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5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75例、对照组76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观察组行完全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喉返神经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个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腔镜下手术 完全乳晕入路 普外科 微小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与直径≥2 cm甲状腺乳头(PTC)之间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直径≤9 cm PTC患者(n=1 404)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PTMC组和直径≥2 cm PTC组,直径≥2 cm PTC再以4 cm为界分为2个亚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 404例,其中PTMC组1 001例(71.3%),直径≥2 cm PTC组403例(28.7%),中位随访时间为43.00(8.00~94.00)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体重指数、术后死亡、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组、2 cm≤直径≤4 cm PTC组、4 cm<直径≤9 cm PTC组在年龄、血清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减小、肿瘤直径增大、双叶、多灶性和腺体外浸润;影响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减小和腺体外浸润;影响PTM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腺体外浸润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和肿瘤直径增大。(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是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增大是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和直径≥2 cm PTC临床病理特点差异明显,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无充气经腋窝(modified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MGUAA)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MGUAA单侧甲状腺根治组,n=41)与采用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根治(开放组,n=49)的PTMC患者(cT1N0M0,cI期,8th,2017 AJCC)共90例,男14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1±12.0)岁。两组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效性、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引流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术后颈前及腋下疼痛、美容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组在年龄(35.0±8.6)岁和手术出血量(12.3±7.3)ml方面显著低于开放组年龄(48.1±11.1)岁和手术出血量(16.1±4.3)ml(P<0.01);在手术时间(99.1±19.5)min、术后引流量(221.4±67.9)ml和术后置管时间(5.0±0.8)d方面显著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70.6±17.8)min、术后引流量(98.3±63.7)ml及术后置管时间(3.8±1.0)d(P<0.01)。两组间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总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术后感染和淋巴漏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在避免术后颈前吞咽不适和颈前区疼痛,切口满意度评估上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0.0%比28.6%)、(14.6%比71.4%)、(1.1±0.3)分比(2.4±0.5)分(P<0.01)],而在手术侧腋窝区疼痛上劣于开放组(P<0.01)。结论对于经选择的PTMC患者,MGUAA单侧甲状腺根治是一种可行、安全且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腋窝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MMPTC)与甲状腺髓样合并乳头(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样与微小乳头碰撞发生。髓样部分与乳头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2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9例MTC-PTC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8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升高。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髓样部分与乳头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9例患者中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与MTC-PTC相比,MMPT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淋巴结转移偏多,可遵循髓样治疗原则进行治疗;MTC-PTC的发病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但治疗原则可根据两种肿瘤的权重进行个体化治疗。两类肿瘤的预后均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癌,乳头状 病理学, 临床 降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乳头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的3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中,有21例实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全切手术,有9例实行中央淋巴结清扫+单侧甲状腺+峡谷切除。术后均无感染、出血,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有2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进行补钙治疗后,其症状得到缓解。有8例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6.67%。有7例患者手术后进行I治疗。本组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手术后1年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小于0.1Mu/L。术后2年进行随访,未发现远处转移、未发现死亡病例,术后局部没有出现复发,控制效果和手术效果较好。结论:及时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采取选择性的I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甲状腺乳头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治疗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实验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采用中冰冻病理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选取人数为5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所加划分成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各有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甲醛固定,而观察则则进行混合液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冰冻病例确诊情况,以及正确诊断率。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有2例样本因为制片出现问题从而延迟诊断,剩余的48例成功制片,石蜡制片50例,冰冻制片48例,其中冰冻组误诊率为8.3%,而石蜡组没有出现误诊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确确诊率为24(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正确确诊率20(80.0%),观察组误诊率1(4.0%)为显著低于对照组5(2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症患者采用中冰冻病理检查,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但是依然存在有一定的误诊率,所以还需要根据相关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以此来降低误诊率。

  • 标签: 冰冻原理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中冰冻切片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PTMC患者中选取185例,以数字随机表达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93例,诊断时,对照组选择石蜡切片法,观察组选择中冰冻病理法,对比组间诊断的效果。结果:组间诊断的准确性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但数据对比(P>0.05)。结论:以中冰冻切片法对PTMC实施诊断,虽有漏诊、误诊情况出现,但相较与石蜡切片法,诊断速度快,有利于实施和调整手术的方案,值得推行。

  • 标签: 准确性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甲状腺乳头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观察组(26名)。参照组为非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观察组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两组患者均行临床病理检查,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特征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发肿瘤病灶、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桥本氏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中冰冻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12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0,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处理措施)和观察组(n=60,行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处理措施,观察组行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措施后,其中观察组患者有53例患者被确诊,4例被漏诊,3例患者延迟确诊,确诊率共计为88.33%,对照组患者60例均被确诊,无漏诊与延迟确诊的病例,确诊率共计为100.0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术中冰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头状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本院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病理取材后分别实施中冰冻切片检查与石蜡切片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石蜡切片是100.00%,冰冻切片是95.31%,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过程中,中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方法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耗时短,同时有助于手术医生中选择手术方案,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石蜡切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QSTM1在甲状腺乳头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乳头癌细胞TPC-1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集2019年4至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甲状腺乳头患者切除手术的组织和旁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SQSTM1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在TPC-1细胞中构建SQSTM1缺失细胞系SQSTM1-KD-TPC-1, RT-qPCR从基因水平检测SQSTM1在TPC-1 和SQSTM1-KD-TPC-1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SQSTM1敲低前后TPC-1侵袭和迁移的变化情况;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QSTM1敲低后TPC-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RT-qPCR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基因水平进一步验证肿瘤细胞对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甲状腺乳头组织中SQST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旁组织,有76.2%(16/21)的患者mRNA呈现高表达;敲低SQSTM1明显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且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减小(P均<0.01),表明SQSTM1参与增殖相关通路机制的调控。