甲状腺瘤组织中NS表达阳性率16.0%。NS基因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腺瘤组织和旁正常组织。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组织无显著差异性。NS阳性表达率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过程,高表达的NS基因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是其进展环节中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干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