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图文术前访视手册在儿童腹腔镜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本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06例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内环口结扎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的疝气患儿10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模式,观察组采用彩色图文手册进行术前访视,访视时间15 min。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依从性(88.68%比71.70%)和患儿家属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90.61±6.13)分比(86.78±5.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彩色图文术前访视手册应用于儿童腹腔镜下斜手术可提高患儿对手术的依从性和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标签: 腹腔镜斜疝手术 术前访视 彩色图文手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修复腹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和切口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和切口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 标签: 腹壁疝 内镜下Sublay修补 经腹Sublay修补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路径下腹股沟修补术后疼痛比较及慢性疼痛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患者150例,根据单双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无张力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5例。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慢性疼痛的因素。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无张力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躯体疼痛和精力得分均高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3、5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腹腔镜组慢性疼痛率为4.00%和2.67%,无张力组为3.33%和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性别为女、有吸烟史、环直径>3.0 cm和切口感染是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疼痛,是腹股沟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聚丙烯补片在成人腹股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20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成人腹股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成人腹股沟修补术中使用SMP95958X补片,对照组患者成人腹股沟修补术中使用改良Kugel补片。手术由高年资外科专科医师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后疼痛情况。(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在门诊行体格检查或腹股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近期并发症情况;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感染、异物感)及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腹股沟患者118例;男116例,女2例;年龄为(64±12)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118例患者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1)术后疼痛情况:59例对照组患者中,1例缺失术后2 d服用止痛药数据,34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59例研究组患者中29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3.26分(0.70~6.90分)、0.87分(0.00~4.10分);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3分(0.00~8.80分)、0.83分(0.00~3.1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82,0.729,P>0.05)。(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术后2 d)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59例患者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5.1%(3/59),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2例患者术后5年获得随访。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1.8%(1/55);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有异物感,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SMP95958X补片和改良Kugel补片均能用于腹股沟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腹股沟疝 聚丙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双中心 随机 开放 平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或阴囊积液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新入腹透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并评估残余肾功能。记录随访期间患者腹壁或阴囊积液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腹壁和/或阴囊积液分为腹壁和/或阴囊积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的差异。Cox回归模型法分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或阴囊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 29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56.2±15.1)岁,男性占50.9%,合并糖尿病者占39.6%,有腹腔手术史者占16.3%。中位随访时间30.1(13.2, 61.7)个月,期间有54例(4.2%)腹透患者发生腹壁或阴囊积液,发生率0.012次/患者年,其中腹壁46例,阴囊积液8例,分别占比85.2%和14.8%。与对照组比较,腹壁或阴囊积液组男性占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握力水平较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腹透患者发生腹壁或阴囊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HR=8.368,95%CI 2.413~29.016,P=0.001)。合并腹壁或阴囊积液的患者中41例(75.9%)经修补术或联合精索鞘膜结扎术后继续接受腹透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5.3(10.4, 39.7)个月,2例复发(4.9%)。8例(14.8%)患者放弃手术转血液透析治疗,5例(9.3%)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维持腹透。结论本中心腹透患者合并腹壁或阴囊积液发生率为4.2%,低于既往报道。75.9%的患者经手术修补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腹膜透析 疝,腹部 睾丸鞘膜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前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Kugel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2组术后1、3 d及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以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情况2例(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ugel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孔Port技术应用于腹壁全腹膜外Sublay(TES)修补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至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5例结合单孔Port的腹壁TES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专家门诊随访,对术中和术后情况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并评价本组腹壁患者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腹壁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00(184.00±73.92)min,引流量少,无近期并发症,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00±0.63)分,第14天VAS(1.20±1.17)分。结论利用Port减孔和单孔手术可以进行腹壁TES修补术。单孔Port技术与TES结合,可以给腹壁患者更多微创选择。

