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死因构成,并探究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队列中服用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排除了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及1年内失访的患者后,共纳入2 248例患者。对入组的患者进行随访,入组后第3、6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终点事件为死亡,包括心血管病死亡、非心血管病死亡及原因不确定的死亡。根据随访结束后患者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使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 248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年龄(67±10)岁,女性占比41.1%(923/2 248)。随访(42±24)个月,共有21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8/100人年。最常见死因为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55.0%(120/218),而心血管病死亡中首位死因为心力衰竭(心衰)恶化,占总死亡的18.3%(40/218),因缺血性卒中死亡者仅占总死亡的8.7%(19/218),因出血事件死亡者占总死亡的12.9%(28/218)。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5,95%CI 1.04~1.07,P<0.001),贫血(HR=1.81,95%CI 1.02~3.18,P=0.041),心衰(HR=2.40,95%CI 1.75~3.30,P<0.001),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HR=1.59,95%CI 1.21~2.13,P=0.001),心肌梗死(HR=2.93,95%CI 1.79~4.81,P<0.001)是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提示,年龄(HR=1.05,95%CI 1.02~1.08,P<0.001),心衰(HR=2.81,95%CI 1.79~4.39,P<0.001),缺血性卒中/TIA(HR=1.50,95%CI 1.02~2.22,P=0.041),心肌梗死(HR=3.31,95%CI 1.72~6.37,P<0.001)是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在死因中占比较小,而心衰恶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死亡原因。心衰、缺血性卒中或TIA、心肌梗死与房颤患者死亡率高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药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救治的COPD老年患者286例,其中COPD合并CHF老年患者122例,其余164例未合并CHF。对两组患者随访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事件发生率以及相关预后,并且对比性分析患者住院前血浆NT-pro-BNP的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脑卒中,糖尿病,肿瘤以及合并CHF为老年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COPD合并C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较COPD组明显偏高,(17844±8304pg/mlvs.11433±4107pg/ml,P<0.01),表明NT-pro-BNP水平与CH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年龄,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合并CHF等对老年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血浆NT-pro-BNP与COPD老年患者CHF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慢性心衰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共489例,收集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骨折类型、入院Braden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住院天数、麻醉方式、全血细胞分析指标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患者1年死亡率相关的因素。结果489例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剔除39例,最终纳入分析共450例。该队列中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率为3.33%(15/450)、6个月死亡率为7.78%(35/450)、1年死亡率为10.89%(49/450)。单因素Cox分析显示与术后1年死亡率有统计学相关的指标分别为年龄、性别、ASA分级、骨折类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入院Braden评分、镇痛方式、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白蛋白值、术后高活动性谵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HR=2.32,95%CI:1.11~4.85,P=0.02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3分(HR=3.24,95%CI:1.75~6.03,P<0.001)、入院Braden评分≤16分(HR=1.93,95%CI:1.03~3.57,P=0.040)、术后高活动性谵妄(HR=2.49,95%CI:1.16~5.35,P=0.019)是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队列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年死亡率为10.89%;年龄>80岁、查尔森合并症指数≥3分、入院Braden评分≤16分、术后高活动性谵妄是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手术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存病、手术时机、固定方式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 350例,符合入选标准1 004例,术后30 d内死亡43例(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大,白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合并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以及并存病数量≥4个的比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律失常(OR=2.36,P=0.038)、肺部感染(OR=2.50,P=0.020)、心功能不全(OR=3.15,P=0.016)、白细胞计数高(OR=1.14,P=0.006)、白蛋白水平低(OR=1.08,P=0.037)是术后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率高,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白细胞计数高、白蛋白水平较低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髋骨折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 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意外伤害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死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清除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4例,其中再出血死亡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消化道出血及肺炎死亡5例,急性心梗死亡2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加强死亡相关因素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急诊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影响整体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方法:研究确认在院急诊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需要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50例,在治疗期间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以生存组和死亡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作出统计,并分析其中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相关统计后,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相关资料予以检查,将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归纳于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且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期间存在一定死亡风险,其中以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为主要引发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行为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都属于过失心态

  • 标签: 故意伤害死亡 死亡界定 死亡过失
  • 简介:由海波撰写的《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开春再版。全书共25万字,结合死亡研究的特点布局谋篇,整体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结合的研究方法,局部采行社会学、心理学、考古学等学科进路,以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历史过程为纵轴,以死亡学的基本出发点为横轴,把死亡还原到实存领域来看在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建立、发展及影响。

  • 标签: 中国佛教 死亡观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布局谋篇 社会学
  • 简介:"这是迄今为止,写过的小说当中,最为接近曾经的我生活和思维的状态。"这是作者高晓枫写作《春梦》时所说的话。作为一名医生,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疾病、鲜血甚至死亡,并承受着死亡的威胁。正是这样一种直面死亡的职业生活,使得作者对死亡有着更多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于是,在《春梦》中,主人公"我"就成为作者的代言人,将作者脑海中对于死亡的幻觉与想象展现出来,从而实现了作者与"我"的同构,作一次穿越死亡之旅。

