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在手术室专科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10月和2014年1月至10月手术室专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结果护士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和医师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实行手术室护士分层次培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丰富了专科知识提高了满意度。

  • 标签: 专科护士 分层次培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73-02
  • 简介:农村初级中学,基础教育条件薄弱,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就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公式和概念都不能掌握和理解,更不用说用这些概念和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了,为了提高学生物理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了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 标签: 物理作业 管理实验 学校管理 义务教育 布置 标准
  • 简介: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紧张,新生基础差、个体差异大,而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 分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54例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资历与技能水平等展开了分层级管理。比较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与患者、医院与护士的满意情况。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与护士的满意情况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质量,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医院护理的质量,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 质量
  • 简介:中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明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进阶程度,实践课程的模块化分解应基于目标岗位(群),分别将商务英语专业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分解成单独的能力模块,按照职业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进行有机整合。实施中,按照"岗证训合一"的要求,搭建"校内实践、第二课堂、企业实践"分层渐进式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商务英语 模块化 分层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9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质护理中进行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患者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建立表面活性剂眼刺激性测试的体外细胞方法分层筛选模型。方法应用中性红摄取试验(NRU)、红细胞溶血试验(RBCH)及荧光素漏出试验(FLT)3种体外细胞方法对20种表面活性剂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代入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所得到的分级结果与Draize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指标为Gamma系数、McNemar-Bowker系数、Kappa系数和分级一致率),以此来评价4种分层筛选模型对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建立的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与Draize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级一致率分别为90.0%、80.0%、80.0%、65.0%,Kappa值分别为0.84、0.68、0.69、0.47(均P〈0.01),Gamma值分别为1.00、1.00、0.93、0.88(均P〈0.01)。结论以FLT(第1层)和NRU(第2层)组成的分层筛选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更适合应用于对表面活性剂的眼刺激性检测。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眼刺激 动物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例护理人员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两组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0%和实验组的90%相比明显更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25%,实验组为5%,两组间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不良事件的减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俱乐部模式教学被广大高校体育教学所采纳,其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在课堂管理组织方面更加科学和全面,而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乒乓球俱乐部模式教学之中,不仅符合乒乓球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更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乒乓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定方式,更凸显教学的人性化一面,同时,在此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乒乓球技术的掌握,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该文先对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分层次构建普通高校俱乐部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探析,分析分层次俱乐部教学符合高校乒乓球教学的优势。

  • 标签: 分层教学 乒乓球教学 俱乐部教学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层护理小组应用于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血管危重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三级护理人员组成专业的分层护理小组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危重患者而言,改革传统抢救护理模式,由三级护理人员组成专业的分层护理小组实施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和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危重 患者 常规护理 分层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5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的护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68.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分层级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增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值得医院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比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以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3个月的治疗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研究治疗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在研究组的患者采取了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后,血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在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后重新根据标准进行分层的结果要明显的好于治疗前,高危与超高危的患者比例均有所下降,与第一次结果相比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对高血压人群普及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识内容,倡导患者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

  • 标签: 高血压病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接待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以危险分层的差异为根据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复诊。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2个和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女性患者占到了58%的比例,男性患者占到了78%的比例,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方式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防治高血压病和并发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危险分层 血压控制
  • 简介:针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问题,以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基础,以“英关概况”课程为改革内容,探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在Bloom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下,论证了思辨能力层级性特质,设计了思辨能力分层培养方案,付诸于教学改革实践,并运用思辨能力量具检验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情况与培养效果。实践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分层培养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 标签: 思辨能力 分层培养 英美概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双亲均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青年血浆E-选择素(E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的含量,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遗传的相关性,为筛检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父母均患高血压病的26~40岁健康青年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父母心血管风险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每组各30例。选择否认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健康青年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血浆中Es、CGRP和NO的含量。结果4个危险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Es、CGRP的水平均升高,NO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不同级别危险组之间血浆Es、CGRP、NO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Es、CGRP随双亲危险度增加而增高,NO水平随双亲危险度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双亲均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青年,即使血压正常,其血浆中的Es、CGRP、NO水平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且这些变化可能是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的部分因素,并与遗传、双亲危险度有关。

  • 标签: E-选择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一氧化氮 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