  • 标签: 腹壁疝 腹腔镜 单孔Port技术 全腹膜外Sublay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鲁酪氨酸激酶(BTK)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28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LPS组、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假伤组8只,其余5组分别为24只。烫伤5组小鼠造成背部1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假伤组小鼠背部模拟致伤。伤后0 h(即刻),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及相应剂量的LFM-A13。假伤组小鼠于伤后0 h处死,收集肠道组织和血清;烫伤5组分别于伤后0、12、24 h,每组取8只小鼠处死,收集肠道组织及伤后12 h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磷酸化BTK和剪切型胱天蛋白酶1(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6组小鼠伤后0 h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未见明显BTK磷酸化情况。伤后12、24 h,烫伤+LPS组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较单纯烫伤组明显增加,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较烫伤+LPS组明显下降,且随着LFM-A13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逐渐增加。与假伤组(0.130±0.010)及单纯烫伤组(0.120±0.040、0.110±0.040)比较,烫伤+LPS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470±0.090、0.430±0.080,P<0.01)。与烫伤+LPS组比较,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24 h及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280±0.060,0.300±0.120、0.150±0.050,0.280±0.090、0.140±0.040,P<0.05或P<0.01)。与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比较,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假伤组和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LPS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烫伤+LPS组比较,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伤后12 h剪切型caspase-1和伤后12、24 h剪切型caspase-11蛋白表达及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比较,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2 h,烫伤+LPS组小鼠肠道组织、血清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和单纯烫伤组(P<0.01),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血清IL-1β含量明显低于烫伤+LPS组(P<0.01)。结论BTK的磷酸化与烫伤脓毒症小鼠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和血清、肠道的IL-1β含量增加有关。BTK的磷酸化介导了LPS诱导的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抑制BTK磷酸化可减轻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烧伤 脓毒症 细胞焦亡 肠道损伤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补片在髂骨旁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行髂骨旁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49岁,年龄范围为23~67岁。患者均采用带线锚钉固定补片将补片外侧固定于髂骨内侧行髂骨旁修补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引流管拔除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慢性疼痛情况、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均无输血,术中出血量为100 mL(20~300 mL);手术时间为(129±13)min,引流管放置时间为(13.8±1.9)d,住院期间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为13 d(8~19 d)。(2)随访情况: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5例患者中,1例引流管在住院期间拔除,4例在出院后门诊拔除。5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无慢性疼痛发生。1例患者术后1个月感觉切口周围麻木,随访期间无加重,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复查腹部CT,4例患者完成CT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带线锚钉固定补片应用于髂骨旁修补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髂骨旁疝 修补 补片 带线锚钉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腹股沟修补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ND组),每组10例。N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或生殖股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口服药物治疗组为普瑞巴林75 mg,一天两次;N+D组采用神经阻滞+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分别同N、D组;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浓度为0.15%罗哌卡因+0.1 g/L得宝松+0.01 g/L维生素B12;用量为5 ml/每支神经。3组患者均必要时加服氨酚曲马多37.5 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10、17 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S)、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各组VAS、PSQIS和加服氨酚曲马多用量的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两两比较时用SNK法。结果各组治疗后3、10、17 d时VAS、PSQIS评分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和17 d时,N组(q=4.701、5.984)和ND组(q=6.242、8.47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的PSQI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q=4.859、7.289)和N组(q=5.762、6.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组治疗后17 d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q=3.263)、10 d(q=2.99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治疗后10 d(q=3.328),17 d(q=3.692)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与D组比较,ND组治疗后10 d(q=4.624)、17 d(q=7.349)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优于口服药物;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疼痛治疗效果最好,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术后慢性疼痛 腹股沟疝修补术 神经病理痛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下日间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TAPP)与传统理念下行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接受TAPP术式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日间病房接受ERAS理念管理的TAPP患者为ERAS组(57例),在普通病房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的TAPP患者为传统组(42例),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达到临床治愈。ERAS组在术后6 h、 12 h疼痛评分,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34.7±3.9) vs. ( 72.3±9.8) h]、住院费用[(1.6±0.1) vs. (1.8±0.1)万元]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的日间模式行TAPP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股沟的质量控制是目前我国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在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的基础上。腹股沟修补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尤其需要外科医师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笔者对照现有成熟的腹股沟手术七步法,总结手术七步法护理保障流程,可在开放及腹腔镜腹股沟手术中,提供更流畅、更好地手术保障。

  • 标签: 腹股沟 手术室 质量控制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迫治疗对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58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3 26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 668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782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55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25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88例、天津市人民医院382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78例、北京医院364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356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48例、四川省人民医院348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28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304例、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96例、安徽省立医院290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1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8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47例、武汉市第一医院220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4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13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6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原中心医院202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7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91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0例、徐州市中心医院189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8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87例、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75例、天津市南开医院173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72例、张家口市第一医院172例、河南省人民医院161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3例、山东省立医院149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42例、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37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36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院区)127例、武汉市中心医院102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0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9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7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96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90例、湖南省直中医医院81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湖北省新华医院80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57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50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9例、吉林延安医院38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7例、泰康仙林鼓楼医院20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6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 腹股沟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1 852例,女1 411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18~102岁。