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彩虹

李彩虹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47例死亡,死亡率为10.8%。死亡原因中以心脏疾病为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原因。根据对患者进行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老年、营养不良、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和高容量负荷以及贫血等指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尿素清除指数在1.2以下以及血红蛋白大于等于90g/L,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因此,临床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患者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原因;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16-03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的治疗下能实现长期生存[1]。但在临床治疗上会导致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透析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死亡。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67例,女170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61.23±11.26)岁;病程5.23~19.46n,平均病程(11.26±6.48)n;血液透析时间16.23~42.34个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28.12±11.53)岁。原发病因分布:慢性肾炎172例,糖尿病肾病103例,高血压病85例,多囊肾29例,梗阻性肾病21例,痛风肾病14例,其他13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具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体征;②患者存在血液透析指针,并且患者透析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愿意接受调查。

1.2一般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收集患者的资料前,需要对资料收集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资料收集员才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除此之外,资料收集员在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向其详细地说明本次研究调查的意义及目的,并且要注重自身说话的方式及方法。完全为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保密,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患者或其家属的顾虑,确保问卷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营养状况,血液透析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液透析前的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透析期间患者体重的增长率、血钙、血磷、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还包括患者的透析方式以及基础疾病临床资料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死亡原因调查

本次研究中,4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47例死亡,死亡率为10.8%。死亡原因中以心脏疾病为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原因。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临床上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对急性左心衰竭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尽可能地为原发病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但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家庭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3]。

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死亡率为8.0%,死亡原因中以心脏疾病为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感染以及自杀等其他原因。根据对患者进行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老年、营养不良、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和高容量负荷以及贫血等指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尿素清除指数在1.2以下以及血红蛋白大于等于90g/L,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患者在临床上存在少尿甚至无尿的状况,患者尿素清除指数≥1.2说明患者透析充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体内毒素对其脏器造成的不良影响[4]。除此之外,高容量负荷导致维患者心肌细胞出现拉伸或增厚的状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5]。

综上所述,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因此,临床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患者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春勤,周学才,刘杰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63-65.

[2]郎需和.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9(4):918-920.

[3]许梅,宋芬,李林玉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6(14):1315-1316.

[4]于明忠,刘建军,田晓等.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4):527-531.

[5]田茹,孙尉明,郭一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分析[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2,8(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