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11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变化,记录2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术后第3天,干预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NAG分别为(81.06 ± 15.60) μmol/L、(9.43 ± 2.73) mmol/L、(256.87 ± 18.99) μg/L、(19.56 ± 2.44) U/L,对照组分别为(87.87 ± 19.60) μmol/L、(10.55 ± 2.18) mmol/L、(270.45 ± 40.85) μg/L、(20.60 ± 2.13) U/L,干预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NA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7~2.464,P<0.05)。干预组CIN发生率为3.4%(2/59),对照组为13.6%(8/59),干预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33,P<0.05)。术后第3天,干预组SAS、SDS得分以及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总分分别为(44.71 ± 8.20)、(41.36 ± 6.52)、(0.78 ± 0.11)、(1.02 ± 0.15)、(1.20 ± 0.19)、(0.97 ± 0.27)、(6.42 ± 0.54)分,对照组分别为(48.85 ± 6.52)、(46.49 ± 8.29)、(1.03 ± 0.21)、(1.23 ± 0.28)、(1.44 ± 0.30)、(1.30 ± 0.28)、(7.79 ± 0.69)分,干预组上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33~12.016,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指标,降低术后CIN发生率,同时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血管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 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2)或80 kV(BMI<25 kg/m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2,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4,P<0.05)。结论"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 标签: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成像 碘对比剂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n=32)和对照组(无冠状动脉损伤,n=70),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变异性和临床特征。同时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心肌酶谱等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降低[(86.71±18.75)ms比(108.48±19.87 )ms, P<0.001],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降低[(90.65±14.61) ms比(106.48±15.72 )ms, P<0.001],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降低[(27.88±10.19)ms比(33.38±10.46) ms, P=0.015]。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SDNN、SDANN、rMSSD与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关,与心肌酶谱呈负相关。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心率变异性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性疾病(CMVD)患者PET/CT显像定量参数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75例临床可疑CMVD女性患者(年龄25~77岁) 13N-NH3·H2O PET/CT动态定量显像资料。以PET/CT测定左心室整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LV-CFR)值2.5为诊断界值分为CMVD组和非CMVD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静息左心室整体心肌血流量(LV-MBF)和负荷LV-MBF的差异;收集患者个体特征参数,分析2组间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75例患者中,51例(68%)CMVD,24例(32%)非CMVD。CMVD组体质指数(BMI)高于非CMVD组[(26.93±3.52)和(23.83±3.42) kg/m2;t=3.63,P=0.001],且LV-CFR与BMI呈负相关(r=-0.341,P=0.003)。超重组(BMI≥24 kg/m2)LV-CFR低于非超重组(BMI<24 kg/m2)(2.18±0.47和2.54±0.55; t=-2.89,P=0.005)。CMVD组中静息LV-MBF[0.74(0.65,0.84) ml·min-1·g-1]高于非CMVD组[0.66(0.58,0.75) ml·min-1·g-1;U=417.5,P=0.027],负荷LV-MBF[(1.53±0.35) ml·min-1·g-1]、LV-CFR[2.07(1.71,2.34)]低于非CMVD组[(1.96±0.45) ml·min-1·g-1、2.86(2.61,2.95);t=-4.54,U=0,均P<0.001]。在高血压组内,CMVD亚组较非CMVD亚组的静息LV-MBF高[(0.77±0.16)和(0.65±0.13) ml·min-1·g-1;t=2.26, P<0.05],而负荷LV-MBF[(1.49±0.34)和(1.85±0.40) ml·min-1·g-1;t=-3.07,P<0.05]和LV-CFR[1.99(1.64,2.23)和2.85(2.55,2.95);U=0,P<0.05]低。在非高血压组内,CMVD亚组较非CMVD亚组的负荷LV-MBF[1.53(1.36,1.97)和1.94(1.76,2.16) ml·min-1·g-1;U=43.5,P<0.05]和LV-CFR[2.35(1.94,2.43)和2.87(2.65,3.09);U=0,P<0.05]低;高血压组中CMVD亚组LV-CFR低于非高血压组中CMVD亚组(U=164.0, P=0.028)。结论BMI与CMVD的LV-CFR呈负相关,CMVD患者负荷LV-MBF减低、静息LV-MBF升高,导致LV-CFR降低。高血压是影响MBF和CFR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女(雌)性 心肌灌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人工智能(AI)成像优化技术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5至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前瞻性门控CCTA检查的60例临床诊断或拟诊断冠心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为80 kVp,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 B组管电压为120 kVp,对比剂用量为70 ml。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将A组又分为A1与A2两个亚组,A1组图像采用迭代算法重建,A2组采用AI成像优化技术优化迭代算法。B组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分别以3组主动脉根部(Ao)、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左回旋支近段(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感兴趣区(ROI)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水平的图像质量进行4分制评价(1分优秀,4分极差)。记录和比较A组与B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或配对Wilcoxi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在CT值方面,A1与A2组相比,各ROI 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及A2组Ao的CT值显著高于B组(P均<0.01),而在其余RO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比较噪声、SNR及CNR可得,A2组与B组相比,噪声在Ao显著低于B组(P<0.001),在其余R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在Ao显著高于B组(P<0.001),在其余R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2组CNR在各ROI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01)。A1组与A2组相比,各ROI A2组噪声均显著低于A1组,SNR及CNR均显著高于A1组(P均<0.001)。对冠状动脉节段主观评分结果为A2组和B组均显著优于A1组(P均<0.05),且A2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01),且有效剂量(ED)降低达70.4%。同时,对比剂用量A组较B组降低37.1%。结论与常规扫描相比,AI成像优化技术优化后的CCTA图像可提升CCTA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及诊断可判读性。