13 263例病人中,9 995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行压迫治疗,设为压迫组;3 268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未行压迫治疗,设为非压迫组。观察指标:(1)压迫组病人压迫治疗情况。(2)两组病人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VTE发生情况。(3)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VTE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血栓相关既往史及家族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压迫组病人压迫治疗情况:9 995例压迫组病人中,采用0.5 kg沙袋或500 mL袋装0.9%氯化钠溶液行压迫治疗6 086例,采用疝气带行压迫治疗1 881例,采用腹带行压迫治疗745例,采用弹力短裤+0.5 kg沙袋行压迫治疗675例,采用弹力短裤行压迫治疗608例。(2)两组病人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VTE发生情况: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压迫组和非压迫组病人腹股沟修补术后发生VTE分别为15 例和1例,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010,P>0.05)。(3)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VTE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肢静脉曲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VTE史、临床分类、临床分型、手术方式、抗凝药物史、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术后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是影响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3.98、37.71、19.21、4.43、4.21、0.07、0.08、0.10、31.04,95%可信区间为3.15~62.11、8.35~170.24、6.15~60.00、1.43~13.76、1.20~14.82、0.01~0.49、0.02~0.27、0.04~0.29、8.53~112.9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史、手术方式是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7.78、11.19,95%可信区间为2.06~29.42、1.45~86.55,P<0.05)。结论VTE史、手术方式是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腹股沟 腹股沟疝修补术 深静脉血栓栓塞 压迫治疗 倾向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行择期单侧腹股沟斜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男63例,女7例,年龄(77.61±9.8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IINB联合TAPB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即刻与术后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完成5 min(T1)、切皮后(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5个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和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12)分比(2.26±0.21)分,(1.56±0.14)分比(4.26±0.42)分,(2.01±0.19)分比(4.47±0.41)分,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T2两个时间点的MAP[(83.26±8.11)mmHg(1 mmHg=0.133 kPa)比(62.06±6.39)mmHg,(84.22±8.31)mmHg比(60.29±6.03)mmHg]和HR[(68.92±6.32)次/min比(81.26±8.33)次/min,(65.29±6.26)次/min比(78.64±7.6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85.71%(3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度得分为(2.96±0.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8±0.2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潴留、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尿潴留4例,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INB联合TAPB用于老年腹股沟修补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股沟疝修补术 超声引导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腹股沟患者术后早期应激反应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术前、术后24 h和72 h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变化,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血清CRP、IL-6、SA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72 h时血清CRP、IL-6、SAA、IR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助于减轻老年腹股沟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腹股沟疝 应激反应 康复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健康宣教干预对腹股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丽水市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腹股沟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周期为4周。记录两组康复依从率、住院时长、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依从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8/60)](χ2=4.61,P < 0.05),住院时长[(3.12±1.03)d]及肛门排气时间[(32.15±6.25)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5.38±1.83)d、(48.18±7.26)h](t=8.33,12.96,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14/60)](χ2=5.06,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58/60)]高于对照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 < 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健康宣教干预应用于腹股沟患者术后康复中,可有效加快康复进程及缩短住院时长,还可促进肛门排气,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健康教育 疝,腹股沟 康复 病人依从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修补治疗的13例成人胸骨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发病例。13例患者胸骨旁腹腔镜下IPOM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肝脏、膈肌、纵隔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患者2例,使用时间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1.0)d;所有患者术后3 d时均未见呼吸及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出血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均未见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POM修补是治疗成人胸骨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4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97例先天性膈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36例,年龄2 d~3岁[(3.1 ± 7.2)个月];左侧51例,右侧46例。所有患儿均在胸腔镜下行膈修补术,术中观察内容物有无坏死、穿孔、损伤等情况,记录胸腔镜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感染、膈膨升、乳糜胸、气胸、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膈复发情况。结果97例患儿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术中见囊内容物多为脾脏、胃、大网膜、结肠、小肠等,无肠穿孔坏死、肝脾出血等情况发生。手术时间75~150(90.5 ± 12.1)min,手术出血量6~15(8.3 ± 0.6)mL,术后胸腔引流量30~130(41.2 ± 7.6)mL,引流管拔除时间3~10(6.1 ± 1.3)d,手术后住院时间10~18(11.7 ± 2.1)d。住院期间因缝线脱落导致复发2例,再次行胸腔镜手术治愈;1例患儿术后第1天因左肺严重发育不良死亡。术后9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9.2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乳糜胸、呼吸道感染、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短期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 标签: 疝,横膈 胸腔镜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