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分子力学、半经验量子化学RM1方法优化了32个抗野生型HIV-1病毒毒株的二芳基嘧啶类(DAPYs)化合物分子结构,从分子构象模型中提取了多种参数并结合疏水性参数与指示性参数建立QSAR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示:分子体积V的增大会降低其抑制活性,而左苯环与嘧啶环间二面角日增大可以提高抑制活性.同时指示性参数工表明左苯环CN基团加入可以明显增加抑制活性,嘧啶环上R1位置苯基与硝基的加入可以极大降低抑制活性

  • 标签: HIV-1 疏水性参数 二芳基嘧啶类似物(DAPYs) QSAR
  • 简介:应用AM1法几何全优化计算获得47个靛红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和分子性质的各种参数,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化合物对急性单核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的预测模型.模型复相关系数(R。)、留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1,0.825和0.347,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系数Qext^2为0.725,表明所建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模型外推有效.模型结果表明:疏水参数logP越大,ELUMO越负,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越大.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靛红衍生物对U937抑制活性的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靛红衍生物 U937 AM1 定量构效关系 应用域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计算了13个13位取代苦参碱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化合物结构与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抗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结果表明:(1)13位取代的苦参碱类衍生物的最低空轨道能ELUMO越低,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隙ΔE越小,化合物抗癌活性越高;(2)分子的能量Etotal、面积S以及体积V越大,其极化度P越大,活性越大;(3)分子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越大,活性越大,即分子的疏水性增大活性增强.综合得到了显著性较好的QSAR方程:-lgIC50=97.008-11.759ΔE+818.602QC2-2.132×10-4Etotal,可用于预测该类衍生物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活性并进行分子设计.

  • 标签: 苦参碱 抗癌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定量构效关系(QSAR)
  • 简介:应用ABEEMσπ/MM方法,对乙酰胆碱酯抑制剂Tacrine(塔克宁)与组胺转甲基进行了分子对接.然后对乙酰胆碱酯与4种乙酰胆碱酯抑制剂的分子对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受体分子固定,配体分子可自由移动,采用半柔性对接方式.通过对4种乙酰胆碱酯抑制剂与乙酰胆碱酯结合能大小的计算,得到结合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Donpezil(多奈哌齐)〉Huperzine(石杉碱甲)〉Rivastigmine(利发斯的明)〉Tacrine(塔克宁).这个顺序与实验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AChE)抑制活性IC50值大小顺序相一致.为使用该方法进行抑制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兹海默病 塔克宁 乙酰胆碱酯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
  • 简介:采用HPLC—ESI—MS法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并鉴定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即利用Z-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与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反应前后色谱图中峰面积的变化来筛选出抗氧化活性物质,同时利用电喷雾质谱对这些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该方法从补骨脂甲醇提取物中筛选出了8个抗氧化活性组分,分别为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异利、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和补骨脂酚.这种方法较传统的筛选方法省时省力,既不容易造成微量组分

  • 标签: 补骨脂 液-质联用 筛选 抗氧化
  • 简介:首次采用体外抑制实验检测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4种黄酮化合物对5-脂氧合(5-LOX)抑制作用,4种化合物IC50值分别为44.18,94.17,172.49和468.45μmol/L.在超滤液质联用实验中测定4种化合物与5-LOX的结合率,其结果与体外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芦丁对5-L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紫云英苷,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对5-LOX几乎无作用.

  • 标签: 黄酮 5-脂氧合酶 体外抑制活性 超滤液质联用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诺氟沙星金属配合物[Cu(C16H18N3FO3)2(C14H8O5)(H2O)3],并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测定,确定了其几何构型,探讨了金属离子与药物分子的配位方式.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比4种常见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标签: 诺氟沙星 金属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作用
  • 简介:对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学性质及圆二色谱(C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木聚糖酶粗液经离心、超滤及SephadexG-75凝胶层析后,分离得到了两个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组分XⅠ,XⅡ,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45℃~55℃,最佳反应pH值均为4.8~5.5,SDS-PAGE法测得XⅠ,XⅡ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104和4.0×104.XⅠ与XⅡ的CD光谱表明,XⅠ,XⅡ分别在218和215nm处有最大负峰,说明β-折叠结构是组分XⅠ,XⅡ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主要结构,也是它们发挥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 标签: 黑曲霉 组分 木聚糖酶 反应温度 相对分子质量 凝胶层析
  • 简介: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方法对36个来曲唑类衍生物和34个阿那曲唑类衍生物与芳香化的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结合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863,0.782,0.796和0.931,0.825和0.64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AutoDock4.2软件对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信息能为进一步设计合成强效芳香化抑制剂,或筛选潜在的具有更强抑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帮助.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多元线性回归 分子对接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2种天然酚类化合物(根皮素和根皮苷)进行电子结构、NBO电荷数目、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4个方面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2种天然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与分子结构中酚羟基、分子内氢键和NBO电荷的数目成正相关,与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成负相关.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 标签: 酚类化合物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DFT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6种F,Cl和Br取代的咪唑类衍生物分子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并用CPHF方法研究了此类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共轭性较强;分子内设计的推拉电子基团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前线分子轨道间的电子跃迁更容易;各体系具有较大的βvec和良好的透明性;咪唑环的引入增强了体系的热稳定性.弦些结论对分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B3LYP方法 TD-DFT方法 咪唑类衍生物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
  • 简介:分别合成了U(Ⅵ)和Th(Ⅳ)与双席夫碱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FP)2pen形成的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测试,确定其组成为:[UO2(PMαFP)2pen]和[Th(PMαFP)2pen(NO3)2].对新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邻苯二胺铀(Ⅵ)配合物 钍(Ⅳ)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双席夫碱
  • 简介: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硝基类二肽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对嗜热菌蛋白(TLN)的抑制效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侧链基团为异丁基时,抑制剂与TLN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并可以提高抑制剂与TLN的结合能力.理论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大小与抑制剂的抑制常数相吻合.以上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硝基类二肽化合物侧链结构对TLN的抑制能力的影响复杂性,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疏水作用外,侧链结构的变化导致氢键的形成能力变化也不可忽略.

