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及自尊的关系,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80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23.4%的精神科护士存在高度情绪衰竭,15.5%的精神科护士存在高度情感疏远,高度成就感缺乏者占28.3%;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预防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应重视护士人格的塑造、自尊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增加,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人格 自尊
  • 简介:乐商是近几年积极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一个新视角,影响到个体健康水平、婚姻质量、事业发展、收入水平等方面。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乐商量表与大五人格量表对493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量,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人格特质与乐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乐商水平较高,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2大学生大五人格各维度与乐商各维度具有相关关系;3大学生大五人格中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3个维度对乐商总分具有较高的预测力;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对乐商各维度均有较大影响力。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特质 乐商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相应问卷,采取集合式对包头市3所大学一年级178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分析,了解对人格的影响.结果"人格诊断量表"总均分为29.81,人格偏离阳性率为17.1%,重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3.7%.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偏爱呈正相关,与父母情感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专业、家庭情况、父母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偏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关系均是人格偏离形成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偏离 养育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抽取单亲医学生78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单亲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2.36±11.38。对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的关系在Ct=0.30水平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单亲医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等是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单亲医学生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特点以及分析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特点,为探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问卷对福建医科大学139名19-22岁部分在校生进行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倾向内向、情绪倾向不稳定和高精神质的大学生消极应对倾向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个性的大学生(P<0.05);医学生人格特质不同在面临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结论性别与大学生的应对倾向无关,情绪稳定性高、倾向外向、精神质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积极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

  • 标签: 医学生 人格特质 压力应对方式 相关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联体服务模式的运营与构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居民或者患者)、筹资方(医疗保障部门、卫生管理部门)的共同利益。在医联体的总体框架下,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推动或阻碍作用。笔者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从利益相关方角度探讨医联体模式发展的动力阻力因素,为协调各利益方的权责与制度规划,逐步深层次推动医联体模式的深入扎根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联体 分级诊疗 利益相关者分析 动力因素 阻力因素
  • 简介: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的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禅宗的理想人格——即心即佛,见性成佛。在禅宗里,无论是南宗还是北宗,都追求“自性清净”的境界,都注重向内体悟或发现自己的本性或佛性。“见性”了就“悟”了,也就成佛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成了如何“见性”的问题。见性的问题也成了修禅者的首要问题。把禅思想和心性或佛性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 标签: 理想人格 心理治疗理论 禅宗 人本主义 人生哲学 人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自我伤害、冲动伤人、蓄意破坏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冲动型人格障碍 安全问题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生活事件问卷(life event questionnaire)、青少年自杀倾向问卷(scale of adolescents' suicide tendency)进行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人格五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影响。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性别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3,t=-0.96,P>0.05),人格五因素中的责任心(β=-0.12,t=-4.06,P<0.01)、神经质(β=0.24,t=7.54,P<0.01)、宜人性(β=-0.15,t=-3.65,P<0.01)、外向性(β=-0.27,t=-8.56,P<0.01)、开放性(β=-0.12,t=-3.38,P<0.01)对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关系调节作用显著。高责任心、高宜人性、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的关系具有保护作用,高神经质是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关系的危险调节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五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倾向关系密切,人格五因素对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人格五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 自杀倾向 调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177例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和社区招募的185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根据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是否≥7分,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焦虑性抑郁症组(n=92)和非焦虑性抑郁症组(n=85)。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对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人格维度得分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人格维度与焦虑性抑郁的关系。结果三组被试在神经质(F=108.863,P<0.01)、外向性(F=86.357,P<0.01)、宜人性(F=50.615,P<0.01)、责任感(F=24.730,P<0.01)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焦虑性抑郁组[(43.05±8.92)分]和非焦虑性抑郁组[(39.85±7.21)分]的神经质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0.16±6.25)分](均P<0.01,Bonferroni校正);外向性[(31.22±6.33)分,( 32.61±6.83)分]、宜人性[(38.66±5.80)分,(39.46±6.19)分]、责任感[(39.75±6.89)分,( 38.85±7.26)分]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40.29±5.37)分,( 44.79±4.68)分,( 44.09±5.66)分](均P<0.01,Bonferroni校正);焦虑性抑郁症组的神经质得分高于非焦虑性抑郁症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onferroni校正)。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B=0.082,OR=1.085,95%CI=1.020~1.154,P=0.009)和责任感(B=0.060,OR=1.062,95%CI=1.006~1.120,P=0.028)维度得分为抑郁症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性抑郁症患者NEO-FFI神经质维度得分对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分(B=0.055,95%CI=0.021~0.089,P=0.002)和认知障碍因子分(B=0.074,95%CI=0.023~0.125,P=0.005)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相对非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神经质水平,且神经质水平对其焦虑症状、认知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和高责任感水平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 人格 神经质 回归分析
  • 简介:探讨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控制、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专科学校966名学生施测。结果显示:1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依赖得分为(41±11)分,与理论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5);2手机依赖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神经质(t=6.621,P〈0.01)和精神质(t=2.223,P〈0.05)维度、自我控制总分(t=5.342,P〈0.01)及冲动控制(t=3.282,P〈0.01)、抵制诱惑(t=2.645,P〈0.01)和专注工作(t=2.438,P〈0.01)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对人机依赖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说明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与人格特质呈正相关,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对人机依赖影响中起中介效应。

  • 标签: 人格特质 自我控制 手机依赖 大学生
  • 简介:摘要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发展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中的重要之人建立人际关系可以算是生命中最重大的成就。本文主要论述儿童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交往对未来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虽然当前研究学者并没有在这一观点上达成一致,但有研究表明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成人期的人格特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婴儿期 儿童期 发展 人格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人格特征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北京安定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格量表(SSP)测评,记录并比较数据差异。结果焦虑症患者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机制的因素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华和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因素均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患者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量表T分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与不成熟防御因素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SSP与DSQ量表部分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尚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应根据人格特质和防御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 标签: 不同人格特征 焦虑症 防御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高职3+2护生的人格特征和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153名高职3+2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在人格7个维度的T分主要集中在中上段,其中护生在爽直、重情、随和3个维度的分值高于常模,在坚韧、利他2个维度的分值低于常模,在活跃和严谨2个维度分值与常模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护生对生活基本满意;活跃、坚韧、随和3个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坚韧和活跃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量为16.8%。[结论]护生人格中的坚韧和活跃维度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塑造积极人格,有助于提高护生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职护生 人格 生活满意度 3+2
  • 简介:目的:评估医学院校成教生与本科生的人格特征表现与差异。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成教及本科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成教生与本科生在N、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全体与女生全体在P、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教男生与女生在P、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本科男生与女生在P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教生与本科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医学院校 成教生 本科生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健康女性月经周期性激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女性并按照EPQ-RSC量表的三个维度即N(神经质)、P(精神质)、E(内外向)进行分组,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分别于受试者的月经期、卵泡晚期、黄体中晚期抽取空腹血检测性激素。结果:各激素水平在月经期处于相对稳定低水平,在卵泡晚期波动最大,在黄体中晚期变化急剧;EPQ-RSC量表的三个维度对健康女性月经周期性激素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各激素在三个检测时相内的变化趋势符合现代医学对性激素随月经周期变化趋势的阐述;心境状态对性激素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外向型性格、低精神质状态使女性激素水平变化趋势更符合生理态。

  • 标签: 健康女性 性激素 EPQ-RSC量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