  • 标签: 人工智能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居家照护的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的照护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不断经历负性情绪;家庭照护知识缺乏;承受巨大的照护负担;迫切渴望支持力量。结论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在照护患儿的过程中对患儿疾病管理、家庭照护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且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及相关问题,对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家庭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父母 照护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PCI术前或中的药物治疗重视度很高,而术后长期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常常被忽略。OMT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围绕冠心病患者PCI术后OMT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及目前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疗法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 方法:采用本院于 201 8 年 10 月 -201 9 年 11 月 这一时间段内接收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 70 例进行实验,按照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各为 35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为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组),观察组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对照组先行心脏瓣膜手术,再间隔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术后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5.29±1.04)d]、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95±0.98)d]、住院时间[(13.59±2.84)d]均较对照组缩短(t=4.205、4.015、3.997,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49.36±6.25)%]、每搏输出量[(76.29±5.31)mL]均较对照组更高(t=4.066、4.093,均P<0.05),其脑钠肽水平[(378.32±27.82)ng/L]较对照组更低(t=4.152,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评分分别为(89.47±8.69)分、(84.49±8.21)分、(88.16±9.24)分、(85.46±8.95)分,均较对照组更高(t=4.139、3.753、3.859、4.389,均P<0.05)。(4)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1/30)、20.00%(6/3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χ2=4.043,P<0.05)。结论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减少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加快其术后恢复速度,更好地改善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心胸外科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选择安康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诊的120例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心电图有明确缺血性改变,但冠脉造影明确无狭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SUA)、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Gensini评分及高危因素。以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作为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标准,对观察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确诊功能性心肌缺血和未确诊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法分析SUA、S1P水平与Gensin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SUA[(492.52±35.47)μmol/L]、S1P水平[(386.42±46.19)nmol/L]和Gensini评分[(69.42±7.8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18、35.227、60.237,P<0.05);观察组确诊为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SUA[(678.23±54.21)μmol/L]、SIP[(483.45±34.64)nmol/L]和Gensini评分[(83.22±5.34)分]及长期吸烟(100.00%,39/39)、饮酒(64.01%,25/39)、高血压(100.00%,39/39)、糖尿病(82.05%,32/39)、血脂异常(100.00%,39/3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确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64、18.858、17.888,χ2值分别为55.883、53.684、27.819、71.070、31.111,P<0.05)。经Pearson法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SUA、S1P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0.715,P<0.01)。提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SUA、S1P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且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中SUA、S1P水平更高。

  • 标签: 尿酸 1-磷酸鞘氨醇 心肌缺血,功能性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定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两个中心2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传统技术组和新技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进行FFR检查时的射线时间、造影剂剂量及FFR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技术组16例,新技术组12例。传统技术组FFR平均射线时间(33.25±7.30)s,平均使用造影剂量(80.81±27.46)ml,显著多于新技术组的(21.17±3.33)s、(50.83±15.15)mL(两组均P<0.05)。传统技术组有3例操作失败,出现冠脉痉挛2例;新技术组全部操作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限的经验表明,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应用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协助进行"关闭分支"FFR测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双腔微导管 血流储备分数 分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Orem理论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Orem理论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较对照组高(93.68%比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及体质量超标现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施Orem理论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且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其病情恢复。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Orem理论护理 服药依从性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膳食摄入情况,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的3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应用OCT测量其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水果、蔬菜及盐摄入量分别为(192.44±153.72)、(378.42±163.43)、(6.76±2.01) g/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水果是富脂质斑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97、0.994、0.995、0.996;P<0.001),蔬菜是巨噬细胞浸润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98,P=0.015),盐是富脂质斑块、TCFA、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1.257、1.229、1.20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富脂质斑块(OR=1.771,P=0.001)、TGFA(OR=1.914,P<0.001)、斑块破裂(OR=1.610,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膳食摄入结构不合理,水果摄入不足而盐摄入量超标。水果、蔬菜、盐及LDL-c是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可预防不稳定斑块的产生及发展,延缓疾病进程。