  • 标签: 死亡意识 活着 一段段 一朵朵 生下来 这个世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率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死亡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的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搜集2009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院,首次CT检查中确诊为A型IMH且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30例。搜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主动脉源性死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终点事件组(26例)和非终点事件组(104例)。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并对随访结果作Cox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基线CT资料中,主动脉最大管径(MAD)为(49.2±6.9)mm,最大血肿厚度(MTH)为11.0(8.5,13.2)mm。有溃疡样凸起(ULP)和壁内血池(IBP)征象的患者分别有56和30例,其中升主动脉ULP征象有36例,伴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别有51和50例。随访时间为1 050(242,1 949)d,随访期间有26例患者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终点事件组患者与非终点事件组相比平均年龄和MAD更大(t=2.363、3.640,P=0.020、<0.001),有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和心包积液的患者比例更高(χ2=5.275、6.596、9.325,P=0.022、0.010、0.00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比(HR)=3.48,P=0.043]、ULP(HR=2.66,P=0.019)和心包积液(HR=2.49,P=0.030)是主动脉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A型IMH患者,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及心包积液是后续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的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

  • 标签: 主动脉 血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85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5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中,ICU病死率为56.76%(105例),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82.2%(152例),合并2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的患者占27.6%(51例)。ICU病死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呈正相关(r=0.986,P<0.01)。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65例(35.1%),其中血培养阳性25例(13.5%),共分离出79株致病菌菌株,以真菌(48.1%)和革兰阴性菌(41.8%)为主。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尿素氮(BUN)、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血清肌酐(SCr)、乳酸、白蛋白、呼吸衰竭和脓毒性休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OR=3.586,95%CI:1.461~9.083)、MODS(OR=3.333,95%CI:1.086~10.235)、SOFA(OR=1.192,95%CI:1.001~1.418)、乳酸(OR=1.174,95%CI:1.008~1.367)、脓毒性休克(OR=5.009,95%CI:1.930~12.998)是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乳酸>3.07mmol/L和SOFA评分>6.00分预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和0.784(P均<0.01)。结论呼吸衰竭、SOFA评分>6.00分、脓毒性休克和乳酸>3.07mmol/L是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和乳酸水平能够预测艾滋病脓毒症患者ICU的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脓毒症 临床特征 死亡 乳酸 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10月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炎性肌病组(IIM)和非炎性肌病组(non-IIM),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区别,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风湿性疾病合并纵隔气肿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4例,男性45例(占48%),平均年龄(45±14)岁,其中IIM组62例,non-IIM组(包括SLE、RA、SS等)32例。全部患者中69例(73%)发生纵隔气肿前有诱发因素,最常见为剧烈咳嗽和机械通气。IIM组与non-IIM组相比,指端血管炎(29%和6%,χ2=6.540,P=0.008)、关节炎发生率(60%和28%,χ2=8.409,P=0.004)、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生率(98%和78%,χ2=11.129,P=0.002)显著升高,环磷酰胺治疗率更高(82%和62%,χ2=4.458,P=0.035),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50%与59%,χ2=0.745,P=0.388)、6个月后病死率(分别为64%与72%,χ2=0.517,P=0.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肺部感染是死亡的危险因素[HR=3.131,95%CI(1.025,9.561),P=0.045],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65/75,87%)。结论纵隔气肿是风湿性疾病的高危并发症,伴发纵隔气肿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积极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充分权衡感染对预后的不利影响。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皮肌炎 纵隔气肿 肺疾病,间质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47例死亡死亡率为10.8%。死亡原因中以心脏疾病为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原因。根据对患者进行死亡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老年、营养不良、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和高容量负荷以及贫血等指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尿素清除指数在1.2以下以及血红蛋白大于等于90g/L,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死亡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因此,临床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患者死亡的发生。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死亡原因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入院的307例AIDS合并PSM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IDS合并PSM患者中,生存组226例,死亡组81例,死亡率为26.38%。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静脉吸毒感染较性接触感染、氟康唑治疗方案较两性霉素B(AmB)方案、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血尿素氮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血小板减少、接受过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合并中毒性肝炎和白蛋白减少是AIDS合并PSM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细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和白细胞减少是AIDS合并PSM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吸毒感染、氟康唑治疗方案、合并PCP、血尿素氮升高、总胆红素升高和血小板减少是AIDS合并PSM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AIDS合并PSM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措施,以降低AIDS合并PSM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不同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NHL死亡的患者,共计76例。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的统计,总结死亡原因。针对死亡原因与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logistic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最终与死因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nnArbor分期Ⅳ期和B症状是脏器功能衰竭为死亡原因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及原发于淋巴结内是感染为死亡原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应对NHL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重视与死亡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