结论SQSTM1在甲状腺乳头癌细胞株TPC-1中明显促进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可能是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 标签: SQSTM1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侵袭 迁移 增殖
  • 作者: 李健森 赵敬柱 郑向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的2例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乳头患者均为女性。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右叶及峡叶缺如,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甲状腺乳头;另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中证实甲状腺右叶缺如,峡叶存在,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多发甲状腺乳头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癌是极为罕见的,可以通过超声、甲状腺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必要时辅助CT、MRI检查,治疗方案应与甲状腺解剖正常患者的相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甲状腺乳头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具体病情分为观察组(45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对照组(45例,未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无侧颈转移、无肿瘤侵袭性,病理分期为I、II期的人数更多,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平均直径、性别组成、多原发灶方面无明显数据差异,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单纯甲状腺乳头相比,甲状腺乳头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低,整体病情更轻,能获得更好的临床诊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7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乳头,肿瘤囊性成分均>50%,术前超声表现为囊肿内壁低回声突起伴点状强化。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肿壁单灶经典亚型甲状腺乳头,无淋巴结转移。远期效果满意,无转移或复发病例。这类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治疗可选择积极监测或适当的切除,术后仅需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组织库收集的儿童(≤18岁)甲状腺乳头癌肿瘤组织标本,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分析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患儿22例,其中发生BRAF(V600E)突变10例,突变率为45.5%。儿童甲状腺乳头患者BRAF(V600E)突变率低于成人甲状腺乳头患者(77.7%)(χ2=11.250,P=0.001)。>12岁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6.7%)高于≤12岁患儿(20.0%)(P<0.05)。女性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9.2%)高于男性患儿(11.1%)(P<0.05)。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多发病灶、肿瘤直径、高侵袭亚型、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及婴幼儿放射史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复发病例3例,均为颈部淋巴结复发。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低于成人,BRAF(V600E)突变不预示儿童甲状腺乳头具有更高侵袭性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冻病理诊断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中的价值。方法:2020.2-2021.2,选取77例行甲状腺切除患者进行研究,中获取印片细胞病理组织、冰冻病理组织进行诊断,将其设为印片组、冰冻组,将术后石蜡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准确诊出率、诊断相关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中实施冰冻病理学诊断,诊断准确率及相关参数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病理 印片细胞病理 石蜡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9例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组(试验组,18例)及传统手术组(对照组,3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变化、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4.3±2.0)个比(6.5±3.9)个]、手术时间[198.5 min(166.3 min,228.5 min)比82.0 min(60.0 min,102.0 min)]、术后24 h疼痛评分[3分(3分,4分)比2分(2分,3分)]、术后总引流量[49.0 ml(40.8 ml,56.5 ml)比37.0 ml(29.0 ml,44.0 ml)]、手术费用分别为[3.32万元(3.31万元,3.40万元)比0.52万元(0.42万元,0.59万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脂肪液化、皮下瘀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治疗单侧PTMC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消融术后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MWA治疗56例孤立性低危PTMC。消融时在超声引导下采取扩大消融。术后1 d和1、3、6、12个月进行超声随访,消融后前6个月同时监测甲状腺功能,术后3或6个月再次穿刺活检评估肿瘤残留,并记录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回顾性纳入56例PTMC消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12)个月,术后1年结节体积从0.05(0.04,0.12)cm3降至0.04(0.00,0.06)cm3(P<0.05),中位体积缩小率为64.99(-14.57,100)%,共有7例(12.50%)患者消融灶完全消失。PTMC经过MWA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性反应(21/25,84.00%),其次是梗死。1例患者因术后1年时怀疑淋巴结转移接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同侧甲状腺腺叶内存在1个意外发现的PTMC,但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并未发现远处转移。术后出现促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降低(P<0.01),但远期与术前无明显差异。1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患者发生短暂性声音嘶哑。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低危PTMC的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性反应是消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微波消融 热消融 病理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窗式切除和袖状切除在甲状腺乳头(PTC)侵犯气管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33例PTC侵犯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侵气管手术方式,分为窗式切除组(15例)和袖状切除组(18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治疗结果。结果33例患者均行甲状腺根治性手术。窗式切除组中气管Ⅰ期修复12例(其中下段气管切开4例),气管与皮肤造口Ⅱ期修复3例;袖状切除组18例均于气管环切除后行端端吻合(其中下段气管切开3例)。窗式切除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袖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窗式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袖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C侵犯气管属于局部晚期,治疗上仍首选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针对受侵气管合理选择重建方式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保证生活质量。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气管肿瘤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窗式切除和袖状切除在甲状腺乳头(PTC)侵犯气管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33例PTC侵犯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侵气管手术方式,分为窗式切除组(15例)和袖状切除组(18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治疗结果。结果33例患者均行甲状腺根治性手术。窗式切除组中气管Ⅰ期修复12例(其中下段气管切开4例),气管与皮肤造口Ⅱ期修复3例;袖状切除组18例均于气管环切除后行端端吻合(其中下段气管切开3例)。窗式切除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袖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窗式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袖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C侵犯气管属于局部晚期,治疗上仍首选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针对受侵气管合理选择重建方式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保证生活质量。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气管肿瘤 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