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主要研究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4例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62例患者给予安宫黄体酮口服进行治疗,实验组的62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3.2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10例(16.1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45%(4/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4.19%(15/62),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腔镜两种方法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81例、10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阴道手术方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卵巢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据统计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笔者于2006年3月-2008年7月用十大补丸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气血两虚型荨麻疹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十全大补丸 西替利嗪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和30例子宫肌瘤中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和血管密度在EM中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的发生发展,在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提升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择期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纳为观察组(n=20),术前行GnRHa皮下注射处理,停药3个月后行腹腔镜手术;择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n=20)。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及肿瘤体积、血红蛋白(Hb),以评价GnRHa预处理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等指标,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用药后Hb水平明显升高而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b水平、肌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均出现GnRHa相关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行GnRHa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的肿瘤体积,并提升Hb水平,从而使患者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证腹腔镜手术效果,提升患者预后。

  • 标签: 子宫肌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曲普瑞林和孕三烯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4周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2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0.0%)(χ^2=4.11,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4例(1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27.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观察组2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2年内14例成功妊娠,对照组19例不孕患者仅7例妊娠,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是一种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曲普瑞林 孕三烯酮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和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中,Ⅰ、Ⅱ期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VEGF共同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评价效果,为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评估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9例不孕症患者,运用经阴道实时3D-HyCoSy检查其输卵管通畅性,并与金标准腹腔镜通染液试验(CL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图像质量及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并对两种检查方式费用、安全性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经阴道实时3D-HyCoSy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D-HyCoSy图像中,110例(69.18%)图像质量优,32例(20.13%)图像质量良,优良率为89.31%(142/159),其余17例(10.69%)图像质量差,通过重复试验并结合二维实时监测亦可有效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经阴道实时3DHyCoSy检查后2d患者VAS评分为(3.25±1.26)分,显著低于CLP患者术后2dVAS评分(4.40±1.71)分,其检查总费用亦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LP检查结果为标准,经阴道实时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为83.02%,特异性为98.11%,准确率为93.08%,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2(P〈0.05)。结论:经阴道实时3D-HyCoSy具有安全、简便的优势,能够动态、立体明确输卵管结构、走行及阻塞部位,对输卵管通畅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通畅性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脱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全盆底重建术 生活质量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过渡期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I组),另外30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Ⅱ组),术后随访24个月。对患者两种手术术后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Ⅱ组患者FSH、LH显著低于I组患者(t=4.376和4.112;P=0.018和0.001),E2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4.981,P=0.021);Ⅱ组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5和4.714;P=0.017和0.021)。结论:与子宫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全切除术 肌瘤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预防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该类患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医院收治的68例行物理手段治疗宫颈糜烂的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术后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2个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宫颈愈合时间、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4±1.72)mL,低于对照组的(6.98±3.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患者宫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0.34)个月,低于对照组的(1.24±0.4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共4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组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无阴道出血,分泌物正常,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阴道点滴出血,1例患者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物理治疗后宫颈愈合时间,减少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起到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且去氧孕烯炔雌醇的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去氧孕烯炔雌醇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糜烂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术后期待妊娠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基础上给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累计妊娠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UI过程中HCG日E2为(642.8±312.2)pmol/L,HCG日P为(0.39±0.19)ng/mL,子宫内膜厚度为(10.11±2.00)mm;观察组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5.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累计妊娠率(2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7%)(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Ⅲ-Ⅳ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讨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固冲益肾方。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和LH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固冲益肾方 左炔诺孕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性激素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