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亚健康处于健康(第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种过渡状态,从健康到疾病个量变到质变准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数据,目前中国人15%健康者,15%病人,而多达70%属于亚健康者。在当今社会出现如此高比例亚健康人群,应引起我们重视。

  • 标签: 健康 亚健康 疾病 预防干预
  • 简介: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s,BoNT)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C.botulinum)产生种致命性细菌外毒素,可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表面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导致对称性颅神经麻痹,继而出现不随意肌对称性、下行性、迟缓性瘫痪.

  • 标签: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4岁,因"间歇性发热伴寒战2周"入院.患者于2005年4月10日开始出现发热,达38℃,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4月23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有寒战,急送至济南军区总医院.查体:体温:39℃,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黏膜无出血点,黄染,无皮疹,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右上腹部有轻压痛,Murphys'阳性,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精神病 济南军区总医院 胆结石 间歇性发热 状态
  • 简介:1临床资料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乳成簇细小钙化4d”入院。体检:双乳、双腋窝、甲状腺双颈侧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见较多成簇细小钙化。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异常回声,大小约11mm×6mm,边界可见,形态较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内回声不均质,其内见较多团状粗大强回声伴声影,加彩后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进步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甲状腺癌不能除外。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乳钼靶导丝定位下钙化灶切除活检+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乳腺组织增生活跃,原位癌不能除外,需待术后石蜡病检确诊;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诊断: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右乳原位癌(导管内癌)。补行右乳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50μg,qd),门诊定期随访。

  • 标签: 乳腺原位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1临床资料先证者(Ⅱ7)女,38岁。12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双上肢散在多发乳头样肿物突起,无疼痛、瘙痒、破溃等不适,肿物逐年增大,18岁时肿物发展到颈部、背部、腹部双下肢。20余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偶发发作性左侧肢体屈曲抽动,伴肢体麻木乏力,每次持续5~10min后自行停止,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家系 病例报告
  • 简介: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于2005年5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办,《国际内科双语杂志》和北京普美讯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约7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朱元珏教授和我国呼吸界德高望重罗慰慈教授主持,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孟群、

  • 标签: 呼吸病 国际 学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院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必要,但在切除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治疗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1例乳腺DFSP患者,并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较完整临床资料12例,对DFSP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以多发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病例,回顾其病情发展、诊疗经过近期疗效,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分类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 骨转移
  • 简介:1977年Gru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在此后20多年中,以PTCA为基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重要手段,其疗效已经循证医学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在PCI发展历程中面临主要问题再狭窄,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

  • 标签: 介入心脏病学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体化模式在肺结核出院患者随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肺结核患者83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17例,对照组患者41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传统方法由护士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医护体化模式进行随访。随访6~12个月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对随访服务满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疾病康复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随访人员服务态度、随访次数、随访时间以及对工作人员信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2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x线治愈率、满疗程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将医护体化模式应用于肺结核出院患者随访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复发,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治疗 护理 医护一体化 随访
  • 简介:内皮祖细胞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在生后成人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骨髓刺激内皮祖细胞动员,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促进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种有效措施,因此对动员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药源性哮喘指无哮喘史患者应用某些药物引起哮喘,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某些药物诱发使哮喘加剧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明确用药史、哮喘发作、停药并治疗后缓解以及再次用药时再发为特征。最新研究表明:哮喘种慢性气道炎症。国外资料321例药源性哮喘分析,以解

  • 标签: 药源性哮喘 致病药物 预防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而且被推荐为治疗高血压线药物。然而,最初分析表明阿替洛尔在高血压治疗中并不十分有效。本研究扩充阿替洛尔数据并分析了不同β受体阻滞剂疗效。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治疗 一线药物 荟萃分析 阿替洛尔
  • 简介:双时相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SPECT/CT融合显像是有效探测甲状旁腺病变影像学方法,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然而甲状腺腺瘤致甲状旁腺99Tcm-MIBI显像假阳性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腺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患者男,44岁。于2002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夜间明显,腹痛发作时呈间歇性,每4d左右发作1次,无放射痛,与体位无关,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不伴有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外院B超提示胰头占位伴肝转移,1周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广泛淋巴结右肝转移性肿瘤,行胰头淋巴结活检+右肝转移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胰腺恶性肿瘤,性质未定。术后未行放化疗。此后患者仍然时有腹痛。2008年3月患者因右上腹痛加重,且发作频率加剧而入我院。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

  • 标签: 胰腺恶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无功能性 肝转移性肿瘤 淋巴结活检 右上腹痛
  • 简介:患者女,37岁。因上腹痛21h急诊入院。入院前21h,患者饭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放射至后背,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呕血、便血。5年前,患者曾罹患“急性胰腺炎”。体检: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未黄染;头颈正常,心肺正常;腹平坦,无肠型蠕动波,肝脾未及,中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Murphy氏征阴性,腹部未扪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痛,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胀痛 移动性浊音 急诊入院 上腹压痛