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瑰宝,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宝藏。而在历史文化中,区域历史文化更是值得学生去体验,去瞻仰。历史区域文化环境下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身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究历史区域文化环境下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结合南京传统文化,知晓历史区域文化环境下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总结出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助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 标签: 历史区域文化 文明行为习惯 途径与方法
  • 简介: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开始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不断深入落实,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往往只是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以及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文明礼仪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价值观念形成以及社会发展。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利用班队活动强化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班队活动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 强化途径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以及教育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德育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什么德育如此的重要?有一种分类中把人分成了四种。分别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十分不科学的,但他也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及促使我们去思考教育本身的意义,在教育受教育者时,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教育一个学生时,我们不能只注重向他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培养他作为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我们通常讲全面发展之时,这个概念一般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五项中,德育就是排在首位,可想而知他的重要性。至于我们如何能在实践中完成我们对于德育的目标呢?这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共同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行为习惯 思品课教学 渗透
  • 简介:摘要:互联网后真相时代的现状下,网络话语空间的重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网络舆论在互联网传播背景下发生,舆论内容与舆论导向趋势,与媒介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在群体非理性行为发生时,舆论导向趋向“污名化”传播趋向。近些年来,网络媒体中关于大学生的新闻越来越多,网络媒体尤其是商业性网站,为了吸引受众增加点击率获得超高利润,在对大学生进行报道时,往往以负面新闻居多,以偏概全,导致大学生媒介形象出现了“污名化”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舆论传播学、心理学和群体行为学,分析网络新闻在对大学生群体报道时所存在的偏差,通过引入社会学中污名的概念,从网络舆论背景、“污名化”现象分析、舆论导向趋势产生原因、大学生行为主体分析、项目意义及特点等方面分析,文章简要阐述了网络舆论下大学生群体非理性传播行为导致的“污名化”现象的现状,并结合目前的网络发展背景提出建设性解决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大学生群体 群体与舆论  网络舆情传播 污名 群体非理性传播分析
  • 简介:摘要: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方向,并促进社会知识资源利用,基于内外倾人格理论、行为测量理论,探索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大学生内外倾人格特质对其虚拟社会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 标签: 知识共享,人格特质,高校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学习焦虑大学生12次的咨询过程,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并调整了核心信念,通过引导来访者进行自主的行为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提升了学习适应力。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学习焦虑 大学生心理咨询
  • 简介:摘要:本文以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运动损伤以及锻炼行为为出发点,选取了不同高校中的5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多种方法,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同时也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模型,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模型,得出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与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的关系,并明确三者间的作用情况。

  • 标签: 大学生 体育活动 风险认知 运动损伤 锻炼行为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使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在我国现阶段中,政府部门除了从各个环保阶层出发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工作之外还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培养,通过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的节能环保水平。然而,现阶段的公众在节能环保方面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对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认识不足导致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缺乏环保性,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环保意识的概念及与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当下公众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终对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及行为

  • 标签: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提高中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高中教师应该重视当前高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不断优化与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本文以高二八班的朱乐乐同学为例,阐述了德育教学中励志+行为+方法。

  • 标签: 德育,励志,方法。
  • 简介:   摘 要:幼儿告状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情。文章主要分析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动机、性别因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来指导教师应对告状行为。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机智灵活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要适当放手,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家园共育,统一观念。

  • 标签:    幼儿 告状 思想品德教育 健康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杀行为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考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2019年5~6月,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行为抑制激活量表,对天津市6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以及PROCESS宏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2.73±0.63)分]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客观支持:(11.06±4.19)分,r=-0.35,P<0.01;主观支持:(22.14±4.26)分,r=-0.25,P<0.01;支持利用度:(8.22±2.26)分,r=-0.33,P<0.01],与行为抑制[(2.58±0.53)分]和激活系统[(2.55±0.43)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0.53,均P<0.01)。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β=0.48,0.17,P<0.01)。(2)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激活系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之间起调节作用(β=0.08~0.16,均P<0.05),其中客观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大,支持利用度次之。结论行为抑制激活系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 网络成瘾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社交焦虑水平大学生在加工不同情绪面孔时注意偏向的行为和眼动特点。方法根据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得分筛选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26人和27人,通过点探测任务测量被试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同时记录被试在观察愤怒、厌恶和中性面孔时的眼动特征。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高社交焦虑组在面孔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分别为(0.97±0.10)和(0.93±0.15);高社交焦虑组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分别为(660.97±125.38)ms和(687.81±150.90)ms,高社交焦虑被试对靶刺激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不同一致性条件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率:F(1,51)=15.25,P<0.01;反应时:F(1,51)=7.85,P<0.01],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受一致性条件影响(均P>0.05)。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和对中性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15.01,P<0.01];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总注视次数与对中性面孔的总注视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4.38,P<0.05]。结论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均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早期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但只有高社交焦虑者在行为水平上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 标签: 社交焦虑 注意偏向 眼动 警觉-回避 注意脱离困难
  • 简介:摘 要: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违纪行为考验教师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中学生课堂违纪的心理和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违纪的性质、动机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逐渐减少和根本杜绝中学生恶意违纪行为

  • 标签: 课堂违纪 处理艺术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更有效地管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在现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发展,探索有关日常行为的实用教育方法。就目前来看,学生行为习惯的养主要来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其关键作用甚至超越学校教育,良好的学生教育都要以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为前提。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是无穷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及家长的教育配合情况,将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此,以家长的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为出发点,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 标签: 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包头市年满18周岁的自闭症患者和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饮食的差异,探索影响两组人群出现饮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在本地区开展自闭症患者饮食干预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大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法 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包头市义工联合会德慧智学堂和包头市昆区天使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选取自闭症患者,再依据年龄,进行分层,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选取在校大学生样本。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饮食喜好情况和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更偏爱蔬菜水果、蛋白质类食物、谷类食物;自闭症患者更偏爱谷类食物、蔬菜水果、蛋白质类食物。两组人群在对餐具要求高、咀嚼衣物袖口领子等测定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食物摆放的形态要求、对食物状态要求高、对饮食环境的要求程度、拒绝某些颜色的食物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人群均存在偏食、不合理饮食的行为;两组人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强迫倾向,但总的来说自闭症患者的强迫程度比大学生的严重。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一些生物症状,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结合自闭症患者自身情况,积极开展饮食干预。加大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供氛围,创造条件。

  • 标签: 自闭症 大学生 饮食行为 强迫行为
  • 简介:摘要: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重复性和独特性等特点的心理特征。良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其身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行都有很重要作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从小抓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师自身缺乏良好品德、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等;学校方面没有重视到小学生行为培养与道德品质养成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家长方面也缺少有效引导等等,如何让教育者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不健康、不合理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 标签: 阳光教育 小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行为习惯贯穿人们的一生,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让学生形成更好的思想品质。小学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以身作则,让学生能够以老师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 标签: 小学班主任 行为习惯 榜样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及北师大版教案为例,通过对小学生亲社会道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课程目标、逻辑框架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课程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以了解小学生的亲社会道德行为发展趋势。为今后对小学生亲社会道德行为的培养进行正向引导总结经验,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道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 小学生
  • 简介:摘要: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学生存在不良行为,并且在农村长期的工作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学生一般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知识储备、教育方法、管制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小时候养成了不好行为习惯,产生了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学校过于淘气,甚至欺负其他学生。这种现象在教学工作中并不是个例,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作为农村一线班主任,就班主任在农村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究,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

  • 标签: 农村教育 小学生 班主任 良好行为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