  • 标签: 冠心病 斑块稳定性 膳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后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评估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9月至 2019年 09月收治 90例需实施 PCI患者予以研究,同时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对比 90例患者术前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舒张晚期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 Ea/A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EDW、峰值充盈率 PFR、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左室射血分数 EF)。 结果:术后 3个月冠心病患 EDW指标显著低于术前,而 Ea/Aa、 PFR、 FS、 EF指标均高于术前,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在冠心病经 PCI后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评估,可对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支架再狭窄状况进行评判,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超声心动图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HD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输血科收集患者资料,按照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45)和非二甲双胍组(n=75),男86例,女34例,年龄(62.55±11.71)岁,年龄范围为36~87岁。二甲双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非二甲双胍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及氯吡格雷抵抗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阿司匹林抵抗率。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ADP抑制率[(46.18±21.75)%]高于非二甲双胍组[(37.68±11.90)%],MAADP[(35.91±10.98)mm]、氯吡格雷抵抗率[24.4%(11/45)]低于非二甲双胍组[(44.35±11.71)mm、42.7%(3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66.86±21.09)%]、阿司匹林抵抗率[17.8%(8/45)]与非二甲双胍组[(69.91±23.25)%、22.7%(1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敏感性,根据病情口服一定剂量的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的疗效。方法:将某院 2018 年 2月~ 2019 年 1月的 10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保守,支架置入治疗组开展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 1年后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治疗组的满意度是 50( 100.00),常规治疗组则是 39( 78.00),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相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更有优势,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后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更少,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后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1( 2.00),常规治疗组 1年后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9( 18.00)。结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 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资料。39例患者中30例应用介入技术,其中21例行PTA,12例PTA+PTS治疗,治疗后2d、1个月及3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症状减轻或消失情况优于未应用介入技术患者(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可行、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家庭支持计划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属照顾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的家庭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时机家庭支持计划。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评价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属的照顾负担、照顾能力。结果出院3、6个月干预组模糊、不可预测维度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17.89 ± 3.67)、(14.56 ± 3.15)、(11.82 ± 1.68)、(10.31 ± 1.62)、(43.21 ± 4.71)、(38.31 ± 4.19)分,低于对照组的(19.83 ± 3.43)、(16.85 ± 2.56)、(13.29 ± 2.37)、(11.90 ± 2.26)、(47.34 ± 5.58)、(42.24 ± 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35~4.351,P<0.05)。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干预组社交性负担得分(4.49 ± 0.99)、(3.59 ± 0.79)、(2.92 ± 0.35)分,低于对照组的(5.14 ± 1.22)、(3.98 ± 0.82)、(3.61 ± 0.67)分,出院3、6个月干预组时间依赖性负担得分和照顾负担总分(12.79 ± 2.50)、(10.51 ± 3.08)、(37.31 ± 4.22)、(31.72 ± 3.39)分,低于对照组的(14.61 ± 2.86)、(13.32 ± 3.09)、(40.34 ± 3.97)、(36.19 ± 3.27)分,出院6个月干预组发展受限性负担得分(7.36 ± 1.11)分,低于对照组的(8.07 ± 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46~6.020,P<0.05)。出院时、出院3、6个月干预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和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与照顾上的需要等维度得分与照顾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57~25.242,P<0.01)。结论时机家庭支持计划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提高家属照顾能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时机理论 家庭护理 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老年冠心病病人全身麻醉利用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9.3 -20 19.8 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 74 例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老年冠心病病人,将这 74 例病人随机分为 F 组作为参照组和 Y 组作为观察组, F 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程序进行 麻醉 , Y 组病人在 麻醉过程中给病人使用同等容积的 右美托咪定, 分析两组病人麻醉实际情况并且进行对比 。 结果 Y 组 病人 作为观察组 T5 、 T6 心率水平明显低于 F 组 病人 , 并且就实际情况了解 T2 、 T3 和 T4 时 Y 组病人身体各项数据水平都较低明显较好 Y 组病人的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并且 Y 组明显低于 F 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意义。 结论: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老年冠心病病人全身麻醉利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的临床疗效比常规好 ,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冠心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