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十几年前,苏联还没有解体时,我购买了两本尤里·拉沙的画册,兴致勃勃地认真观赏了很久,阅读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很想找到答案。比如,在现代派画风日益疯狂的时代,为什么拉沙极其写实的油画竟会受到苏联上上下下的推崇?又如,苏联绘画一贯强调政治内容,为什么他那些表现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会赢得观众的喜爱?为什么他认为自己的历史画《库利科沃原野》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等等。

  • 标签: 文艺夫妇 拉克沙 苏联 《库利科沃原野》 伊琳娜
  • 简介:笔者于1998年秋造访了俄罗斯。时值俄罗斯刚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国家的金融、银行信贷几乎陷入瘫痪状态,整个社会秩序、国计民生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国民教育是与社会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成员都息息相关的领域,遭受危机和侵害自然难于幸免。

  • 标签: 俄罗斯 教育事业 国民教育 教育机制 教育财政
  • 简介:梅主义诗歌一瞥郑体武1913年,古米廖夫和戈杰茨基分别在《阿波罗》杂志上发表《象征主义的遗产与阿梅主义》和《当代俄国诗歌中的若干流派》,这两篇宣言性文章的问世,标志着阿梅主义的诞生。阿梅主义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顶峰”,“最高级”,它脱胎...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象征主义 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现实主义 诗歌技巧
  • 简介:<正>我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一名青年女演员,十分感谢您把伊·拉莎的三个短篇小说《填字游戏》、《长满草莓的林中空地》和《离开家乡前的一个小时》(载本刊1986年第2期)介绍到中国来。很多年来我都没有读过如此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了。按照演员的说法,伊·拉莎所写的每个段落

  • 标签: 短篇小说 填字游戏 中国儿童 拉克 林中空地 联想
  • 简介:<正>俄罗斯著名寓言作家雷洛夫(1769——1844),为了阅读荷马的作品和伊索寓言的原著,在五十岁的时候,决心学习古希腊语。要学会古希腊语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的朋友哥涅季奇曾多年从事古希腊语的研究,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翻译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所以他一再劝阻雷洛

  • 标签: 克雷洛夫 希腊语 朋友 寓言作家 俄罗斯 伊索寓言
  • 简介:米哈伊尔·库兹明(1872-1936)是诗人,小说家,也是音乐家,作曲家,在世纪初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与当时的俄国文化联系如此紧密,以致“即便是在俄国诗歌白银时代的众多名人中间,库兹明仍然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①。勃洛克说他是“一个高雅和优美的诗人”...

  • 标签: 阿克梅主义 日常生活 俄国诗歌 葡萄酒 烤面包 歌手
  • 简介:无论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理论著作里,人们已经习惯反复强调,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俗话说:就算你有理。但问题不在这里,谈的是历史车轮上的辐条—一应当把辐条珍惜。有麻雀,还有更大的鸟……应当知道,要雄鹰扇起它倾斜的翅膀,飞离地面,比麻雀该多困难。从那浮云轻笼,任情翱翔、心境舒展的高空,:要疲惫的雄鹰不跌得粉身碎骨,降到地面,更是难上加难。费奥多夫诗二首@费奥多夫@王守仁~~

  • 标签: 车轮 雄鹰 麻雀 历史 辐条 地面
  • 简介:<正>苏联1987年9月24日的《苏维埃文化报》刊出苏联学者谢·托普切夫的文章:《中国第一次全国电影汇映》.文章生动而详尽地向苏联读者介绍了我国198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电影汇映的盛况,指出有100余部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参加这次汇映,规模在中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国内受到重

  • 标签: 苏联 电影 苏维埃 纪录片 动画片 故事片
  • 简介:<正>人物:沙曼诺夫杰尔加切夫瓦莲京娜帕士卡麦切特金卡士金娜波米加洛夫叶列麦耶夫霍希赫第一幕早晨[夏天的早晨,在密林中的一个小镇上。[一座老式的木头房子:有高高的台阶,凉台,还有一间阁楼。房后孤零零地耸立着一棵白桦树,稍远处可以看到一个小山岗,山岗下面是一片云杉,往上则覆盖着松树和针叶树,有一扇窗和一扇门对着凉台,门上挂着一块招牌:“茶点部’。

  • 标签: 小卖部 摩托车 茶点 审讯员 手枪 叶列
  • 简介:<正>据《文学俄罗斯》周报1992年4月24日一期报道,被叶赛宁称为“真正出色的俄罗斯诗人”的谢尔盖·安东诺维奇·雷奇柯夫(1889——1937)的故居纪念馆近日在诗人的故乡塔尔多姆的杜布

  • 标签: 纪念馆 俄罗斯 故居 叶赛宁 文学评论 周报
  • 简介:托马斯·西比奥是当代符号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符号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建模系统理论,围绕作为“意义的形式”的模型及其构建方式而展开。西比奥的建模系统理论主要是受到塔尔图学派的洛特曼和伊万诺夫的影响,但它与塔尔图学派的模拟系统概念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看似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关键符号学理论,就必须要认识到西比奥的建模系统观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尤其需要注意该理论前期阶段与塔尔图学派的渊源,因为这奠定了整个建模系统理论后期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西比奥克 洛特曼 塔尔图学派 建模系统理论 模型
  • 简介:新农民诗派诗人雷奇科夫和他的诗五首杨怀玉译顾蕴璞校谢尔盖·安东诺维奇·雷奇科夫(СергейАнтоновичКлычков)(1884—1937)是与留耶夫和叶赛宁齐名的“新农民诗派”的代表作家。产生于本世纪10—20年代、流派纷呈、追求文学...

  • 标签: 农民诗人 诗派 俄罗斯 叶赛宁 牧羊人 机器文明
  • 简介: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虚像”阐释世界形象的荒诞和混乱,揭示社会的虚假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和“物”,其身份、地位、能力和价值丧失,从“英雄”到“反英雄”、从“人”到“物”,再从“物”异化为“非人非物”的“影子”。人由生命意识的“虚空”转向精神状态的“虚无”,最终走向“死亡”,一切都消失在由“虚像”构成的文本世界中。以索金为代表的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非人非物的“影子”、“能指”出席、“所指”缺席、“主体死亡”的方式展示“虚像”叙事,达到解构文化主体的目的。“虚像”叙事展示了苏联解体前后整个社会的思想状况、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担忧。

  • 标签: 文化主体 解构 虚像 叙事
  • 简介:评论家普遍认为,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布茨基传播最广、更受推崇的不是他的俄语诗歌,而是他的英语散文。作为布茨基唯一单独成书的散文作品——《水印:魂系威尼斯》,可堪称“20世纪所有有关威尼斯的记述中最为优美而又经典的一部书”,尤其拓展了布茨基俄罗斯域外散文写作的地理和时空。诗人用印象主义的散文讲述着他与威尼斯城的17年长恋,开启作家给自己心爱之城书写情书的旅行随笔模式。本文以解读布茨基情书的钥匙打开《水印:魂系威尼斯》的经典创作空间,呈现这封“匿名情书”所系的布茨基与威尼斯城的情之所起、痴迷、忠贞到所终的一世爱恋,聆听和理解布茨基缘何倾情这座有着“时间之城”、“目光之城”、“水上之城”以及“命运之城”称谓的威尼斯城。

  • 标签: 《水印:魂系威尼斯》约瑟夫·布罗茨基 威尼斯城 情书
  • 简介:提要《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