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LEEP)以及普通消化内镜下LEEP对于胃肠息肉的治疗功效。方法:选入2年间,即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98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法分组,无痛组基于无痛消化内镜,开展LEEP手术;普通组基于普通消化内镜,开展LEEP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无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无痛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术前,两组的胃肠道激素值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24h,无痛组的胃肠道激素值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胃肠息肉患者采取无痛消化内镜下LEEP手术能够提高疗效,改善围术期指标,且能调节其胃肠道激素水平。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 普通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参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检查中止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检查前后的心率、血压较比参照组更为稳定,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利于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还可避免其生命体征过度波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消化内科疾病 心率 血压
  • 简介:背景:近年来,无痛内镜检查后24h内不能驾车的规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检查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至少接受9年义务教育、进行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EGD)的患者100例,100例进行普通EGD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或内镜操作前以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划消试验和数字符号试验(DST)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达到离院标准时重复上述测试,如结果劣于检查前,静息30min后进行第三次测试,直至结果恢复至或优于检查前水平。结果:200例患者均完成前两次测试,124例完成第三次测试。达到离院标准时,无痛EGD组数字划消试验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00);进一步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数字划消试验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00),老年组NCT-A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25);普通EGD对照组3项测试结果均不劣于检查前。完成第三次测试者各项测试结果均恢复至或优于检查前水平。结论:丙泊酚无痛内镜检查可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此种影响可通过适当延长离院时间得以恢复。患者的最适离院时间以及多久后方可驾车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标签: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深度镇静 认知障碍 病人出院 汽车驾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应用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取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无痛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异物取出过程中出现躁动、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穿孔等不良病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应用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常规胃镜 无痛胃镜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适度。方法由专业护士对120例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均无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舒适护理在保持患者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无紧张恐惧感觉,具有较高满意度。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无痛胃肠镜(PGIE)需要两个相关学科的优化组合:(1)镇静与镇痛组合;(2)麻醉科医生与消化内科医生组合。镇静/镇痛不是全麻而是一种多元化的麻醉组合,用纳布啡取代舒芬太尼,是因为纳布啡具有镇静/镇痛的双重作用。纳布啡能缓解胃肠道的内脏痛而没有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科医生与消化内科医生的优化组合,可以使无痛胃肠镜的操作更舒适,安全和快捷,从而缩短诊疗时间。

  • 标签: 镇静 镇痛 无痛胃肠镜 麻醉科医生 消化内科医生 优化组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内镜在上消化道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近年439例全麻下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病变部位、超声影像及超声诊断,比较超声图像质量,评估其全麻下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Sonogramphy,MPS)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全麻下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外上消化道病变的检查过程中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 小探头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优势。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组。常规胃镜组采用普通胃镜进行治疗,无痛胃镜组则采用无痛胃镜治疗。就两组患者平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诊疗过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效果、再出血、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无痛胃镜组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P<0.05。无痛胃镜组再出血、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胃镜组,P<0.05。无痛胃镜组患者平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短于常规胃镜组,诊疗过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常规胃镜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P<0.05。结论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肯定,可减少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应激,减少误吸和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临床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镜诊治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胃镜检查,研究组给予无痛胃镜诊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技术能够提高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胃镜诊治技术 消化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实施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03月—2017年0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并实施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患者共计6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为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AA、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及其血压检查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后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实施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胃肠息肉患者1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与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6.77%,与对照组的83.87%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8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临床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无痛胃镜组和常规胃镜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无痛胃镜组治愈39例(90.70%),再出血4例(9.30%);常规胃镜组治愈38例(88.37%),再出血5例(1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术中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胃镜组(均P<0.01)。结论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与常规胃镜相比,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术中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消化性溃疡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3月我院胃肠息肉患者 1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 93例,分别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与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 96.77%,与对照组的 83.87%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肠息肉
  • 简介: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5月 8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临床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无痛胃镜组和常规胃镜组各 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无痛胃镜组治愈 39例( 90.70%),再出血 4例( 9.30%);常规胃镜组治愈 38例( 88.37%),再出血 5例( 1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痛胃镜组术中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胃镜组(均 P<0.01)。结论: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与常规胃镜相比,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术中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消化性溃疡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息肉采用无痛苦胃镜下微波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4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组探讨,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无痛苦胃镜下微波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各组4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4.76%、95.24%,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26.18%、66.67%,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保证方案安全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前提下,为了提升治愈率,建议临床采用无痛苦胃镜下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 标签: 无痛苦 微波 上消化道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使检查过程顺利,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 焦虑
  • 简介: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体会。方法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根据异物的异物种类、数量、位置、性状、大小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分别采用异物钳、圈套器、活检钳等器械取出。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36例(94.74%)成功取出异物。失败2例均为铁丝类异物,因异物位于食管中段,两端嵌顿在食管壁内,周围黏膜充血明显且邻近主动脉弓,遂放弃内镜操作,转外科治疗。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异物的性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方法和术中规范胃镜操作,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对于嵌顿在食管中段壁内的锐利异物,或疑及食管主动弓脉瘘、食管穿孔等情况,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无痛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