  • 标签: 抑制剂 嗜热菌蛋白酶 硝基 构效关系 氢键
  • 简介:基于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建立了体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和离子色谱联用技术,对中空纤维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萃取条件为以正辛醇为萃取溶剂,供体相中pH值为6.0,在供体相中未添加NaCl,接受相为HCI(0.01mol/L),萃取时间为50min,搅拌速度为430r/min。雷米普利、盐酸贝那普利、盐酸喹那普利和福辛普利钠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8、15.5、12.2和20.8倍。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提高了离子色谱检测芳香胺类物质的灵敏度。

  • 标签: 液相微萃取 离子色谱 中空纤维 芳香胺
  • 简介:近年来,以聚多巴胺球支撑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球有表面功能化基团如-OH、-NH4等,决定了聚多巴胺球可以充当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载体。利用聚多巴胺良好的还原性制备并负载银纳米粒子于聚多巴胺球表面,制备出的新型复合材料银纳米粒子一聚多巴胺球(以下简写为Ag@pdop)。Au修饰电极和银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利用两者特点将其复合制备修饰电极实现对H2O2的无传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4.7μA/(mm01·L。),检出限可达11.8〉mol/L,线性范围0.2~6.0mmol/L,检测结果及抗干扰能力均令人满意。

  • 标签: 聚多巴胺球 银纳米粒子 无酶传感器 过氧化氢
  • 简介:本文通过电化学测量(循环伏安法)和量子化学计算(CNDO/2法)对几种原子簇化合物[(MoS4)2FeL]3-(其中配位体L为O2CH3CN,O2,O)的氧化还原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所得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阴离子的还原皆为不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它们接受电子的能力按如下次序递增:[(MoS4)2FeO2CH3CN]3-<[(MoS4)2FeO2]3-<[(MoS4)2FeO]3-

  • 标签: 氧化还原活性 Mo-Fe-S MoS4 eL 原子簇 单电子转移
  • 简介:提出了使用ICP-OES同时测定活性炭中Al、Co、Cr、Cu、Fe、Mg、Mn、Na、P和s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氯酸和硝酸处理样品,以硝酸作为测定介质,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直接测定。各元素的测定检出限为0.002-0.012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2%-1.83%。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2.1%-108.4oA之间。实验表明: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而且快速、准确,能够满足活性炭和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杂质元素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活性炭 ICP-OES同时测定
  • 简介:对化合物[Na_2(H_2O)_(10)][Cu_4(H_2O)_(12)(H_2W_(12)O_(42))]·15H_2O(简称Na_2Cu_4W_(12))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2-y]-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Na_2Cu_4W_(12)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Y5Y)增殖抑制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Na_2Cu_4W_(12)对HepG2和SHY5Y2种肿瘤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3和10.2μmol·L~(-1),且呈剂量依赖性.光学显微镜下处理组细胞出现皱缩、变圆、缩小等形态变化,不同浓度Na_2Cu_4W_(12)处理12h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Na_2Cu_4W_(12)能够抑制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仲钨酸盐化合物 抗肿瘤 体外研究
  • 简介:用离子交换法将具有Keggin结构TBA4H3PW7Mo3Cu2O38(H2O)2(M=Fe2+,Co2+,Cu2+,Ni2+和Mn2+)嵌入到Zn2A1黏土中,得到层状化合物LDH-PW7Mo3Cu2O38(H2O)2(M=Fe2+,Co2+,Cu2+,Ni2+和Mn2+),并用XRD,IR,uV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进入黏土后,仍保留了其Keggin结构.利用合成的层状化合物为催化剂,以顺丁烯二酸与HzO。的环氧化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层状化合物在环氧化反应中显示优良的催化性能.

  • 标签: 三元杂多阴离子 层状化合物 KEGGIN结构 环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